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曾經遊戲界的傳奇——任天堂,為何會崛起?

在日本,任天堂是一家十分神奇的公司。在它最巔峰的1992年,其盈利相當於整個好萊塢電影業的盈利,超過美國三大電視臺網的盈利總和。

從歷史發展的角度上說,每當經濟危機時,

都是娛樂行業最賺錢的時候,這就是人們常說的“口紅效應”。1985年,《廣場協定》簽訂之後,日本經濟快速擴張的時代結束,開始進入了長達二十年的經濟停滯期。日本產業省開始大力扶持電子遊戲產業,加之美國雅達利遊戲公司的不斷作死行為導致歐美遊戲產業的大崩盤,為任天堂的崛起掃除了障礙。

1983年,雅達利推出了遊戲《ET外星人》。這部遊戲最終導致了“雅達利大崩潰”。

在當時遊戲硬體&軟體生產商雅達利實施的“數量壓倒品質”的政策下,一年之內美國市場上出現了近萬款遊戲。大量同質化垃圾遊戲讓美國玩家徹底失去信心,並最終導致了1982年耶誕節的市場大崩潰。 自此之後的四年,美國再無人敢談及遊戲行業,

本土遊戲機市場徹底消失。

任天堂吸取了雅達利的教訓,在1983年他們推出的FC遊戲機上採用了“權利金制度”,保證了遊戲的品質。它最早認識到遊戲軟體起到的決定性地位。要保證軟體的優異,以任天堂一家之力畢竟不夠,所以任天堂在發展之初就授權其他廠家開發可以在任天堂機上玩的遊戲,其中不乏精彩之作。這個政策最終發展成為任天堂與遊戲軟體發展商的策略性聯盟,

對任天堂取得霸主地位起了關鍵作用。

任天堂紅白機

當然,這其中最關鍵的還是遊戲,1983年任天堂推出了遊戲史上銷量最多的遊戲系列《馬里奧兄弟》,正式這款遊戲挽救了當時岌岌可危的遊戲市場。1985年《超級馬里奧兄弟》登場後在北美掀起了狂熱風暴, 任天堂僅用了三年就把市場恢復到了全盛時期的狀況,當年度僅FC軟體市場的銷售額突破了4億美元。在其後的十餘年的時間內,

任天堂和他旗下的協力廠商遊戲生產商不斷推出優質的遊戲,遊戲市場也越來越繁榮,世界遊戲產業基本被日本壟斷。

遊戲:超級馬里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