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警惕!美國進口再次來襲,這次目標不是玉米大豆,而是它!

我國是農業大國,農業發展一直是重中之重,因此在農產品品質以及產量方面,一直處於領先地位,但就近幾年的趨勢來看,我國的農產品接二連三受到打擊,其中最嚴重的莫過於國產大豆的淪陷以及玉米的暴跌,

雖說二者現如今的處境都與結構調整有關,但不可否認的是,美國進口的強烈衝擊才是罪魁禍首!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就在大家為國產玉米稍稍鬆口氣的時候,美國進口又來了,這次的目標不是玉米,更不是已經淪陷的大豆,而是生豬(豬肉)······

生豬產業一直是我國畜牧業的支柱產業,行情也一直被市場看好,可據最新市場資料顯示:5月25日,全國生豬均價僅為6.6-6.8元/斤,局部地區土雜偏大豬甚至僅為5.5元/斤,超過300斤的土雜豬出售困難。

行情已跌至6元邊緣,可美國進口依舊不依不撓,這讓本就供應充足的國內市場雪上加霜!相關資料顯示:以2016年為例,中國豬肉產量占全球總產量的48.5%,是世界上最大的豬肉生產國,

同時,我國也是豬肉進口大國——2016年我國全年豬肉進口量為162.03萬噸,比2015年增長108.4%了,翻了整整一倍多。

從資料中可以看出,中國的生豬產量占全球接近一半,為何還要大量從美國進口呢?進口越多,國內的豬肉價格不就越低嗎?

我們發現,

不論是進口大豆還是進口玉米,包括現如今大量進口的豬肉,都有一個共同點,那就是價格低。

2016年我過生豬欄價格一度飆升至9.25元/斤,而進口豬肉僅6.5元/斤,即使加上運費關稅,也相比國內要低很多。為了控制生產成本,越來越多的豬肉加工廠商更傾向於購買進口豬肉,以至於大量的國產豬肉行情開始一路下跌希望能夠討好國內市場!

不過看現在的走勢,市場好像並不買帳。

業內人士預測:2017年下半年全國豬價(內三)將跌破6元/斤,目前大部分養殖戶自繁自養可以控制在6元/斤左右成本,但如果外購仔豬,仔豬價格偏貴情況,成本將出現超過6.5元/斤,處於養殖虧損,如果後期玉米、豆粕價格反彈,養殖虧損將進一步擴大。

看來養殖業寒冬將要來臨,

農業大洗牌再次出現,建議養殖戶應該管理好豬,降低單位成本,防止盲目擴張,造成現金流乾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