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為大家犧牲自我,風塵女子赴死之約,《金陵十三釵》很偉大

《金陵十三釵》看了兩遍,第一遍看的時候感覺很難受,覺得戰爭太殘酷,第二遍再看拋棄了戰爭的概念,全片學生與風塵女子的衝突從強烈到消融,無奈而又悲傷 ,都是二八芳齡,

誰又想墜落風塵呢?

看電影時一直流淚,最動人的是香蘭從佈滿灰塵的匣子裡翻找出耳墜戴上,在破碎的鏡子前欣賞自己容顏的時候,

南京揮之不去的迷霧中好像閃過一絲螢火,即使她不久之後就死在了日軍刀下。死時渾身血污,耳墜子卻碧綠通透、纖塵不染。有人說她作,但底層人們摸爬滾打的精神寄託,豈是用一兩個詞彙就概括的?

張藝謀的電影,剛上映的時候全國都在罵,過兩三年後又都在回味。比如《英雄》、《十面埋伏》、《金陵十三釵》。想起玉墨說過一句話,我們也做一件有情有義的事,商女不知亡國恨,隔江猶唱後庭花,改一改這千古駡名。

《金陵十三釵》整部劇,記得最深的不是玉墨,不是那個小男孩,不是那個血性的中國兵。最讓我忍不住哭的地方是最後女人們上車了,最後一刻那個最可愛的女人崩潰了,扒著車門哭著喊我不去了,

然後硬生生被玉墨把手掰了回去。那一刻我真的能感受到她們內心有多恐懼多絕望,但是卻不得不這麼做,既真實又心酸。

不敢想像電影最後的結局,但又禁不住想像。希望她們(他)能活下來,但是又不忍心去想她們能如何活下來。

忘不了那些白膩的手指間,鮮紅的指甲,貼身的旗袍,斷了弦的琵琶,玉墨的眼神,紅唇與清淚,慢鏡頭下婀娜決絕的背影。一排女人穿著各色的旗袍,教堂的萬花筒般的玻璃閃著光,她們從那以前彩色陽光中款款窈窕而來,真美......

鮮紅的指甲,貼身的旗袍,斷了弦的琵琶,玉墨的眼神,紅唇與清淚,慢鏡頭下婀娜決絕的背影。一排女人穿著各色的旗袍,教堂的萬花筒般的玻璃閃著光,她們從那以前彩色陽光中款款窈窕而來,真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