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甲午戰爭,日本擊沉英國船隻後,英國政府為何無動於衷

1894年,甲午戰爭因一艘運兵船的沉沒拉開了帷幕,這艘輪船名叫高升號,它從塘沽港起航,承擔著運送清軍士兵前往朝鮮的重任。7月25日,高升號抵達豐島海面,被日本軍艦浪速號擊沉,

船上1100多名淮軍精銳士卒,有871人葬身大海。事件發生後,中日雙方同時宣戰,甲午戰爭正式打響。

但高升號並非清朝船隻,而是一艘由英國人駕駛,懸掛著米字旗的英國商船。高升號只是被清政府雇傭,承擔了運兵任務。當消息傳到英國後,媒體頓時一片譁然,

百姓群情激奮,對日宣戰之聲不絕於耳。英國遠東艦隊在未得到政府許可的情況下,派出了主力軍艦,前往附近海面搜尋日本艦隊,大有興師問罪之勢。

英國遠東艦隊司令斐利曼特急忙向倫敦海軍軍部發電報建言稱:“為了彌補我國旗幟所受到的屈辱,政府應授予我對日本實施報復的權利。”面對著英國軍方的激烈反應,日本人頗為惶恐,生怕英軍會在暗地裡幫助清朝海軍。

日本外相陸奧宗光急忙下令日本內部要嚴把口風,統一口徑,要採用文明國家的方式,在法庭上化解爭端。1894年8月,事件聽證會在日本長崎舉行,會後英日雙方達成了一致意見,他們認為:高升號為中國軍方服務,已經違背了女王的中立條約,

所以日本人無需向英國人道歉,也不需付出任何賠償。

由於當時的英國政府出於其全球戰略的考慮,在遠東為了抵擋俄國人南下,必須扶植一個國家來對抗俄國。出於種種考慮,英國政府選擇了扶植日本。所以英國政府不僅沒有追究日本的任何責任,反而轉頭向中國政府索賠,清政府非常無奈,為了瞭解此事,最終給予了高升號船東三萬多英鎊的賠償。

聽證會結束後,斐利曼特非常憤怒,他大聲抗意說:高升號沉沒後,日本人只救了船上的幾個英國人,沒有搭救任何一個中國船員和水手。假如英國軍人敢這樣對待敵人,我將把他們全部送上軍事法庭,按謀殺罪指控。

日本外鄉陸奧宗光說:這個英國司令顯然和他們的政府不在同一個步調。

於是他向英國政府抗議,斐利曼特損害了日本作為交戰國的權利,應把他調離遠東艦隊。

英國外交大臣隨即做出了答覆,英國政府以責令斐利曼特嚴守女王的中立條約,遵守中立國義務。在政府的壓力之下,斐利曼特也不得不改變了他的態度,日本人順利平息了這場外交爭端。

英國扶植日本成長後,英國人在東亞的利益便逐漸被日本奪取。二戰時期,當英國人正在歐洲浴血奮戰時,日本人在亞洲給了這個昔日扶植自己的恩人背後的一擊,日不落帝國也終於嘗到了自己昔日種下的苦果。

二戰時期,當英國人正在歐洲浴血奮戰時,日本人在亞洲給了這個昔日扶植自己的恩人背後的一擊,日不落帝國也終於嘗到了自己昔日種下的苦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