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傳谷歌聯合創始人欲打造世界最大飛艇,來細數矽谷精英們的飛天夢

據傳谷歌聯合創始人Sergey Brin正在秘密打造世界最大飛艇。

這艘飛艇長600英尺(近200米),外形與齊柏林飛艇相像,在位於矽谷的前Nasa飛機庫中修建,將是一個規模宏大的工程。

這艘最大飛艇有什麼來頭?

消息來源表示,一直著迷於飛艇的Brin,打算把它用來執行人道主義任務,為偏遠地區輸送物資與食品。除此之外,也將作為豪華洲際旅遊中,那些億萬富翁為朋友或家庭準備的“空中遊艇”(用處反差還挺大)。

有人猜測這是以“呼吸”氦氣獲得升力,

並通過類似於魚鰓的結構向外噴氣,從而實現高效節能飛行的運輸飛艇。

消息人士估計這個完全由Brin自己籌資的專案,花費大概在1億美元至1.5億美元。聽說工程師現在已經建造出金屬骨架,可以說機庫差不多都被占滿了。也許它將成為現今世界最大的飛艇,但和美國海軍的飛船USS Macon相比,還是略小一些,巧的是它們都是在同一個工廠裡製造的。

(圖非飛艇原型)

但目前為止,Brin還沒有發表任何回應,不過在一封給Bloomberg的郵件中,曾經表示:“對不起,我現在對這個話題還沒什麼要說的。”

據報導這個專案由澳大利亞的Alan Weston主導,曾在牛津修學,也是上世紀70年代英國Dangerous Sports Club的創始人,Nasa Ames的前主任。這位完成蹦極的世界第一人,曾公開談論過對於下一代飛艇點對點運輸的潛力看法。

在2013年的電臺採訪中,他表示:“新的飛艇技術可以保證降低了一定量級的運輸成本。一艘更大的飛艇省下的成本遠多於相對小的輪船,現在有一種設計,可以讓承載量達到500噸的車輛,比卡車更省油。”

目前很明顯的一件事,就是這些與飛天相關的項目在矽谷越來越流行。

還有哪些大佬或創企癡迷“飛天夢”?谷歌

僅穀歌內部就有兩位高管開始著手實現夢想了,

CEO拉裡·佩奇相對來說還早得多,第一次是在2010年。有消息稱拉裡·佩奇投資了一家名為Zee.Aero的矽谷創業公司。但據報導,拉裡·佩奇認為Zee.Aero團隊研發的進展不夠快,所以他在2015年資助了另一家名為Kitty Hawk的同行業公司(現在Zee.Aero已經是Kitty Hawk下面的一個部門了)。

Kitty Hawk是一家極其神秘的公司,不過它的飛行汽車與Zee.Aero旗下是不同的。Kitty Hawk稱,公司總裁是谷歌旗下Google X的創始人,也就是谷歌無人駕駛技術領導人物Sebastian Thrun。

四月份時,Kitty Hawk承諾將於今年底上市消費級電動飛行汽車。這款座位開放式的飛行汽車重約220磅(約99.8千克),擁有8個電池組成的推進器(聲音跟高速遊艇一樣大)。前不久KittyHawk Flyer剛進行了一次成功的首次試飛,飛行速度最高為40千米每小時,高度約為4.5米。

從圖中我們可以看到KittyHawk Flyer依靠底部的螺旋槳從水面上飛了起來,垂直起飛,不需要跑道支援。光從外形上看,它不像一輛普通的汽車,更像一艘在水上滑行的飛艇。

由於該車體重較輕,駕車人不需要任何特殊駕照就能飛到天上去,只要符合現在的聯邦航空管理條例即可。當然,你也只能在空曠無人的地方飛一飛。

儘管Kitty Hawk的目標是今年就把飛行汽車推向市場,但目前他們尚未開啟預定。不過用戶可以花上100美元的訂閱費用,成為“Flyer發現會員”。

成為會員後,用戶不僅可以收到最新的開發進展彙報,還能享受產品落地後2000美元的折扣。

Uber

去年10月份是,Uber就表示自己將要組織一次會議,討論開發一種名為VTOL、能進行垂直起飛和著陸的飛行器。並將該項目命名為Uber Elevate。

並在發佈的一份97頁的白皮書中,列出了建立城市計程車系統與提供相應服務需面對的所有挑戰。此後,它聘請了美國航空航天局資深人士馬克·摩爾為Uber Elevate計畫的航空工程總監。摩爾一直帶領團隊研發電力推進、自主控制和特殊技術至今年2月。

