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不拘一格降人才:盤點漢武帝時期出身低賤的四位大臣

漢武帝是中國歷史上最有作為的皇帝之一,被後人尊稱為千古一帝。而漢武帝之所以能夠有作為,成為千古一帝,與他不拘一格用人又有極大的關係。我們今天就來聊聊漢武帝時期四大出身低賤的大臣。

1、衛青

衛青字仲卿,山西臨汾人,西漢名將,一生七次領兵對匈奴作戰,七戰七勝,收復了河朔、河套等地區。元狩四年(前119年),衛青協同外甥霍去病,與匈奴主力在漠北展開決戰,獲得大勝,使匈奴人很長一段時間內不敢回到漠南,

史稱“漠南無王庭”。

衛青憑藉赫赫戰功而官至大司馬大將軍,封長平侯,但衛青的出身卻十分低賤。

衛青的母親原本是一名女僕,因為嫁給衛姓男子,因此被稱為衛媼。衛媼與衛姓男子生有一男三女:長子衛長君,長女衛君孺、次女衛少兒、三女衛子夫。

衛姓男子死後,衛媼在平陽侯家中做幫傭,與同在平陽侯家中做事的縣吏鄭季私通,生了衛青。衛家生活艱苦,衛青被送到親生父親鄭季家裡,

但鄭季卻讓這個年幼的私生子去放羊,鄭家的幾個兒子也不把衛青看成手足兄弟,隨意苛責。衛青稍大一點後,不願再受鄭家的奴役,回到母親身邊,並做了平陽公主的騎奴。

建元二年(前139年),衛青的姐姐衛子夫被漢武帝看中,衛青隨之入宮。次年,衛子夫懷孕,引起陳皇后的嫉妒,陳皇后的母親館陶公主於是派人捉了正在建章當差的衛青,意圖殺害。所幸,

衛青被幾名侍衛從死亡邊緣救了下來。

衛青因禍得福,從此走進了漢武帝的視野,被任命為建章監、侍中,開啟了自己人生的大幕。

2、卜式

卜式,漢武帝時期的大臣,官至御史大夫,太子太傅,但卜式原本是牧羊人,出身也十分低賤。

卜式是河南洛陽人,幼時家境貧寒,

上不起學,以種田和畜牧為生。父母雙亡,家中只有個幼小的弟弟,等到弟弟成人後,卜式把田地房屋財產都給了弟弟,自己只帶走畜羊一百多隻,進入山放牧,過了十多年,他的羊達到一千多隻,又自己買了田地房屋。而他弟弟由於只是玩樂而坐吃山空,家產耗盡,於是蔔式又屢次把家產分給弟弟,受到鄰里的稱讚。

漢武帝時,漢朝不斷對外用兵,國庫緊張。蔔式於是上書朝廷,

表示願意以自己的一半家財自助邊疆。漢武帝欲授以官職,蔔式卻辭而不受,加之公孫弘認為蔔式可能別有用心,漢武帝因此未能任用蔔式。

數年後,發生天災,大量貧困民眾流離遷徙,靠朝廷供給吃住,耗費巨大,原本已經緊張的國庫更加空虛。卜式於是拿出二十萬錢給河南郡守,分給遷徙來的百姓。河南郡守上報了當地富人資助貧民的名冊,漢武帝看到卜式的名字,終於想起了他。

此時,富豪之家大多爭著藏匿錢財,只有蔔式肯把家財捐獻出來。漢武帝希望以卜式為榜樣,教化百姓,帶動其他人。於是,漢武帝以卜式為長者,徵召他進京,拜為中郎,賜爵左庶長,又賜予良田十頃,並詔告天下。卜式也因此開啟了為官之路。

3、桑弘羊

桑弘羊是洛陽人,漢武帝時期的政治家、財政大臣,歷任侍中、大農丞、治粟都尉、大司農、御史大夫等職。

從元狩三年起,桑弘羊在漢武帝的大力支持下,先後推行算緡、告緡、鹽鐵官營、均輸、平准、幣制改革、酒榷等經濟政策,同時組織六十萬人屯田戍邊,防禦匈奴。

桑弘羊的這些措施,在不同程度上取得了成功,大幅度增加了政府的財政收入,為武帝繼續推行文治武功事業奠定了雄厚的物質基礎。但桑弘羊的出身也是十分低賤的。

有的人可能會說,桑弘羊出身商人之家,怎會低賤?這是用現代人的觀念看古代了。其實,我國古代歷來有重農抑商的思想,商人被排在“士農工商”的最後一位,常常被人看不起,地位是很低賤的。

