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玉壁之戰,高歡不幸遇上韋孝寬,憂憤成疾

自西元543年邙山之戰後時隔三年東魏大丞相高歡(東魏實際控制者)仗恃地廣人眾、糧足馬肥的戰略優勢,親率二十萬大軍再攻西魏,東魏大軍兵鋒直指西魏前沿陣地玉壁城。

北齊神武皇帝·高歡

高歡為何把二十萬大軍壓在玉璧?只因玉壁坐落於汾河下游與涑水河分水嶺峨嵋原北緣。峨嵋原即地理學上所謂“峨嵋臺地”,整個臺地猶如一巨大黃土城堡。臺地中央更有兩座超過千米的孤峰山和稷王山,東西相對,宛若臺地的兩隻眼睛。

佔據峨嵋原,東南可控制涑水河谷的南北孔道,西北則可控制汾河河谷東西孔道,進可長驅突擊,退可守險無虞,古來構成西南拱衛長安、東北屏翰晉陽的地理形勢。同時,臺地地處暖溫帶,氣候溫和,土地肥沃,盛產糧麻,向為民給軍需的理想所在。所以誰佔有峨嵋原,誰就取得了戰略主動。如今西魏既進入河東,如欲站住腳進而鞏固和發展,則必須守住峨嵋原,此正是西魏築城玉壁移鎮玉壁的原因;而河東是二魏角逐中東魏的要害,
亦其“軟腹部”,高歡前對西魏涉足河東早已如坐針氈,今對其築城玉壁自然更如鯁骨在喉,此正是高歡為拔除玉壁不惜以賭國運的原因。

史上一共兩次玉壁之戰,而且都是東魏攻打西魏的要塞玉壁引發的。

都是東魏大丞相高歡親自統率;西魏軍首次由東道行台王思政為主將,不克。第二次由晉州刺史韋孝寬為主將。今天我們就來說說第二次玉壁之戰。

韋孝寬

話說第二次玉壁之戰,東魏二十萬大軍連營數十裡,直逼玉壁城下。

韋孝寬作為玉壁城的守將,此人深沉機敏,一生南征北戰,功勳卓著。在北宋年間成書的《十七史百將傳》中,韋孝寬亦位列其中。雖然高歡實力也不容小覷,但是遇上玉璧這樣的堅城 ,外加善守的韋孝寬,也只有吃土的份了。

東魏大軍團團包圍玉壁,高歡本想以引誘西魏軍出城大戰一場,可韋孝寬就是不出來,小歡歡你有本事你就上來啊!

東魏軍無奈攻城,晝夜不停。韋孝寬則隨機應變,竭力抗禦。東魏軍在城南築土山,欲居高臨下攻城。城上先有二樓,韋孝寬縛木加高城樓,令始終其高於土山,並多備戰具以禦之,使東魏軍不能得逞。高歡派人對城中說:“縱使你把樓架到天上,我也會穿過城去捉拿你。”東魏軍於是改變戰術,在城南挖掘10條地道,又用“孤虛法”,集中兵力攻擊北城,晝夜不息。北城向來是天險,韋孝寬挖掘長溝,切斷東魏軍的地道,並派兵駐守,待東魏軍挖至深溝時,便將其擒殺。

高歡見此計不成又心生一計,命士兵造“攻車”撞擊城牆,所到之處,莫不摧毀。雖有排楯,也無法抵擋。韋孝寬便用布匹做成帳幔,隨其所向張開,攻車撞之,布受衝擊立即懸空,城牆未受損壞。東魏軍又把乾燥的松枝、麻稈綁到長杆上,灌以膏油燃火,去焚燒帳幔,企圖連玉壁城樓一起焚毀。韋孝寬則把銳利的鉤刀也綁到長杆上,等火杆攻擊時,即舉起鉤刀割之,把正點燃的松枝、麻稈全部割掉。東魏軍又轉用地道,在城四周挖掘地道20條,用木柱支撐,然後以油灌柱,放火燒斷木柱,使城牆崩塌。韋孝寬在城牆崩塌處用柵欄堵住,使東魏軍無法攻入城內。

東魏二十萬大軍攻城50天,盡用攻城之術,就是不能前進一步,韋孝寬悠哉悠哉的各種計策各種破,把高歡給氣得舊病復發。高歡無奈在十一月間解除對玉壁的包圍並撤軍。高歡回到晉陽後的第二年正月裡,故去。玉璧傳奇的人物韋孝寬被晉升為驃騎大將軍、開府儀同三司,進封建忠郡公爵。

原本最弱小最貧蹙的西魏,堅持不拋棄不放棄經過兩次玉壁之戰的勝利,國力軍力後來居上,為後來的隋統一天下奠定了基礎。

在城南挖掘10條地道,又用“孤虛法”,集中兵力攻擊北城,晝夜不息。北城向來是天險,韋孝寬挖掘長溝,切斷東魏軍的地道,並派兵駐守,待東魏軍挖至深溝時,便將其擒殺。

高歡見此計不成又心生一計,命士兵造“攻車”撞擊城牆,所到之處,莫不摧毀。雖有排楯,也無法抵擋。韋孝寬便用布匹做成帳幔,隨其所向張開,攻車撞之,布受衝擊立即懸空,城牆未受損壞。東魏軍又把乾燥的松枝、麻稈綁到長杆上,灌以膏油燃火,去焚燒帳幔,企圖連玉壁城樓一起焚毀。韋孝寬則把銳利的鉤刀也綁到長杆上,等火杆攻擊時,即舉起鉤刀割之,把正點燃的松枝、麻稈全部割掉。東魏軍又轉用地道,在城四周挖掘地道20條,用木柱支撐,然後以油灌柱,放火燒斷木柱,使城牆崩塌。韋孝寬在城牆崩塌處用柵欄堵住,使東魏軍無法攻入城內。

東魏二十萬大軍攻城50天,盡用攻城之術,就是不能前進一步,韋孝寬悠哉悠哉的各種計策各種破,把高歡給氣得舊病復發。高歡無奈在十一月間解除對玉壁的包圍並撤軍。高歡回到晉陽後的第二年正月裡,故去。玉璧傳奇的人物韋孝寬被晉升為驃騎大將軍、開府儀同三司,進封建忠郡公爵。

原本最弱小最貧蹙的西魏,堅持不拋棄不放棄經過兩次玉壁之戰的勝利,國力軍力後來居上,為後來的隋統一天下奠定了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