結果在四月份的時候(又是四月份,大家時間都咬的很緊),Uber在達拉斯召開為期三天的Uber Elervate 首腦會議,討論並制定城市交通計畫。幾個大航空公司也出席了會議,如巴西航空工業公司和貝爾直升機公司。

摩爾當時表示:“我們目前所期待的是,在未來幾年,我們所做的實驗飛行車能夠被帶到城市中進行實地測試。”

德國的E-Volo和中國的億航等幾家都推出了一些名為VTOL的電動起重機,看起來就像是高檔版無人機玩具。

但摩爾說,這不是Uber要做的。

相反,Uber計畫使用電力垂直起降(VTOL)飛機,將其翼和螺旋槳微微傾斜,向無人機那樣垂直起飛,然後向前傾斜飛行。摩爾在離開美國航空航天局之前,正在開發這樣的飛機以及電動螺旋槳系統。他現在還沒有說哪家公司會為Uber製造飛機,但是在二月份公佈並在秋季進行了飛行測試的Vahana自主電動飛機是一個好的開始。

要說Uber計畫中的一個最大特點,可能就是靜音飛行了。

Uber想要的飛機非常重要的一點是一定要能夠靜音飛行,而不是像直升機或者大型四輪無人機那樣嘈雜的。摩爾說:“直升機作為日常生活中普遍的交通工具的這一想法沒有獲得成功的原因之一就是它們飛起來太吵了,飛行時一直伴有低沉的轟鳴聲,這很令人反感。”

雖然有一座明顯的技術大山需要翻越,但相信Uber不會讓我們失望的。

Lilium

Lilium是一家德國創企,他們的飛車,或者說飛的計畫中是5座版本,並將用於空中計程車和乘務共用。

同樣也是在四月份,將旗下產品Lilium Jet率先完成了一次無人飛行測試,這是一款結構緊湊、品質輕的電動飛機,自帶兩個座位,能垂直起飛和降落。

這種雞蛋形的飛行器可以通過牆壁上的插座進行充電,它能在你的花園裡起飛,甚至可以像直升飛機一樣垂直起飛和降落。

相比較傳統飛機,Lilium Jet的有害排放物更少,並且雜訊更低,續航里程為300公里,最大時速為每小時300公里。

它擁有36個安裝在可動襟翼上的引擎,其方向從垂直變為水準時,就能提供水準牽引力,而它的機翼能像普通飛機一樣提供垂直升力。

出於安全考慮,每一個引擎都是單獨安裝的,其中一個出問題不會讓整架飛機都出事。Lilium Jet上複雜的感測器系統能保證飛行員在進行操作時,相關安全飛行參數不會超出預定值。

公司表示目前這款飛行器只能在白天飛行,且天氣狀況必須良好。它屬於羽量級運動飛機的類別,想要獲得它的駕駛證必須經過不少於20小時的訓練。

“從長遠來看,我們的目標並不是為了給土豪們打造一款會飛的玩具,而是想要讓這款產品實現大眾化。”公司創始人曾這麼表示。

Hoversurf

俄羅斯無人機初創企業Hoversurf前不久在一則視頻中,公佈了最新的產品原型Scorpion-3,一款外形拉風的“飛天摩的”。

這是一款單座四軸飛行器,外形與飛行摩托車頗為類似,既可以由飛行員親自操控,又可以充當無人機,實現遠端操控。雖然它看上去有點危險,但將來普及之後,應該可以廣泛運用於交通和貨運等行業領域。

公司表示,他們一直在努力把摩托車的車座和框架,與四軸無人飛行器技術進行結合,簡化Scorpion-3的操作流程。

當飛行員手動操控時,內置的安全系統就會起作用,防止機器飛得太快或太高。

公司表示,雖然這款產品可以用來從事極限運動,但更大的作用還是私人交通。等它完成原型研發,變為成品之後,肯定還會發揮更大的作用。

雖然,公司目前也在研發其他的飛行摩托車原型,但它們的表現都沒有Scorpion-3好。此次,除了介紹Scorpion-3的各項優秀性能,公司還提到了好幾個正在進行中的科研專案。其中一個,就是美國陸軍和英國Malloy Aeronautics公司合作的JTARV原型。

就目前的情況來看,Hoversurf的新產品很快就能幫我們實現刺激的飛車夢想。屆時,其他飛行機器,比如迪拜將於今年夏天引進的空中的士EHang 184,也將會滿足空中交通需求。

飛天時代離我們還遠嗎?

