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清軍曾在大沽口以39人傷亡的代價斃傷英法聯軍將近500人

古老而龐大的清帝國發展到19世紀中葉已經相當沒落,這在它反抗西方殖民國家侵略的戰爭中就能看得很清楚,從1840年英國首次發動侵華戰爭一直到1900年八國聯軍侵華戰爭,

在這漫長的半個世紀左右的時間內,清軍和外國侵略者進行了多次戰爭,卻幾乎全部是屈辱的慘敗。不過在1859年夏天進行的第二次大沽口戰役中,清軍卻以39人傷亡的代價斃傷英法聯軍近500人,取得了清末為數不多的戰役勝利。

第二次大沽口戰役

1856年英法趁著清朝忙於剿滅太平天國時發動了侵華戰爭。

當時清政府在兩線作戰,對付太平天國就已經焦頭爛額了,更何況還來了更強大的歐洲侵略軍,所以清軍節節敗退。到1858年6月,清軍幾乎是敗局已定,被迫簽訂了天津條約,根據雙方的談判結果,雙方約定第二年在北京換約。

要說這天津條約也是很苛刻的,清政府在內憂外患的極端不利條件下被迫答應了該條約,但是到第二年皇帝仔細一想這條約簡直是辱沒了祖宗,

非常後悔。不過令人哭笑不得的是英法對條約也是不滿意,覺得自己的好處沒拿夠,話說殖民時代的英國殖民者也是夠無恥的,決定在去北京換約的時候帶兵偷襲清軍,強迫清政府做出更多的讓步。

大沽口遭到英法襲擊

清軍在大沽口曾經遭到慘敗,不過吸取了教訓,為了防止再度遭到英法襲擊,清軍重新加固了炮臺,增添了多門重達萬斤的大炮和其他口徑的重炮,總計添置了將近200門,所有的重炮都進行了偽裝,並在河流入海口添置了阻攔物,這一切工作都趕在英法軍進京換約前完成。

1859年6月中旬,英法艦隊(有十幾艘軍艦,此外美國也來湊熱鬧)抵達大沽口外,

聲稱要從這裡進入京城換約,實際上是想再度進行偷襲。不過清軍早有準備,在英法艦隊強行進入入海口時,清軍隱蔽的重炮從兩面突然向英法軍隊進行轟擊,這實在是出乎英法軍隊的意料,激戰2小時候英法艦隊光被擊沉的艦艇就達4艘,還包括旗艦。

大沽口

英法軍畢竟訓練有素,隨後英法軍開始登陸意圖依靠步兵奪取炮臺,不過大批步兵在登陸的過程中遭到清軍重炮的壓制,損失立刻飆升。戰至晚上,英法軍敗局已定開始撤退。此役英法共傷亡450多人,2人被俘,損傷艦艇12艘,清軍自己僅僅傷亡39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