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機會來敲我的門,當我趕忙關閉報警器,拉開防盜門,它已經走了

約翰·沃納梅克——美國出類拔萃的商業加這樣說過:“沒有什麼東西你是想得到就能得到的。

很多人想成功,但只願意做很少的努力。千萬富翁及時害怕也會行動,而窮人因害怕而沒有作為。

成功的人與那些蹉跎人生的人最大的區別,就是——行動。

若果讓你跟著一個成功人士一周的時間,看他每天在幹些什麼,看他為了生意的發展如何投入,盡心盡力地工作,你就會感歎:“難怪他們會做得這麼好!”

怎麼樣的行動能獲得最大的成功呢?是馬上大規模行動!

美國鋼鐵大王安德魯·卡內基在未發跡前的年輕時代,曾擔任過鐵路公司的電報員。

有次在假日期間,輪到卡內基值班,電報機滴滴答答傳來的一通緊急電報,內容令卡內基幾乎有椅子上跳了起來。

緊急電報同時在附近鐵路上,有一列貨車車頭出軌,要求上司照會各班列車改換路線,以免發生追撞的以外慘劇。

當天是假日,卡內基怎麼也找不到可以下達命令的上司,

眼看著時間一分一秒過去,而一班滿載乘客的列車正急速駛向貨車的出事地點。

卡內基不得已,只好敲下發電報鍵,冒充上司的名義下達命令給各班車的司機,調度他們立即改換路線。避開了一場可能造成多人傷亡的意外事件。

按當時鐵路公司的規定,電報員擅自冒用上級的名義發報,唯一的處分是立即革職,卡內基十分清楚這項規定,於是隔日上班時,

寫好辭呈放在上司的桌上。

上司將卡內基叫到辦公室內,當著卡內基的面,將辭呈撕毀,拍拍卡內基的肩頭:“你做得很好,我要你留下來繼續工作。記住,這世上有兩種人永遠在原地踏步:一種是不肯聽命行事的人;另一種則是只聽命行事的人。幸好你不是這兩種人的其中一種”。

清楚地了什麼的自己該做的,什麼又是不該做的,這是所有成功人士皆具備的條件。

成功者之所以能夠成功,取決於他願意去做一些失敗者不願意做的事。反之亦同,失敗者之所以遭到失敗,乃在於他一直在做成功者所不願意做的事。

要能夠清楚地明瞭什麼是該做或者不該做的事,先決條件就是必先擁有明確的目標,再則需要清晰的定位,再加上衡量的智慧,就可以產生正確的判斷力,看清自己該完成的任務。

一味違抗,不聽命行事,或固執呆板,只聽命行事的人,

的確難以成功。正真的成功者,是能運用心中的天平,來取得兩者間平衡的人。

當一個人獲得清楚的定位,看清自己該做的任務後,沒有別的選擇,他必須立即行動。如果自己意識中有任何想拖延的消極思想產生,不妨想想卡內基若那一刻有所遲疑,將造成多少人的傷亡?

納爾遜說過:“沒有嘗試的地方,就絕對沒有成功的嘗試。”也許你聽過這個笑話:“昨天晚上,機會來敲我的門,當我趕忙關閉報警器,打開保險鎖,拉開防盜門,它已經走了。”這故事的寓意是:如果你活得過於仔細,你就可能錯失良機。

人間的事情沒有一件絕對完美或接近完美,如果要等所有條件都具備以後才去做,就只能永遠等待下去了。

每一個工作——不論是經營事業,高級推銷或者科學,軍事,政府機關工作,都需要腳踏實地的人來執行。主管在聘用重要職位的人才時,都會先考慮下面這些問題,然後才決定是否聘用。這些問題有:“他願不願意做?” “他會不會堅持到底把事情做完?” “他能不能獨當一面,自己設法解決困難?” “他是不是有始有終,光說不做那種人?”

這些問題都有一個共同的目的,就是設法瞭解那個人是不是“說做就做”。再好的新構想也會有缺陷。即使是很普通的計畫,如果確實執行並且繼續發展,都比半途而廢的好計畫要好。因為前者才會貫徹始終,後者卻前功盡棄。

如果一個人一直在想而不去做的話,根本成不了任何事。

有人說世界上的人分別屬於兩種類型。成功的人都很主動,我們叫他“積極主動的人”;那些庸庸碌碌的普通人都是很被動,我們叫他們“被動的人”。仔細研究這兩種人的行為,可以找出一個成功原理:積極主動的人都是不斷做事的人。他真的去做,知道做完成為止。被動的人都的不做事的人,他們會找藉口拖延,知道最後他證明這件事“不應該做”,‘沒有能力去做’或“已經來不及了”為止。

如何避免萬事俱備才行動所帶來的損失?

