華文網

好的孤獨,會讓你脫胎換骨


當你一個人獨處時,自我的力量開始覺醒,內心就會變得越來越強大。

熊貓君讀書成長小貼士

如何與孤獨相處,才能活得強大?

復旦女神名師陳果,用哲學的方式告訴你:孤獨藏有巨大的精神力量,找到它你就可以脫胎換骨。

如果你想從每天都必然面對的孤獨中,獲得成長,熊貓君捶胸頓足地推薦你讀一讀《好的孤獨》。

陳果:復旦大學哲學系博士,教授

代表作《好的孤獨》

主持人撒貝南錄完節目都稱讚她:“(陳果)帶給我們年輕人一種難得的能量。”

她的課堂視頻一周播放3000萬次,驚動人民日報、南方日報、新京報為她瘋轉點贊。

當下年輕人將她的顛覆性作品《好的孤獨》視為人生哲學指南,從中尋找讓自己強大的精神力量。

好的孤獨,讓你脫胎換骨

節選自陳果《好的孤獨》

1. 孤獨≠寂寞

“孤獨”是自得其樂的獨處,是自成體系的完整。就像一個小女孩在嘈雜的房間的一角靜靜地折紙、畫畫、凝視著魚缸中的小魚,心無雜念,旁若無人,那是一種將散軼於外部事物之中的眼光引回內心世界的專心致志,那是一份心境和平的自給自足、清明安和而無所外求的精神圓融。

而“寂寞”是無可慰藉的空虛,是急於衝破的樊籠。

深陷其中的人往往不知道做什麼好,做什麼都沉浸不進去,都打不起精神,都不快樂;

任何一件東西、每一個人都難以激發起自己對於生活擁抱歡呼的熱情;

翻了一圈電話本,數百個名字裡卻找不到一個真正想說話的人;

電視頻道換了又換,卻都顯得那麼枯燥乏味;

想痛哭流涕,想聲嘶力竭地大喊,

想在暴雨裡狂奔,來驅趕壓迫著自己的精神低迷……

那是一種無所適從的“自厭”,那是自我心靈之火熄滅時的憔悴沮喪。

2. 孤獨不可恥

社交往往有兩種類型:要麼是利益驅動下的人脈構建,要麼是一群寂寞者的相互取暖。

若社交出於功利,則難免逢場作戲,

大家都戴著“面具”,嬉笑怒駡無外乎作秀,旨在互為工具、相互利用,這樣的交往自然不會有純淨之清氣,只充斥著煙火之濁流。若社交出於寂寞,則往往流於膚淺而難以深入人心,因為寂寞者的群體仍逃不出寂寞。寂寞的疊加只是令寂寞更加走投無路,就像無聊重複一萬遍,終究還是無聊。

當然,對生活與社會中的人而言,社交在所難免,而且不可否認,它自有其意義,如果我們行之得當,社交確實能為我們提供一些我們想要的東西,比如人脈、人氣、機會……這些東西是有用的,所以是有價值的。

但是,即使如此,與情深義重的友誼相比,與心心相印的愛情相比,它仍然只能算是一種廉價的交往,或者說,就像我的一個朋友所說的“任何一種關係,只要能被標價,不論小數點之前標了多少個‘0’,它都不可能是珍貴的”。

真正美好的交往,都是發自內心的赤誠,是金錢無力收買的。哪一天,如果連我們的“心”也有了價格,即使價格高昂,那麼不是我們的“心”值錢了,而是我們把“心”糟蹋了。

與“寂寞”相比,“孤獨”是一種更高貴更優美的狀態,人需要“孤獨”,獨處時自我的“真實”能還給我們精神的自由。這就是為什麼我們的祖先前輩們講究“慎獨”:從人群中抽身而出,從喧嘩中隱匿,返回獨對天地、獨對真實之自我的存在。我們真正屬於自己的時間並不多,或是在忙於應對本能的吃喝拉撒睡,或是在應接不暇地做著雜七雜八的事,接觸著親疏不一、形形色色的人,我們應當給自己更多獨處的時間,為的是卸下“面具”,自如生活,如我所是——本色、自在、真情實感。

3. 享受孤獨

不要去裝扮孤獨,擺酷拗造型終究無濟於事,假的真不了,形式無法替代精神。

不要懼怕孤獨,那既然是我們的命運,我們就當珍惜。珍惜屬於自己的一切,包括痛苦、煩惱和孤獨。

這份珍惜會帶來幸運,因為孤獨總在催生思想,靈感總是給孤獨者特別多的厚愛。思想者千差萬別,而他們往往有一個共同點:他們的思想在孤獨中萌動,在孤獨中醞釀,在孤獨中降生,在孤獨中歷久彌香。《瓦爾登湖》的作者梭羅是如此、《一個孤獨者的散步》的作者盧梭是如此,康得如此,尼采也如此……

我們常將孤獨與寂寞混作一談,因為人們總覺得他倆是難兄難弟,他們共同的父親是——孤單。人們因“孤獨”或“寂寞”而生的哀歎,本質上源於人對孤單的恐慌。這種恐慌甚至超過孤單本身帶來的空廓。

