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美文:空山鳥語

空山鳥語

雷志遠

現在我相信,大山裡的春天是被一聲聲鳥鳴銜來的。

週末的下午,我獨自一人走進了家鄉的南山。春山空靈,溪水淙淙。我溯溪而行,不時地在溪石上跳過來跳過去。偶爾走上小徑,駐足看看兩旁的山峰和巨石,它們也和我默默地對視。山裡的春天總是姍姍來遲,山外的杏花櫻桃花早已開放,這裡仍和冬天沒有明顯的區別,甚至連迎春花也沒見到。灌木和荊棘時時攔住去路,得把它們輕輕地撥開,才能繼續前行。

空谷裡似乎連一絲風也沒有,卻冷冽逼人。最好看的就是大大小小的石頭了,像臥著的牛羊或獅子,像昂首啼鳴的公雞,像一頭頭怪獸。

走著走著,腳下的路在一個水潭前中斷了,我只好停住了腳步。看著一股溪水從潭那邊的石頭上流下來,那麼清冽那麼從容。

潭水也不深,大約有兩三米,可以看到潭底的碎石。水面上映著山影映著藍天,像一面未打磨的鏡子。潭那邊的山上怪石嶙峋,野草還未返青,一棵孤樹宛如盆景。在一塊石頭上坐下來,我忽然想起柳宗元的《小石潭記》。這多像他描寫的小石潭啊,只是水中沒有遊魚潭底沒有巨石,有的是孤寂的心境和脫離塵世的安謐。

就在這時,一聲尖利的鳥鳴突然傳來,給空穀帶來一絲生機。

我抬頭四下張望,卻沒看到鳥兒在哪裡。是在西邊坡上的林梢?還是在對面坡上的灌木叢中?鳥鳴時遠時近,叫得優雅叫得歡愉。我站起身,目光在山坡上搜索。看到了看到了,那是一隻不知名字的小鳥,在西邊坡上的一叢灌木上昂首啼鳴。一身黑黑的羽毛,一個短短的尾巴。一會兒,它小小的身子又在亂石間蹦跳,這是我在這空穀裡看到的第一個小生靈。我舉起手機調整焦距,
想把它納入我的鏡頭。它就撲棱著翅膀很快地飛起,轉眼間就消失在山腰的石渠那邊了。

我腳踩亂石緩步上山,走近那只鳥剛才棲身的灌木叢。我發現灌木上已鑽出了嫩黃的小芽,像小小的眉眼注視著我。望望遠處,淺藍的山峰連綿起伏,

像一幅水彩畫。

夕陽已照不進穀底了,只照著東邊的山峰照著山上的灌木,照著遠處那座山上孤零零的一棵大樹。風刮起來了,我又下到了水潭邊。我知道過了這個水潭,後邊的溪穀裡還有幾個好看的水潭,分別叫做簸箕潭、黑龍潭、葛條潭。但這水潭東側的搭石早就被沖走了,現在無法過去,我就開始按原路返回。回頭看看,水潭南面的三座山峰,就像三姐妹默默地注視著我。我又在溪石上跳過來跳過去,這時,一聲聲鳥鳴又在空穀中響起,像是呼喚我又像是驅趕我。“野芳雖晚不須嗟”,山裡的春天畢竟已被一聲聲鳥鳴銜來了。我就在這空山鳥語中踏上了歸途。

授權原創首發作者:雷志遠,男,河南洛寧縣人,1968年生,1988年開始發表詩與散文作品,以鄉土詩為主,在市級以上報刊舉辦的全國詩賽中獲獎7次,作品入選《大陸青年詩人詩選》、《當代青年抒情詩選》、《河洛散文百家》等。河南省作協會員,山村小學教師。

我又在溪石上跳過來跳過去,這時,一聲聲鳥鳴又在空穀中響起,像是呼喚我又像是驅趕我。“野芳雖晚不須嗟”,山裡的春天畢竟已被一聲聲鳥鳴銜來了。我就在這空山鳥語中踏上了歸途。

授權原創首發作者:雷志遠,男,河南洛寧縣人,1968年生,1988年開始發表詩與散文作品,以鄉土詩為主,在市級以上報刊舉辦的全國詩賽中獲獎7次,作品入選《大陸青年詩人詩選》、《當代青年抒情詩選》、《河洛散文百家》等。河南省作協會員,山村小學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