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為何隋煬帝不惜亡國,都要征伐高句麗?他自己給出5個字的回答

隋煬帝楊廣,是隋朝開國皇帝楊堅的次子,13歲時被封為晉王,後又授任武衛大將軍。隋朝建立後,還沒能完全統一全國,經過幾年的休養生息,於開皇八年,隋朝興兵平南朝的陳,

此時剛滿20歲的楊廣成為統帥,一舉拿下了陳,為隋朝的統一立下了汗馬功勞。

之後,奉命赴江南任揚州總管,與楊素一起平定江南高智慧的叛亂,從並州改鎮揚州,在鎮守江南期間為穩定叛變局勢頗有成效、政績突出。期間作風簡樸、不好聲色、禮賢下士,

贏得了滿朝文武及老爸隋文帝的稱讚。

隋煬帝繼位後,進行了修建大運河,營建東都,遷都洛陽,開創科舉考試制度等,每一件都對後世產生了深遠的影響。之後的一些史官,對隋煬帝篡位之事大寫特寫,把修建大運河等事蹟說成勞民傷財,給後人留下“暴君”的深刻印象。

特別是他之後的三征高句麗,更被批的體無完膚,認為他濫用民力,致使國力衰退,直接導致了隋朝的滅亡。甚至還有人說,隋煬帝的三征高句麗,簡直就是瞎搞。事實真是如此嗎?隋煬帝為何不惜亡國,也要征伐高句麗呢?

高句麗,

是古代中國東方北部及朝鮮北部存在的一個少數民族政權,在6世紀達到鼎盛時期。隋朝統一全國後,結束了西晉末年以來近三百年的分裂,而高句麗卻十分倡狂,就進攻了遼西,引發第一次高句麗與隋的戰爭。隋文帝十分生氣,就命大軍與高句麗開戰,結果高句麗看到隋朝大軍這麼強悍,就乖乖地認慫了,並俯首稱臣。

隋文帝去世後,高句麗又開始搞小動作,這讓能征善戰的隋煬帝楊廣十分憤怒,決定徹底解決此事,就親率大軍出征。第一次因戰略指揮上的失誤,隋軍慘敗,不得不撤軍,還引發了農民起義。一次失敗,並不能改變隋煬帝的決心,就進行了第二次征伐,結果因楊玄感叛亂而退兵。

西元614年,隋煬帝發動了第三次東征高麗的戰爭,高句麗國王投降了,但隋軍退兵後,高句麗又變卦了。但這三次東征,隋朝的國力空耗,百姓民不聊生,激起了階級矛盾,沒給隋煬帝第四次東征的機會,隋朝就滅亡了。作為雄才大略的隋煬帝,難道不知道三征高句麗會勞民傷財,甚至有亡國之風險嗎?為何堅持要三征高麗呢?

很多人不明白隋煬帝的良苦用心,還經常被黑的體無完膚。隋煬帝針對自己三征高麗,僅用五個字就道出了原因,那就是“勿遺子孫憂”。短短的五個字,沒有華麗的辭藻,沒有任何的修飾,卻是那麼的感人肺腑。

可惜啊,隋朝還是亡于隋煬帝之手,如果他不操之過急,或許能成為與秦始皇比肩的千古一帝,也會青史留名。對於隋煬帝楊廣,你怎麼看?

甚至有亡國之風險嗎?為何堅持要三征高麗呢?

很多人不明白隋煬帝的良苦用心,還經常被黑的體無完膚。隋煬帝針對自己三征高麗,僅用五個字就道出了原因,那就是“勿遺子孫憂”。短短的五個字,沒有華麗的辭藻,沒有任何的修飾,卻是那麼的感人肺腑。

可惜啊,隋朝還是亡于隋煬帝之手,如果他不操之過急,或許能成為與秦始皇比肩的千古一帝,也會青史留名。對於隋煬帝楊廣,你怎麼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