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美國聯邦最高法院的新決定,可能使遊戲專利糾紛急劇減少

本週一,在TC Heartland與卡夫食品的一場專利糾紛案中,美國聯邦最高法院做出了一項可能影響深遠的決定。法院裁定,專利所有人只能在被告成立的地區,和已形成明確侵權事實、並具有正常和成熟的營業所在地法院起訴被告。

這意味美國氾濫的專利流氓(Patent troll)不能再把被告拖入自己的節奏,在更容易打贏專利官司的地區法院起訴他人。

這一裁定對於遊戲行業的影響也會非常大,在專利流氓聚集的德州,同樣也是遊戲專利訴訟案件最多的地區。

長期以來,德克薩斯東區受理的專利案件,一直居於全美94個聯邦法院分區首位。

1999年,德州東區只有14件專利案件申請。到了2003年,申請數量已經增加到55個。2015年,這個數字到達了恐怖的2500件,其中絕大部分被指出是由專利流氓所提交的。

德州是美國首屈一指的農業州,由於對高科技產業的不熟悉,當地法官制定了對專利所有方更加友好的規則。德州東區法庭審判速度快,

陪審團相對而言也容易傾向專利所有方,且更樂於支持要價高昂的賠償。許多專利流氓大多都在德州設立了一家皮包代理公司,專門用來打官司。依託于電子成長起來的遊戲公司,自然也免不了被當作獵物。

比如2007年,芬納投資(Fenner Investments)曾將微軟、索尼、任天堂三家公司做主機的公司告上德州東區法庭。

芬納投資認為,該三家公司製造的遊戲手柄,侵犯了自己於1998年提交、2001年頒發的,專利號為6,297,751的 “(低壓手柄埠介面)low-voltage joystickport interface”專利。

事實上,微軟、索尼、任天堂三家在主機行業叱吒風雲的公司,一直被認為是遊戲行業的一塊肥肉。觸覺系統公司Immersion曾在2002起訴微軟、索尼的在手柄震動回饋的設計上剽竊了自己的專利技術。微軟在當年12月與Immersion庭外和解,

支付給了Immersion公司2600萬美元,索尼的案子則一直拖到了5年後。

不過早認慫還是有好處的,2007年索尼最終撐不住,同意在三年時間內陸續支付 2250 萬美元給Immersion,另外還附加 1 億美元的權利金和專利費作為賠償。而根據微軟當年和Immersion達成的和解協議中的附加條款,

微軟獲得了Immersion公司支付2075萬美元的和解金。從某種角度來看,Immersion算是聯合微軟,跨越5年敲了索尼一筆竹杠。

當然,並不是所有在德州東區打的專利官司,都是有目的的易地起訴。2005年,日本遊戲大廠Konami曾經就《舞蹈革命》被侵權為由,在德州東區對德州本土的遊戲開發商Roxor Games提起訴訟,要求法院禁售其開發的街機舞蹈遊戲《In The Groove》並賠償損失。最終Konami得償所願,雖然本身占理,但德州東部對於專利所有方的友好,對於讓Konami這家日本廠商能夠以較為順利的過程贏下官司幫助很大。

但德州東區法院對於專利所有人的友好,帶來的更多是對遊戲行業的負面影響。美國專利流氓盛行程度遠超世界,這些皮包公司往往利用美國專利局對於商業專利的寬鬆政策,大肆申請專利,以及成批量地收購擁有專利的公司,專門與大公司打官司獲利。像微軟、蘋果、穀歌這樣規模的企業,每年都要花費鉅款在應對訴訟上。

甚至於說,在遊戲領域,專利流氓已經把觸手伸向了中小開發者。

2011年開始,專利許可公司Lodsys開始針對性地起訴一些App Store開發者,以他們侵犯了“應用內升級和購買”這兩項技術專利為由,要求中小開發者們支付其總收入的0.575%給Lodsys作為賠償。

雖然0.575%不算太多,但聚沙成塔,Lodsys這種饑不擇食的行為也遭到了遊戲行業的鄙視。在2011年以前,Lodsys就已經起訴了許多個在App Store發佈應用的實力開發者,包括Rovio、EA、雅達利、Take-Two和Square Enix等。這些大公司普遍不願意和Lodsys做過多糾纏,大多選擇了支付賠償金庭外和解。在洗了一遍大公司後,Lodsys終於將目光投向了數以百萬計的中小開發者。

