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生命的芬芳——追記新疆兵團旅遊局政策法規處處長陳黎明

原標題:生命的芬芳

陳黎明生前留影(本報資料庫)。

初夏時節,草木蔥蘢,夏花絢爛。各個景區逐漸迎來旅遊高峰,然而這些熟悉的場景,陳黎明再也無法看到了。

2017 年2月21 日,剛剛從北京回到烏魯木齊的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第十師一八五團副政委薛國文一下飛機,就火速趕到兵團醫院,手裡抱著從國家旅遊局捧回的白沙湖國家5A級景區牌匾。

病床上,陳黎明仍在昏迷。“咱們兵團第一個國家5A 級景區就要掛牌了,四年的努力都值得,

掛牌的時候您一定要去啊。”薛國文輕聲說著,希望喚醒她。

“您一直關心兵團精品旅遊景區的創建,到我們一八五團白沙湖考察後,覺得這裡集邊境旅遊、紅色旅遊和兵團精神、自然資源於一體,具備創建條件,便立誓要建成兵團首個國家5A 級景區,您付出了太多心血和努力,如今創建終於成功了……”薛國文把牌子方方正正地端在胸前,聲音已經哽咽。

然而,陳黎明始終沒有醒過來,

在場的人紛紛落淚。

2017 年3 月6 日,陳黎明因腦出血搶救無效,永遠地離開了,離開了她摯愛的事業、她深愛的家人,年僅49 歲。

“我們提醒她,不要太累,但她不聽,她對工作太執著。”同事催她一起下班,可總有工作上的事把她留在辦公室。趕材料、寫規劃、做課題……不出差的日子,陳黎明幾乎每天都在加班。

鄉村旅遊建設項目,兵團沒有被納入國家序列。陳黎明反復與國家旅遊局協調,終於得到相關部門的理解,

但必須完備所有前期資料,第二天就上報。

陳黎明同兵團發改委的同志一起加班,直到淩晨3 點,才完成所需材料。第二天,她早晨8 點趕赴北京,最終為兵團爭取到800萬元專項資金,用於建設鄉村旅遊品牌。

兵團旅遊產業發展資金從無到有,與陳黎明的持續努力分不開。2016 年,陳黎明主抓完成了297 個貧困連隊旅遊資源普查,爭取10 個連隊入選國家旅遊扶貧試點村,

指導其完成扶貧規劃編制。當年,兵團首次實現旅遊扶貧脫貧1119 人。

很多時候,陳黎明每天的睡眠時間不足五個小時。

在國家旅遊局推出“廁所革命”的關鍵時期,要圍繞“旅遊標準化廁所”提交建設成果和實施方案,工作量大。承擔這項工作的同事經驗不足,陳黎明主動把這些活兒全部承擔下來,連續幾天干到深夜。

兵團旅遊工作“小馬拉大車”,體制特殊,編制少。身處旅遊局最核心的業務部門,

陳黎明負責旅遊規劃、景區開發、星級農家樂、旅遊扶貧、紅色旅遊、旅遊教育培訓等多項工作,任務繁重。

兵團向國家申報全國紅色旅遊經典景區名錄,十四師四十七團中國人民解放軍進軍和田紀念館送來的資料不符合要求。陳黎明聯繫十四師旅遊局、師黨委宣傳部、師電視臺一起收集素材,聯繫廣告公司重新編輯整理文字和聲像資料,加班到天亮,終於在規定時間內完成上報。

兵團旅遊產業起步晚、基礎薄弱,長期與國家5A 級景區無緣。2015 年在一次赴十師一八五團白沙湖景區調研時,陳黎明提出把這裡打造成兵團第一個國家5A 級景區的設想,很快得到局領導的認可。

陳黎明心潮難平,她知道,從現在起,身上的擔子更重了。

“沒有資金,沒有經驗,人才不足,以景區現有的基礎條件,是不是太難了!”同事們沒有信心。陳黎明說:“目前的條件是不具備,可我們還有時間。等到創建成功了,不就可以總結經驗啦!”陳黎明的聲音一如往常那般輕柔,語氣卻異常堅定。