人註定要承受屬於自己的一切,在這一點上無人能夠分擔,無人能夠代勞,再愛你的人也束手無策。我們的命運只能自己承擔,我們的孤單終須自己面對。

我們對孤單的懼怕很多時候不亞於我們對死亡的惶恐,或許兩者一脈相承,因為對我們很多人而言,死亡意味著永遠的孤單。我們像逃避死亡一樣逃避孤單,對於死亡,我們選擇“忘卻”,對於孤單,我們選擇相似的方式——“掩蓋”。

於是我們想方設法呼朋喚友,以虛假的繁榮來掩飾內心的怯懦。但是如果我們拿出一些勇氣來問問我們自己:當我孤單的時候,我就讓自己這麼孤單著,不躲也不藏,又能怎樣?我承認孤單,迎向孤單,順從孤單,把自己託付給孤單,結果又會怎樣?我倒想看看,孤單究竟能把我怎麼樣?

當人不再懼怕直面孤單,而是坦然地安於孤單,那麼他也就懂得了尊重孤單,學會了將孤單視為生活之友,而當他在善意地感受孤單的同時,他已然成長為享受孤獨的思想者。

孤獨藏有巨大的精神力量

找到它你就可以脫胎換骨

《好的孤獨》中那些啟發千萬讀者的話

01

我的一個同性朋友是這樣描述朋友之間的心領神會的,“執手相看無語,卻心事了然”,確實如此,她一句不經意的“我還不知道你嗎”常能讓我心生感動、備感幸運——你知道我,正如我知道你知道我,無需太多解釋,因為你懂。

——《好的孤獨:朋友是無用的》

02

我們的祖先推崇一個人在生活中應當盡可能“內外兼修”——“修煉外功”以保障“物質生活”的充實與豐富;“修煉內功”以欣賞“精神世界”的海闊天空,實現靈魂的安寧與幸福,那是至高的、純粹而甘美的歡樂。

——《好的孤獨:怎樣的人生才算成功?》

03

我們能欺騙的往往是信任我們的人,而信任我們的人最不能承受的就是我們欺騙他們。

——《好的孤獨:有沒有善意的謊言?》

04

所謂“為所欲為”,就是“為‘欲’之所為”,也就是做我們的欲望要我們做的事。換言之,“為所欲為”是欲望在主宰和支配我們,牽著我們的鼻子走。為所欲為,不等於自由,而是做了欲望的奴隸,僅此而已。

——《好的孤獨:自律的種子,開出自由的花》

05

“道德”不應為了自身的“勝利”而詆毀“金錢”、攻擊“物質”、貶低“功利”來標榜自己的清高、烘托自身的高尚。

——《好的孤獨:道德與功利,不是敵人,可以是朋友》

06

“在我們大多數人看來,‘名利’越多也就相對越‘安全’。我們之所以疲於奔波、追名逐利,或許不在於我們的本性貪得無厭、不知足,或許根本在於我們缺乏安全感,因而心不安。”

——《好的孤獨:每一個重負背後都藏著一個恩賜》

07

我們大可以活成我們自己,活得更本色一點、更真實一些,反正還是會有人喜歡你、有人不喜歡你。但至少你會更喜歡你自己。這才像“自愛”,不是嗎?

——《好的孤獨:真誠,何嘗不是一種自愛》

08

或者說,與其煞費苦心卻徒勞無功地去計較生命的長短,不如去沉思如何使用我們有限的生命,使之絕不空虛,這意義顯得更為重大。

——《好的孤獨:向死而生》

當你一個人獨處,自我的力量就開始覺醒,內心會變得越來越強大。

用滿地打滾的方式,推薦好得要死的書。

本文選自當當讀書用戶端頻道-讀客圖書的原文,歡迎大家關注讀客,關注當當讀書

如果我們行之得當,社交確實能為我們提供一些我們想要的東西,比如人脈、人氣、機會……這些東西是有用的,所以是有價值的。

但是,即使如此,與情深義重的友誼相比,與心心相印的愛情相比,它仍然只能算是一種廉價的交往,或者說,就像我的一個朋友所說的“任何一種關係,只要能被標價,不論小數點之前標了多少個‘0’,它都不可能是珍貴的”。

真正美好的交往,都是發自內心的赤誠,是金錢無力收買的。哪一天,如果連我們的“心”也有了價格,即使價格高昂,那麼不是我們的“心”值錢了,而是我們把“心”糟蹋了。

與“寂寞”相比,“孤獨”是一種更高貴更優美的狀態,人需要“孤獨”,獨處時自我的“真實”能還給我們精神的自由。這就是為什麼我們的祖先前輩們講究“慎獨”:從人群中抽身而出,從喧嘩中隱匿,返回獨對天地、獨對真實之自我的存在。我們真正屬於自己的時間並不多,或是在忙於應對本能的吃喝拉撒睡,或是在應接不暇地做著雜七雜八的事,接觸著親疏不一、形形色色的人,我們應當給自己更多獨處的時間,為的是卸下“面具”,自如生活,如我所是——本色、自在、真情實感。