為避免“萬事俱備以後才行動”所引起的重大損失,下面兩件事可以作為參考:

1.要預料種種困難。

因為每一個冒險都是會帶來許多風險,困難與變化。假設你開車跑長途,一定要等到“沒有交通堵塞,汽車性能沒有任何問題,沒有惡劣天氣,沒有任何類似以外”之後才才出發,那麼你什麼時候才能出發呢?你永遠走不了的。當你計畫到某地時,先在地圖上選好行車路線,檢查一下車況。這些都是出發前需要準備的事項,但是仍無法完全消除所有意外。

2.發生困難時,要勇敢地面對現實,絕對不能畏縮。

成功的人並不是行動前就解決所有的問題,而是遭遇困難時能夠想辦法克服。不管從事工商業,還是解決婚姻問題或者任何活動,一遇到麻煩就要想辦法處理,正像遇到橋樑時就跨過去一樣自然。

我們無論如何也買不到萬無一失的保險,要下定決心去實行你的計畫。

具體可行的創意的確很重要,我們一定要有創造與改善任何事的創意。成功跟那些缺乏創意的人永遠無緣。

但是你也不能對這一點有誤解,因為光有創意還不夠,那種能使你獲得更多的生意或簡化工作步驟的創意,只有在真正實施時才價值。

每天都有幾千人把自己辛苦得來的新構想取消或埋葬掉,因為他們不敢執行。過了一段時間以後,這些構想又會回來折磨他們。

記住下面兩種想法:第一,切實執行你的創意,以便發揮它的價值。不管創意有多好,除非真正身體力行,否則永遠沒有收穫。

第二,實行時心裡要平靜。有人說天下最悲哀的一句話就是:我當時真應該那麼做卻沒有那麼做。每天都可以聽到有人說:“如果我 在那時開始那筆生意,早就發財了!” 或 “我早就料到了,我好後悔當時沒有做!”一個號創意如果胎死腹中,真的會叫人歎息不已,感到遺憾,如果真的徹底施行,當然也會帶來無限滿足。

你現在已經想到一個好創意了嗎?如果有,現在就去做。

當我趕忙關閉報警器,打開保險鎖,拉開防盜門,它已經走了。”這故事的寓意是:如果你活得過於仔細,你就可能錯失良機。

人間的事情沒有一件絕對完美或接近完美,如果要等所有條件都具備以後才去做,就只能永遠等待下去了。

每一個工作——不論是經營事業,高級推銷或者科學,軍事,政府機關工作,都需要腳踏實地的人來執行。主管在聘用重要職位的人才時,都會先考慮下面這些問題,然後才決定是否聘用。這些問題有:“他願不願意做?” “他會不會堅持到底把事情做完?” “他能不能獨當一面,自己設法解決困難?” “他是不是有始有終,光說不做那種人?”

這些問題都有一個共同的目的,就是設法瞭解那個人是不是“說做就做”。再好的新構想也會有缺陷。即使是很普通的計畫,如果確實執行並且繼續發展,都比半途而廢的好計畫要好。因為前者才會貫徹始終,後者卻前功盡棄。

如果一個人一直在想而不去做的話,根本成不了任何事。

有人說世界上的人分別屬於兩種類型。成功的人都很主動,我們叫他“積極主動的人”;那些庸庸碌碌的普通人都是很被動,我們叫他們“被動的人”。仔細研究這兩種人的行為,可以找出一個成功原理:積極主動的人都是不斷做事的人。他真的去做,知道做完成為止。被動的人都的不做事的人,他們會找藉口拖延,知道最後他證明這件事“不應該做”,‘沒有能力去做’或“已經來不及了”為止。

如何避免萬事俱備才行動所帶來的損失?

為避免“萬事俱備以後才行動”所引起的重大損失,下面兩件事可以作為參考:

1.要預料種種困難。

因為每一個冒險都是會帶來許多風險,困難與變化。假設你開車跑長途,一定要等到“沒有交通堵塞,汽車性能沒有任何問題,沒有惡劣天氣,沒有任何類似以外”之後才才出發,那麼你什麼時候才能出發呢?你永遠走不了的。當你計畫到某地時,先在地圖上選好行車路線,檢查一下車況。這些都是出發前需要準備的事項,但是仍無法完全消除所有意外。

2.發生困難時,要勇敢地面對現實,絕對不能畏縮。

成功的人並不是行動前就解決所有的問題,而是遭遇困難時能夠想辦法克服。不管從事工商業,還是解決婚姻問題或者任何活動,一遇到麻煩就要想辦法處理,正像遇到橋樑時就跨過去一樣自然。

我們無論如何也買不到萬無一失的保險,要下定決心去實行你的計畫。

具體可行的創意的確很重要,我們一定要有創造與改善任何事的創意。成功跟那些缺乏創意的人永遠無緣。

但是你也不能對這一點有誤解,因為光有創意還不夠,那種能使你獲得更多的生意或簡化工作步驟的創意,只有在真正實施時才價值。

每天都有幾千人把自己辛苦得來的新構想取消或埋葬掉,因為他們不敢執行。過了一段時間以後,這些構想又會回來折磨他們。

記住下面兩種想法:第一,切實執行你的創意,以便發揮它的價值。不管創意有多好,除非真正身體力行,否則永遠沒有收穫。

第二,實行時心裡要平靜。有人說天下最悲哀的一句話就是:我當時真應該那麼做卻沒有那麼做。每天都可以聽到有人說:“如果我 在那時開始那筆生意,早就發財了!” 或 “我早就料到了,我好後悔當時沒有做!”一個號創意如果胎死腹中,真的會叫人歎息不已,感到遺憾,如果真的徹底施行,當然也會帶來無限滿足。

你現在已經想到一個好創意了嗎?如果有,現在就去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