首次創國家5A 級景區的艱難是外人無法體會的,大量瑣碎的工作也非語言能夠描述;爭取景區建設項目的來回奔波,上報材料的反復修改完善;多次邀請陪同專家到景區調研指導,無數次與國家旅遊局和師團旅遊工作人員對接協調。四年裡,陳黎明傾注了大量心血。

陳黎明出差經常隨身帶著一個藥盒,她患有嚴重的腰椎、頸椎方面的疾病。“疼得厲害的時候吃粒止疼片。”陳黎明說,再備些暈車藥、感冒藥,非常方便,不求醫,也不影響工作。

同事說:“她去過的團場連隊很多,景區景點去過很多遍還要再去,為的就是掌握每一個團場連隊、每一處景區景點的開發現狀和問題,研究制定每一個團場連隊、每一處景區景點的規劃和開發方案。”

陳黎明指導完成了兵團53 個國家級景區、87家星級農家樂、4 個全國紅色旅遊經典景區、9 家全域旅遊示範區創建單位的上報材料和相關規劃。

(責編:李曉嘯、韓婷)

陳黎明的家不足60 平方米,前些年因為母親肺癌病重,孩子高考上大學,經濟上一直拮据,沒有添置什麼新傢俱。紅漆地白粉牆,裝修得老舊而樸素。讓人恍然身處20 世紀90 年代的感覺。在這裡,最惹人眼的就是書,到處是書。

立在客廳和臥室的書櫃裡,書塞得滿滿當當。有一些塞不下的,成堆成摞地碼放於書桌以及屋角。沙發上堆著幾摞書,只留下一個空座。連床上靠裡側不睡人的地方,也堆滿了書和材料。

孩子高考衝刺的階段,為了陪伴孩子,陳黎明把加班的地點換到了家裡。連續好多天,兒子半夜醒來,發現母親房間的燈還亮著。他忍不住喊著:“媽,別幹了,快睡覺吧。”但媽媽的回答永遠是:“馬上就好,兒子你先睡。”

在調到政策法規處之前,陳黎明從事外事接待工作。於是,她托人在內地和國外購買了大量英文書籍和磁帶,訂閱了《中國日報》等英文報刊,自學了英語本科課程,順利通過了專業課考試。一年後,她能自如地擔任翻譯工作。

調到政策法規處工作後,陳黎明延續了一貫的苦學狀態。平時節儉的她,購買書籍卻很捨得。《旅遊規劃概論》這類看似枯燥的專業書,她買了很多本。每次專家評審會,她都會對專家發言作錄音,回來整理學習。她參與編制兵團“十一五”“十二五”和“十三五”旅遊業發展規劃、中國屯墾旅遊兵團區專項規劃,也是兵團惟一的國家景區等級評定專家庫專家。

“陳黎明是兵團旅遊業的開拓者和設計師。”兵團旅遊局領導這樣評價,“她在繪製兵團旅遊產業發展藍圖、爭取產業發展資金、推進重大專案建設、旅遊產業政策制定和實施、旅遊資源開發利用、紅色旅遊等方面做了大量開創性的工作。”

成為業內“專家”後,自治區旅遊局和一些待遇優厚的旅遊企業想“挖”她過去。陳黎明一一謝絕了。

生在兵團,長在兵團,父母是一師十三團退休幹部,兵團情節是長在她心裡的“根”。

她覺得,兵團旅遊產業剛剛起步,趕上國家大力支持旅遊業發展的好時機,她舍不下她摯愛的這份事業。

陳黎明經濟上不寬裕,母親生病、孩子上大學都需要用錢。平日裡,她十分節儉,衣服經常一買就穿好幾年,過時了也不捨得扔掉。同事張暉見陳黎明好幾次出差回來,鞋子基本都穿得變了形,就勸她換一換,買雙新潮的鞋子穿,可陳黎明笑著說:“要花錢的地方多著呢!”

