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孩子怕吃藥該怎麼辦?怎樣給孩子喂藥才安全?

近期天氣忽冷忽熱,抵抗力較低的孩子非常容易患上感冒或呼吸系統疾病。一旦孩子生病,很難避免採取吃藥的措施治療,然而生活中,因家中喂藥不當導致孩子窒息的事件屢見報端。

對家長來說,孩子生病是件心痛的事,給孩子喂藥是件頭痛的事。那麼,家長給孩子喂藥時會用什麼招數?應怎樣正確安全地給孩子喂藥呢?怎樣才能讓孩子乖乖吃藥?

其實,父母心平氣和是孩子最好的鎮靜劑,切記在孩子吃藥時生氣或者發脾氣。

如果孩子哭鬧不止,父母應停止喂藥,等孩子情緒穩定時再進行嘗試。針對不同年齡的孩子,正確的給藥和喂藥方式也有所不同。

不足3個月的嬰兒吮吸能力差,吞咽動作比較慢,喂藥時要特別仔細。為了防止嗆咳,可將嬰兒的頭和肩部適當抬高,先用拇指輕壓嬰兒的下唇,使其張口;有時撫摸孩子的面頰,也會使他們張口。然後將藥液吸入滴管或橡皮乳☆禁☆頭內,利用嬰兒吮吸的本能吮吸藥液。

服完藥後再喂些水,使其儘量將口中的餘藥全部咽下。如果孩子不肯咽下,則可用兩指輕捏小兒雙頰,幫助其吞咽。服藥後勿忘將孩子抱起,輕拍背部,以排出胃內空氣。

其次,對於4到12個月的嬰兒,可以讓他們斜坐在家長腿上,但不要讓孩子的頭部過於往後仰。先喂一口白開水潤潤口。喂藥時若孩子不肯張口,可輕捏孩子的下頜,將藥液從他的嘴角旁倒入,

待全部藥液全部咽下後再把藥杯(匙)拿開,以防孩子把尚未下嚥的藥液吐出。

兩歲以內的小孩,幾乎不會自行吃藥,很抗拒吃藥。喂藥時最好有兩人相互配合,一人把孩子抱在身上,呈半臥位,並輕輕固定好小兒的頭和手,另一人拇指和食指按著孩子雙頰,

使口張開,另一手把小調羹裡的藥,沿著口角送到舌根,匙端抵舌後部,將藥倒出,小孩會做吞咽動作,把藥吞下。等孩子把藥咽下去以後,再將調羹拿出來。

那麼,不當喂藥有哪些危險呢?

給嬰幼兒喂藥方式五花八門,捏鼻子灌藥的家長不在少數。還有一些家長會採用逗孩子笑、拎耳朵、混到果汁或奶裡送服的方法給孩子灌藥。大部分父母表示,這些辦法司空見慣,

不管啥招,只要哄著孩子把藥喝進去,治了病就行。不當喂藥有哪些危險呢?

捏住孩子的鼻子強行灌藥可能是父母經常用的一種手段。當父母在孩子面前軟泡硬磨,用盡一切辦法都沒有用的時候,這似乎是最快捷有效的一種方法,然而卻是非常危險的一種方法。專家表示,人的咽部有兩條通道,一條是食道,另一條是氣管。氣管上方有個會厭軟骨,吞咽時,軟骨蓋住氣管入口,使食物進入食道。在孩子哭鬧時捏住鼻子灌藥,會厭軟骨來不及蓋住氣管的入口,可能使藥液流入氣管,造成孩子劇烈嗆咳;嚴重者吸入肺內,甚至可導致吸入性肺炎!用這種方式好不容易把藥灌下去,可孩子一哭鬧就容易吐出來,這麼一來,不但孩子受罪,大人也著急;同時這樣灌藥還有可能使藥物嗆在孩子的食管、肺部等器官中,輕則引起支氣管、肺部的炎症,重則阻塞呼吸造成窒息死亡。

年齡小的孩子不願吃藥,有些父母覺得將藥物混入果汁、牛奶、豆漿或飯菜裡,這樣孩子吃起來會容易得多,甚至在孩子不知不覺中藥就吃完了。這是一種非常不可取的行為,這樣做有可能減弱藥效,有的食物還會與藥物發生反應,造成副作用。

為了避免因藥物的味道而影響服藥,爸媽最好在藥品選擇上就早做準備,選用味道好的兒科用藥如甜的糖漿、有水果味的咀嚼片或含片等,讓孩子能順利吃藥達到治療的目的。

專家表示,人的咽部有兩條通道,一條是食道,另一條是氣管。氣管上方有個會厭軟骨,吞咽時,軟骨蓋住氣管入口,使食物進入食道。在孩子哭鬧時捏住鼻子灌藥,會厭軟骨來不及蓋住氣管的入口,可能使藥液流入氣管,造成孩子劇烈嗆咳;嚴重者吸入肺內,甚至可導致吸入性肺炎!用這種方式好不容易把藥灌下去,可孩子一哭鬧就容易吐出來,這麼一來,不但孩子受罪,大人也著急;同時這樣灌藥還有可能使藥物嗆在孩子的食管、肺部等器官中,輕則引起支氣管、肺部的炎症,重則阻塞呼吸造成窒息死亡。

年齡小的孩子不願吃藥,有些父母覺得將藥物混入果汁、牛奶、豆漿或飯菜裡,這樣孩子吃起來會容易得多,甚至在孩子不知不覺中藥就吃完了。這是一種非常不可取的行為,這樣做有可能減弱藥效,有的食物還會與藥物發生反應,造成副作用。

為了避免因藥物的味道而影響服藥,爸媽最好在藥品選擇上就早做準備,選用味道好的兒科用藥如甜的糖漿、有水果味的咀嚼片或含片等,讓孩子能順利吃藥達到治療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