去年頂級風投A16Z的聯合創始人Marc Andreessen就公開表示——飛車時代即將到來。

“目前,飛行汽車的發展還面臨諸多挑戰,主要還是安全問題,說實話我並不希望人們駕駛飛行汽車。但其實從理論上來講,空中駕駛要比地面駕駛簡單得多,因為駕駛員在空中擁有更多的行駛自由。”

“在未來的5到10年內,電池技術都將是該領域最大的不確定因素。如果這一技術能迎來突破性的進展,那幾乎所有困擾該產業的問題都能夠迎刃而解,很多設想也將成為可能。在我看來,這樣的突破隨時都有可能發生,一旦這個問題得到解決,我們便很快躋身于飛車時代。”

從古至今,人類對於天空的嚮往一直處於近乎執念的狀態,不管是中國古代的神話故事,還是歐洲的宗教上帝,都被置於雲端。如果有這麼一輛可以飛天的交通工具出現在我們面前,想必人類得有多欣喜若狂。

再加上爆炸人口和令人頭疼的交通規劃,陸地早已擁擠不堪,日後飛天交通方式如果實現,也能緩解不少地面問題。不過要變成星球大戰那種黑壓壓、被飛機占滿的天空,應該還有很長很長的一段時間。

現在這些大佬、創企拼了命研發技術、砸鉅資,貌似吃力不討好,但誰能說他們不是在下一盤大棋呢?要是能掌握未來的天空交通權,想想都美滋滋。

本文來自獵雲網,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lieyunwang.com/archives/317213

更像一艘在水上滑行的飛艇。

由於該車體重較輕,駕車人不需要任何特殊駕照就能飛到天上去,只要符合現在的聯邦航空管理條例即可。當然,你也只能在空曠無人的地方飛一飛。

儘管Kitty Hawk的目標是今年就把飛行汽車推向市場,但目前他們尚未開啟預定。不過用戶可以花上100美元的訂閱費用,成為“Flyer發現會員”。

成為會員後,用戶不僅可以收到最新的開發進展彙報,還能享受產品落地後2000美元的折扣。

Uber

去年10月份是,Uber就表示自己將要組織一次會議,討論開發一種名為VTOL、能進行垂直起飛和著陸的飛行器。並將該項目命名為Uber Elevate。

並在發佈的一份97頁的白皮書中,列出了建立城市計程車系統與提供相應服務需面對的所有挑戰。此後,它聘請了美國航空航天局資深人士馬克·摩爾為Uber Elevate計畫的航空工程總監。摩爾一直帶領團隊研發電力推進、自主控制和特殊技術至今年2月。

結果在四月份的時候(又是四月份,大家時間都咬的很緊),Uber在達拉斯召開為期三天的Uber Elervate 首腦會議,討論並制定城市交通計畫。幾個大航空公司也出席了會議,如巴西航空工業公司和貝爾直升機公司。

摩爾當時表示:“我們目前所期待的是,在未來幾年,我們所做的實驗飛行車能夠被帶到城市中進行實地測試。”

德國的E-Volo和中國的億航等幾家都推出了一些名為VTOL的電動起重機,看起來就像是高檔版無人機玩具。

但摩爾說,這不是Uber要做的。

相反,Uber計畫使用電力垂直起降(VTOL)飛機,將其翼和螺旋槳微微傾斜,向無人機那樣垂直起飛,然後向前傾斜飛行。摩爾在離開美國航空航天局之前,正在開發這樣的飛機以及電動螺旋槳系統。他現在還沒有說哪家公司會為Uber製造飛機,但是在二月份公佈並在秋季進行了飛行測試的Vahana自主電動飛機是一個好的開始。

要說Uber計畫中的一個最大特點,可能就是靜音飛行了。

Uber想要的飛機非常重要的一點是一定要能夠靜音飛行,而不是像直升機或者大型四輪無人機那樣嘈雜的。摩爾說:“直升機作為日常生活中普遍的交通工具的這一想法沒有獲得成功的原因之一就是它們飛起來太吵了,飛行時一直伴有低沉的轟鳴聲,這很令人反感。”