4、金日磾

金日磾字翁叔,深受漢武帝喜愛與器重。後元二年(前87),漢武帝病重,托霍光與金日磾輔佐太子劉弗陵,並遺詔封其為秺侯。金日磾在維護國家統一和社會安定方面建立了不朽的功績,是我國歷史上一位有遠見卓識的少數民族政治家。他的子孫後代因忠孝顯名,七世不衰,曆130多年,為鞏固西漢政權,維護民族團結,做出了重要貢獻。

金日磾是匈奴休屠王的兒子,說起來出身不算差,不過,我們把金日磾列為出身低賤之人,卻是因為金日磾被漢武帝看中時,他還只是一個負責養馬的外族俘虜。

漢武帝元狩二年夏天,霍去病打敗匈奴的渾邪王和休屠王,使他們遭到慘重打擊。匈奴單于因渾邪王屢次為漢軍所破,傷亡慘重,怒不可遏,欲誅殺渾邪王。

渾邪王害怕被誅殺,說服休屠王一同降漢。休屠王起先已經答應,但中途又反悔了,渾邪王於是便殺了休屠王,然後裹挾著年僅十四歲的金日磾等四萬餘人降漢。

到漢朝後,渾邪王被漢武帝封為列侯,吃香喝辣的,但金日磾卻因為父親被殺,無所依歸,被當作俘虜安置在黃門署,當一名低賤的養馬人。

衛青、卜式、桑弘羊、金日磾這人,雖然出身都很低賤,但最終卻都成了漢武帝時期的大臣,歷史上的風雲人物,這不正是應了“英雄莫問出處”這句老話嗎?!當然,我們也應該為漢武帝慧眼識人,不拘一格用人才的眼光與魄力點贊。

終於想起了他。

此時,富豪之家大多爭著藏匿錢財,只有蔔式肯把家財捐獻出來。漢武帝希望以卜式為榜樣,教化百姓,帶動其他人。於是,漢武帝以卜式為長者,徵召他進京,拜為中郎,賜爵左庶長,又賜予良田十頃,並詔告天下。卜式也因此開啟了為官之路。

3、桑弘羊

桑弘羊是洛陽人,漢武帝時期的政治家、財政大臣,歷任侍中、大農丞、治粟都尉、大司農、御史大夫等職。

從元狩三年起,桑弘羊在漢武帝的大力支持下,先後推行算緡、告緡、鹽鐵官營、均輸、平准、幣制改革、酒榷等經濟政策,同時組織六十萬人屯田戍邊,防禦匈奴。

桑弘羊的這些措施,在不同程度上取得了成功,大幅度增加了政府的財政收入,為武帝繼續推行文治武功事業奠定了雄厚的物質基礎。但桑弘羊的出身也是十分低賤的。

有的人可能會說,桑弘羊出身商人之家,怎會低賤?這是用現代人的觀念看古代了。其實,我國古代歷來有重農抑商的思想,商人被排在“士農工商”的最後一位,常常被人看不起,地位是很低賤的。

4、金日磾

金日磾字翁叔,深受漢武帝喜愛與器重。後元二年(前87),漢武帝病重,托霍光與金日磾輔佐太子劉弗陵,並遺詔封其為秺侯。金日磾在維護國家統一和社會安定方面建立了不朽的功績,是我國歷史上一位有遠見卓識的少數民族政治家。他的子孫後代因忠孝顯名,七世不衰,曆130多年,為鞏固西漢政權,維護民族團結,做出了重要貢獻。

金日磾是匈奴休屠王的兒子,說起來出身不算差,不過,我們把金日磾列為出身低賤之人,卻是因為金日磾被漢武帝看中時,他還只是一個負責養馬的外族俘虜。

漢武帝元狩二年夏天,霍去病打敗匈奴的渾邪王和休屠王,使他們遭到慘重打擊。匈奴單于因渾邪王屢次為漢軍所破,傷亡慘重,怒不可遏,欲誅殺渾邪王。

渾邪王害怕被誅殺,說服休屠王一同降漢。休屠王起先已經答應,但中途又反悔了,渾邪王於是便殺了休屠王,然後裹挾著年僅十四歲的金日磾等四萬餘人降漢。

到漢朝後,渾邪王被漢武帝封為列侯,吃香喝辣的,但金日磾卻因為父親被殺,無所依歸,被當作俘虜安置在黃門署,當一名低賤的養馬人。

衛青、卜式、桑弘羊、金日磾這人,雖然出身都很低賤,但最終卻都成了漢武帝時期的大臣,歷史上的風雲人物,這不正是應了“英雄莫問出處”這句老話嗎?!當然,我們也應該為漢武帝慧眼識人,不拘一格用人才的眼光與魄力點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