3. 享受孤獨

不要去裝扮孤獨,擺酷拗造型終究無濟於事,假的真不了,形式無法替代精神。

不要懼怕孤獨,那既然是我們的命運,我們就當珍惜。珍惜屬於自己的一切,包括痛苦、煩惱和孤獨。

這份珍惜會帶來幸運,因為孤獨總在催生思想,靈感總是給孤獨者特別多的厚愛。思想者千差萬別,而他們往往有一個共同點:他們的思想在孤獨中萌動,在孤獨中醞釀,在孤獨中降生,在孤獨中歷久彌香。《瓦爾登湖》的作者梭羅是如此、《一個孤獨者的散步》的作者盧梭是如此,康得如此,尼采也如此……

我們常將孤獨與寂寞混作一談,因為人們總覺得他倆是難兄難弟,他們共同的父親是——孤單。人們因“孤獨”或“寂寞”而生的哀歎,本質上源於人對孤單的恐慌。這種恐慌甚至超過孤單本身帶來的空廓。

人註定要承受屬於自己的一切,在這一點上無人能夠分擔,無人能夠代勞,再愛你的人也束手無策。我們的命運只能自己承擔,我們的孤單終須自己面對。

我們對孤單的懼怕很多時候不亞於我們對死亡的惶恐,或許兩者一脈相承,因為對我們很多人而言,死亡意味著永遠的孤單。我們像逃避死亡一樣逃避孤單,對於死亡,我們選擇“忘卻”,對於孤單,我們選擇相似的方式——“掩蓋”。

於是我們想方設法呼朋喚友,以虛假的繁榮來掩飾內心的怯懦。但是如果我們拿出一些勇氣來問問我們自己:當我孤單的時候,我就讓自己這麼孤單著,不躲也不藏,又能怎樣?我承認孤單,迎向孤單,順從孤單,把自己託付給孤單,結果又會怎樣?我倒想看看,孤單究竟能把我怎麼樣?

當人不再懼怕直面孤單,而是坦然地安於孤單,那麼他也就懂得了尊重孤單,學會了將孤單視為生活之友,而當他在善意地感受孤單的同時,他已然成長為享受孤獨的思想者。

孤獨藏有巨大的精神力量

找到它你就可以脫胎換骨

《好的孤獨》中那些啟發千萬讀者的話

01

我的一個同性朋友是這樣描述朋友之間的心領神會的,“執手相看無語,卻心事了然”,確實如此,她一句不經意的“我還不知道你嗎”常能讓我心生感動、備感幸運——你知道我,正如我知道你知道我,無需太多解釋,因為你懂。

——《好的孤獨:朋友是無用的》

02

我們的祖先推崇一個人在生活中應當盡可能“內外兼修”——“修煉外功”以保障“物質生活”的充實與豐富;“修煉內功”以欣賞“精神世界”的海闊天空,實現靈魂的安寧與幸福,那是至高的、純粹而甘美的歡樂。

——《好的孤獨:怎樣的人生才算成功?》

03

我們能欺騙的往往是信任我們的人,而信任我們的人最不能承受的就是我們欺騙他們。

——《好的孤獨:有沒有善意的謊言?》

04

所謂“為所欲為”,就是“為‘欲’之所為”,也就是做我們的欲望要我們做的事。換言之,“為所欲為”是欲望在主宰和支配我們,牽著我們的鼻子走。為所欲為,不等於自由,而是做了欲望的奴隸,僅此而已。

——《好的孤獨:自律的種子,開出自由的花》

05

“道德”不應為了自身的“勝利”而詆毀“金錢”、攻擊“物質”、貶低“功利”來標榜自己的清高、烘托自身的高尚。

——《好的孤獨:道德與功利,不是敵人,可以是朋友》

06

“在我們大多數人看來,‘名利’越多也就相對越‘安全’。我們之所以疲於奔波、追名逐利,或許不在於我們的本性貪得無厭、不知足,或許根本在於我們缺乏安全感,因而心不安。”

——《好的孤獨:每一個重負背後都藏著一個恩賜》

07

我們大可以活成我們自己,活得更本色一點、更真實一些,反正還是會有人喜歡你、有人不喜歡你。但至少你會更喜歡你自己。這才像“自愛”,不是嗎?

——《好的孤獨:真誠,何嘗不是一種自愛》

08

或者說,與其煞費苦心卻徒勞無功地去計較生命的長短,不如去沉思如何使用我們有限的生命,使之絕不空虛,這意義顯得更為重大。

——《好的孤獨:向死而生》

當你一個人獨處,自我的力量就開始覺醒,內心會變得越來越強大。

用滿地打滾的方式,推薦好得要死的書。

本文選自當當讀書用戶端頻道-讀客圖書的原文,歡迎大家關注讀客,關注當當讀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