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科學家在地幔中發現了古老的板塊構造,隱藏在500公里地下

幾十年來,一系列神秘的地震搖晃著太平洋,其源頭一直是個謎。

現在,科學家認為,他們可能在地球的地幔中發現了一層新的構造板塊,可以解釋這些原因不明的地震。雖然這個結果是初步的,如果最終得到驗證,可以幫助科學家重建幾百萬年前地球表面的構造。

先前的研究表明,隨著大陸在地球表面運動,海底會被扯裂,岩漿從地幔中流出來填補缺口。而如果大陸板塊的相遇,大洋板塊被推入地幔中,這一過程被稱為“俯衝”,

造成地震、山脈,海溝和火山。現在,來自休斯頓大學(University of Houston)的地質學家提出了地幔內板塊構造的初步證據。

地球的地幔是一個大約3000公里厚的堅硬岩石,它位於地心和地殼之間,其厚度約占地球半徑的一半,它就像濃稠的液體一樣移動。當地幔移動時,在其之上的地殼隨之移動,這就是構造板塊的運動。

研究人員在日本地球科學聯合會和美國地球物理聯合會上介紹了他們的研究結果,科學家提出,數百萬年前進入地幔的板塊可能會在“過渡帶”內橫向滑動。過渡帶是地幔的一層,位於地表之下440-660公里。

基於3D地圖繪製,該團隊根據地震的震動來生成地球內部的景象。研究結果表明,這種板塊運動可以解釋維特亞茲地震(Vityaz Earthquakes)——出現在斐濟和澳大利亞之間地幔的一系列深層強震。

就像板塊在地殼中滑動會導致地震一樣,板塊在地幔中滑動也可能會產生更深的地震。

科學家認為,這些俯衝板塊的彎曲和斷裂可能會產生地震。該研究的主要作者Jonny Wu博士告訴《衛報》:“基本上,

90%的地球深層地震活動(超過500公里深)都出現在東加區域,在這個地方我們發現了一塊長扁形的平板。”

研究人員希望這個地球內部圖像可以用來找到地幔中的其他俯衝構造板塊,然後重建數百萬甚至上千萬年前地球表面的構造。例如,該團隊最近發現了一片8000公里寬的海洋,它們被命名為東亞海(East Asian Sea),在5200萬年前就已經存在,但現在深埋在地幔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