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古代鏢局的真實生活,你未必知曉

古代有一堆愛管閒事兒的人,催生了一個傳奇行業——鏢局,他們也都身懷絕技,行事低調,這就是最後的俠客集團。相信大家看過不少影視劇裡的鏢局,實際上,鏢局最早誕生,本不是電視劇裡面演繹的那樣,

鏢局最早,是個公益事業,而且鏢局真正誕生是在明末,清朝時候盛行,因為保鏢行業的催生依靠的是商業的發展,需要運送貴重的貨物和商品,而唐宋時期的商賈是社會地位最低的,在沒有資本主義萌芽產生的時候,是不可能有真正的商貿活動的。明清時期出現了資本主義萌芽,鏢局才盛行。為什麼說鏢局是公益事業呢?

最早所謂的保鏢並不收錢,

僅是路見不平拔刀相助,出於道義將貨主一路護送回家,時間長了,就開始有金錢的交易了,畢竟綠林好漢也有自己的事情要做,不能白白浪費自己的時間。一開始,這些綠林好漢就像鐵路員警似的,一人各管一段,形成了地界,到了地方給鏢禮,慢慢的,就形成了地方小規模鏢局,繼而越來越專業化,形成了一種產業經營鏈。

話說“鏢”字的由來,古代俠客最重要的三大武器,

拳腳、兵刃和暗器,暗器當中以飛鏢為主,通常在商人的貨品和行李上插上金鏢,是以對盜賊的警告,起到一個威懾的作用,再後來,就把金鏢換成了旗幟,旗幟上寫個“武”字或者鏢局局長的姓氏的,至此,鏢局成型。

鏢局由一個總鏢頭,鏢頭(管事),鏢師,

嗓門比較洪亮,趟子手以及雜役。在鏢局裡,總鏢頭並不是最大的領導,鏢局有點類似我們現代的股份制,更像律師事務所,叫合夥人制,只有夥計炒老闆,沒有老闆炒夥計的。由此看來,鏢局要想經營下去,就要多接活,接好活。

還有一個有趣的地方,鏢局跟現代一樣,

要做廣告,還要請明星代言,我們稱為亮鏢,即亮一亮本鏢局的家底,即三硬。何為三硬?一,官府裡頭我們有硬靠山;二,綠林裡面我們有硬關係;三,走鏢的人本身有硬功夫。其中,官府這個硬靠山的影響是非常大的,不過並不等同于政商勾結,實際上,官府幫助鏢局震懾盜賊,鏢局逢年過節給官府提供行政經費,這等於官府在鏢局入了人力股,也可以理解為收保護費。
清朝最大的官府硬靠山應該是慈禧了,當年八國聯軍侵華,慈禧逃亡熱河西安一帶的時候,沿途帶的九十多萬兩銀子都是由山西祁縣一家鏢局護送的。

若真有踢館的,先忍讓三分,不予計較。飲三分酒,帶三分笑,讓三分禮,這就是開鏢局的三分理論。也不要就此認為鏢局很軟,因為鏢局畢竟是中國古代最後的俠客集團,也出過一些能人異士,甚至能影響到我們近現代的歷史,比如,譚嗣同曾拜過的一個武藝師傅北京源順鏢局的鏢主大刀王五,大刀王五後來為救戊戌變法的義士犧牲了性命,這是個俠骨流芳的人物。

實際上,鏢局,在一定的歷史階段,也煥發出了它的生命力。等近現代我們有了鐵路之後,貨物運輸方便,鏢局便一點點沒落了。

也不要就此認為鏢局很軟,因為鏢局畢竟是中國古代最後的俠客集團,也出過一些能人異士,甚至能影響到我們近現代的歷史,比如,譚嗣同曾拜過的一個武藝師傅北京源順鏢局的鏢主大刀王五,大刀王五後來為救戊戌變法的義士犧牲了性命,這是個俠骨流芳的人物。

實際上,鏢局,在一定的歷史階段,也煥發出了它的生命力。等近現代我們有了鐵路之後,貨物運輸方便,鏢局便一點點沒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