雖然有一座明顯的技術大山需要翻越,但相信Uber不會讓我們失望的。

Lilium

Lilium是一家德國創企,他們的飛車,或者說飛的計畫中是5座版本,並將用於空中計程車和乘務共用。

同樣也是在四月份,將旗下產品Lilium Jet率先完成了一次無人飛行測試,這是一款結構緊湊、品質輕的電動飛機,自帶兩個座位,能垂直起飛和降落。

這種雞蛋形的飛行器可以通過牆壁上的插座進行充電,它能在你的花園裡起飛,甚至可以像直升飛機一樣垂直起飛和降落。

相比較傳統飛機,Lilium Jet的有害排放物更少,並且雜訊更低,續航里程為300公里,最大時速為每小時300公里。

它擁有36個安裝在可動襟翼上的引擎,其方向從垂直變為水準時,就能提供水準牽引力,而它的機翼能像普通飛機一樣提供垂直升力。

出於安全考慮,每一個引擎都是單獨安裝的,其中一個出問題不會讓整架飛機都出事。Lilium Jet上複雜的感測器系統能保證飛行員在進行操作時,相關安全飛行參數不會超出預定值。

公司表示目前這款飛行器只能在白天飛行,且天氣狀況必須良好。它屬於羽量級運動飛機的類別,想要獲得它的駕駛證必須經過不少於20小時的訓練。

“從長遠來看,我們的目標並不是為了給土豪們打造一款會飛的玩具,而是想要讓這款產品實現大眾化。”公司創始人曾這麼表示。

Hoversurf

俄羅斯無人機初創企業Hoversurf前不久在一則視頻中,公佈了最新的產品原型Scorpion-3,一款外形拉風的“飛天摩的”。

這是一款單座四軸飛行器,外形與飛行摩托車頗為類似,既可以由飛行員親自操控,又可以充當無人機,實現遠端操控。雖然它看上去有點危險,但將來普及之後,應該可以廣泛運用於交通和貨運等行業領域。

公司表示,他們一直在努力把摩托車的車座和框架,與四軸無人飛行器技術進行結合,簡化Scorpion-3的操作流程。

當飛行員手動操控時,內置的安全系統就會起作用,防止機器飛得太快或太高。

公司表示,雖然這款產品可以用來從事極限運動,但更大的作用還是私人交通。等它完成原型研發,變為成品之後,肯定還會發揮更大的作用。

雖然,公司目前也在研發其他的飛行摩托車原型,但它們的表現都沒有Scorpion-3好。此次,除了介紹Scorpion-3的各項優秀性能,公司還提到了好幾個正在進行中的科研專案。其中一個,就是美國陸軍和英國Malloy Aeronautics公司合作的JTARV原型。

就目前的情況來看,Hoversurf的新產品很快就能幫我們實現刺激的飛車夢想。屆時,其他飛行機器,比如迪拜將於今年夏天引進的空中的士EHang 184,也將會滿足空中交通需求。

飛天時代離我們還遠嗎?

去年頂級風投A16Z的聯合創始人Marc Andreessen就公開表示——飛車時代即將到來。

“目前,飛行汽車的發展還面臨諸多挑戰,主要還是安全問題,說實話我並不希望人們駕駛飛行汽車。但其實從理論上來講,空中駕駛要比地面駕駛簡單得多,因為駕駛員在空中擁有更多的行駛自由。”

“在未來的5到10年內,電池技術都將是該領域最大的不確定因素。如果這一技術能迎來突破性的進展,那幾乎所有困擾該產業的問題都能夠迎刃而解,很多設想也將成為可能。在我看來,這樣的突破隨時都有可能發生,一旦這個問題得到解決,我們便很快躋身于飛車時代。”

從古至今,人類對於天空的嚮往一直處於近乎執念的狀態,不管是中國古代的神話故事,還是歐洲的宗教上帝,都被置於雲端。如果有這麼一輛可以飛天的交通工具出現在我們面前,想必人類得有多欣喜若狂。

再加上爆炸人口和令人頭疼的交通規劃,陸地早已擁擠不堪,日後飛天交通方式如果實現,也能緩解不少地面問題。不過要變成星球大戰那種黑壓壓、被飛機占滿的天空,應該還有很長很長的一段時間。

現在這些大佬、創企拼了命研發技術、砸鉅資,貌似吃力不討好,但誰能說他們不是在下一盤大棋呢?要是能掌握未來的天空交通權,想想都美滋滋。

本文來自獵雲網,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lieyunwang.com/archives/317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