Lodsys和蘋果達成過授權合作,但Lodsys聲稱該授權並不能覆蓋到所有的開發者,因此大量的蘋果開發者暴露在被訴的風險下。雖然蘋果後來專門為此事向法院發出過動議,但受理Lodsys起訴案件的德州東區法院否決了該項動議,所以自2013年以來,Lodsys依然可以恣意要脅任一蘋果開發者。

而此次5月22日美國聯邦最高法院的決定意義就在於,像Lodsys這樣的專利流氓對中小開發者的威脅,基本被無效化。專利流氓慣用的伎倆依然是靠要脅達成庭外和解,對簿公堂消耗的成本過大,只有在要求的賠償金巨大的情況下才會祭出。

只有在專利侵權案的被告註冊地才能起訴的決定,基本堵掉了專利流氓在全球找獵物的行為,真正走到打官司這一步,還要面對當地法律、陪審團傾向,以及對賠償金額敏感程度的變化,也可以說是變相提高了訟訴成本。

可以預見的是,由美國當地企業發起的遊戲領域專利訴訟,將會大大減少,但離絕跡恐怕還有不小的距離。美國各區法院對該項決定的貫徹程度,相信也有不小的影響。不過歸根結底,還是美國專利局對於模糊商業專利的寬鬆放行政策所造成的。

遊戲行業這塊蛋糕近年來越做越大,相信盯上的人,不在少數。

要求法院禁售其開發的街機舞蹈遊戲《In The Groove》並賠償損失。最終Konami得償所願,雖然本身占理,但德州東部對於專利所有方的友好,對於讓Konami這家日本廠商能夠以較為順利的過程贏下官司幫助很大。

但德州東區法院對於專利所有人的友好,帶來的更多是對遊戲行業的負面影響。美國專利流氓盛行程度遠超世界,這些皮包公司往往利用美國專利局對於商業專利的寬鬆政策,大肆申請專利,以及成批量地收購擁有專利的公司,專門與大公司打官司獲利。像微軟、蘋果、穀歌這樣規模的企業,每年都要花費鉅款在應對訴訟上。

甚至於說,在遊戲領域,專利流氓已經把觸手伸向了中小開發者。

2011年開始,專利許可公司Lodsys開始針對性地起訴一些App Store開發者,以他們侵犯了“應用內升級和購買”這兩項技術專利為由,要求中小開發者們支付其總收入的0.575%給Lodsys作為賠償。

雖然0.575%不算太多,但聚沙成塔,Lodsys這種饑不擇食的行為也遭到了遊戲行業的鄙視。在2011年以前,Lodsys就已經起訴了許多個在App Store發佈應用的實力開發者,包括Rovio、EA、雅達利、Take-Two和Square Enix等。這些大公司普遍不願意和Lodsys做過多糾纏,大多選擇了支付賠償金庭外和解。在洗了一遍大公司後,Lodsys終於將目光投向了數以百萬計的中小開發者。

Lodsys和蘋果達成過授權合作,但Lodsys聲稱該授權並不能覆蓋到所有的開發者,因此大量的蘋果開發者暴露在被訴的風險下。雖然蘋果後來專門為此事向法院發出過動議,但受理Lodsys起訴案件的德州東區法院否決了該項動議,所以自2013年以來,Lodsys依然可以恣意要脅任一蘋果開發者。

而此次5月22日美國聯邦最高法院的決定意義就在於,像Lodsys這樣的專利流氓對中小開發者的威脅,基本被無效化。專利流氓慣用的伎倆依然是靠要脅達成庭外和解,對簿公堂消耗的成本過大,只有在要求的賠償金巨大的情況下才會祭出。

只有在專利侵權案的被告註冊地才能起訴的決定,基本堵掉了專利流氓在全球找獵物的行為,真正走到打官司這一步,還要面對當地法律、陪審團傾向,以及對賠償金額敏感程度的變化,也可以說是變相提高了訟訴成本。

可以預見的是,由美國當地企業發起的遊戲領域專利訴訟,將會大大減少,但離絕跡恐怕還有不小的距離。美國各區法院對該項決定的貫徹程度,相信也有不小的影響。不過歸根結底,還是美國專利局對於模糊商業專利的寬鬆放行政策所造成的。

遊戲行業這塊蛋糕近年來越做越大,相信盯上的人,不在少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