做人樸素,做事認真,是她給所有認識她的人留下的印象。

有個規劃設計單位的設計稿因文本過於簡單而不符合要求,評審會上沒有通過,找到陳黎明的朋友當中間人希望能通融一下,要請她吃飯,還送來東西,陳黎明拒絕了。設計單位不甘心,打電話威脅她。她仍然是拒絕。同事有些擔心她,她說:“現在是法治社會,他們不敢。”

大學同學找她幫忙,希望考導遊證時能“關照”一下,她仍然拒絕了:“這是國家考試,不是我個人能左右的!”

或許,有些人會說她不通人情,但卻是她做人的底線。

對身邊的同事朋友,陳黎明非常關心,也很細心。到內地出差,她經常自掏腰包為大家買一些小禮物。旅遊工作牽涉發改、交通、農業等多個部門,經常性的協調溝通少不了,很多人因為工作關係,和她成為了朋友。

陳黎明的辦公室裡保存著一堆規劃文本,這些規劃文本在她眼裡都是寶貝。有一次,有位兵團發改委的工作人員向陳黎明借兩本規劃文本,陳黎明很認真地讓對方打了借條,後來還打電話催對方及時歸還。

陳黎明最終倒在了工作崗位上。2 月14 日這一天,陳黎明和往常一樣,中午吃完飯後在辦公室寫材料,16 時又去參加兵團“十三五”規劃編制工作領導小組會議。沒想到在會場突然暈倒,嘔吐不止,送到醫院時陳黎明已渾身癱軟、不省人事。

最後一次清醒時,陳黎明還在和前來探望的同事談工作。但她卻沒有來得及給家人留下任何遺言。

陳黎明走了,但在兵團旅遊事業發展的春天裡,仍有她生命的芬芳。(殷雪靜)

終於在規定時間內完成上報。

兵團旅遊產業起步晚、基礎薄弱,長期與國家5A 級景區無緣。2015 年在一次赴十師一八五團白沙湖景區調研時,陳黎明提出把這裡打造成兵團第一個國家5A 級景區的設想,很快得到局領導的認可。

陳黎明心潮難平,她知道,從現在起,身上的擔子更重了。

“沒有資金,沒有經驗,人才不足,以景區現有的基礎條件,是不是太難了!”同事們沒有信心。陳黎明說:“目前的條件是不具備,可我們還有時間。等到創建成功了,不就可以總結經驗啦!”陳黎明的聲音一如往常那般輕柔,語氣卻異常堅定。

首次創國家5A 級景區的艱難是外人無法體會的,大量瑣碎的工作也非語言能夠描述;爭取景區建設項目的來回奔波,上報材料的反復修改完善;多次邀請陪同專家到景區調研指導,無數次與國家旅遊局和師團旅遊工作人員對接協調。四年裡,陳黎明傾注了大量心血。

陳黎明出差經常隨身帶著一個藥盒,她患有嚴重的腰椎、頸椎方面的疾病。“疼得厲害的時候吃粒止疼片。”陳黎明說,再備些暈車藥、感冒藥,非常方便,不求醫,也不影響工作。

同事說:“她去過的團場連隊很多,景區景點去過很多遍還要再去,為的就是掌握每一個團場連隊、每一處景區景點的開發現狀和問題,研究制定每一個團場連隊、每一處景區景點的規劃和開發方案。”

陳黎明指導完成了兵團53 個國家級景區、87家星級農家樂、4 個全國紅色旅遊經典景區、9 家全域旅遊示範區創建單位的上報材料和相關規劃。

(責編:李曉嘯、韓婷)

陳黎明的家不足60 平方米,前些年因為母親肺癌病重,孩子高考上大學,經濟上一直拮据,沒有添置什麼新傢俱。紅漆地白粉牆,裝修得老舊而樸素。讓人恍然身處20 世紀90 年代的感覺。在這裡,最惹人眼的就是書,到處是書。

立在客廳和臥室的書櫃裡,書塞得滿滿當當。有一些塞不下的,成堆成摞地碼放於書桌以及屋角。沙發上堆著幾摞書,只留下一個空座。連床上靠裡側不睡人的地方,也堆滿了書和材料。

