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中科院院長白春禮:“中國天眼”為新的科學發現提供了獨一無二的手段

文/ 當代貴州全媒體記者 楊秋圖/當代貴州全媒體記者 黃曉青

“希望能利用FAST這一平臺開展高水準的國際科技合作,在重大科學前沿取得新突破。”5月26日上午,中國科學院院長白春禮在2017年中國國際大資料博覽會開幕會上,

與大眾分享了在貴州省黔南州平塘縣克度鎮落成啟用的中國“天眼”。

中國科學院院長白春禮

坐落于貴州平塘的500米口徑球面射電望遠鏡(Five-hundred-meter Aperture Spherical radio Telescope)英文簡稱FAST,是世界最大射電望遠鏡。FAST利用貴州天然喀斯特窪地作為台址,

主動變形成抛物面的反射面,並採用輕型索拖動饋源支撐方式。專案啟用後為新的科學發現和天體物理學前沿問題的解決提供獨一無二的手段,並將在未來20至30年內保持世界一流設備的地位。

2016年9月25日,被譽為中國“天眼”的FAST在貴州落成啟用。這是一件值得驕傲的事情。白春禮說,FAST正式運行後,原始資料流程量將達到每秒3.8GB,未來十年資料存儲需求要接近1億GB,計算能力需求需要每秒1000萬億次。

通過對這些海量科學資料的處理分析,將可能搜尋到更多的奇異天體,探測到更多脈衝星,甚至可以搜索到星際信號,為宇宙起源提供更加準確依據。

FAST不僅是貴州的,它更是全世界的。“希望相關企業為FAST更好應用大資料技術提出寶貴意見和建議,為後續運行提供相關技術支援。也希望國際科技界同行,利用FAST這一平臺開展高水準的國際科技合作,在重大科學前沿取得新突破。

”白春禮表示,大資料極大拓展了科技創新的研究深度和廣度,推動了科技創新加快向高效協同的組織模式發展。它既是需求和技術驅動下的必然結果,也是解決未來發展諸多問題的有效選擇,FAST的作用不言而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