孩子高考衝刺的階段,為了陪伴孩子,陳黎明把加班的地點換到了家裡。連續好多天,兒子半夜醒來,發現母親房間的燈還亮著。他忍不住喊著:“媽,別幹了,快睡覺吧。”但媽媽的回答永遠是:“馬上就好,兒子你先睡。”

在調到政策法規處之前,陳黎明從事外事接待工作。於是,她托人在內地和國外購買了大量英文書籍和磁帶,訂閱了《中國日報》等英文報刊,自學了英語本科課程,順利通過了專業課考試。一年後,她能自如地擔任翻譯工作。

調到政策法規處工作後,陳黎明延續了一貫的苦學狀態。平時節儉的她,購買書籍卻很捨得。《旅遊規劃概論》這類看似枯燥的專業書,她買了很多本。每次專家評審會,她都會對專家發言作錄音,回來整理學習。她參與編制兵團“十一五”“十二五”和“十三五”旅遊業發展規劃、中國屯墾旅遊兵團區專項規劃,也是兵團惟一的國家景區等級評定專家庫專家。

“陳黎明是兵團旅遊業的開拓者和設計師。”兵團旅遊局領導這樣評價,“她在繪製兵團旅遊產業發展藍圖、爭取產業發展資金、推進重大專案建設、旅遊產業政策制定和實施、旅遊資源開發利用、紅色旅遊等方面做了大量開創性的工作。”

成為業內“專家”後,自治區旅遊局和一些待遇優厚的旅遊企業想“挖”她過去。陳黎明一一謝絕了。

生在兵團,長在兵團,父母是一師十三團退休幹部,兵團情節是長在她心裡的“根”。

她覺得,兵團旅遊產業剛剛起步,趕上國家大力支持旅遊業發展的好時機,她舍不下她摯愛的這份事業。

陳黎明經濟上不寬裕,母親生病、孩子上大學都需要用錢。平日裡,她十分節儉,衣服經常一買就穿好幾年,過時了也不捨得扔掉。同事張暉見陳黎明好幾次出差回來,鞋子基本都穿得變了形,就勸她換一換,買雙新潮的鞋子穿,可陳黎明笑著說:“要花錢的地方多著呢!”

做人樸素,做事認真,是她給所有認識她的人留下的印象。

有個規劃設計單位的設計稿因文本過於簡單而不符合要求,評審會上沒有通過,找到陳黎明的朋友當中間人希望能通融一下,要請她吃飯,還送來東西,陳黎明拒絕了。設計單位不甘心,打電話威脅她。她仍然是拒絕。同事有些擔心她,她說:“現在是法治社會,他們不敢。”

大學同學找她幫忙,希望考導遊證時能“關照”一下,她仍然拒絕了:“這是國家考試,不是我個人能左右的!”

或許,有些人會說她不通人情,但卻是她做人的底線。

對身邊的同事朋友,陳黎明非常關心,也很細心。到內地出差,她經常自掏腰包為大家買一些小禮物。旅遊工作牽涉發改、交通、農業等多個部門,經常性的協調溝通少不了,很多人因為工作關係,和她成為了朋友。

陳黎明的辦公室裡保存著一堆規劃文本,這些規劃文本在她眼裡都是寶貝。有一次,有位兵團發改委的工作人員向陳黎明借兩本規劃文本,陳黎明很認真地讓對方打了借條,後來還打電話催對方及時歸還。

陳黎明最終倒在了工作崗位上。2 月14 日這一天,陳黎明和往常一樣,中午吃完飯後在辦公室寫材料,16 時又去參加兵團“十三五”規劃編制工作領導小組會議。沒想到在會場突然暈倒,嘔吐不止,送到醫院時陳黎明已渾身癱軟、不省人事。

最後一次清醒時,陳黎明還在和前來探望的同事談工作。但她卻沒有來得及給家人留下任何遺言。

陳黎明走了,但在兵團旅遊事業發展的春天裡,仍有她生命的芬芳。(殷雪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