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兵團第七師一三〇團2017年第5期病蟲情報

調查棉鈴蟲

一、病蟲害發生動態

(一)棉鈴蟲

根據我站5月23-25日,

在7連4鬥、9連5鬥、10連4農調查,番茄地卵量平均為27.3粒/百株,最高為90粒/百株,幼蟲平均為2.9頭/百株,最高為10頭/百株。棉田卵量平均為4.4粒/百株,最高為10粒/百株,未發現幼蟲。當前是越冬代棉鈴蟲羽化盛期,蟲情測報燈累計誘到棉鈴蟲8頭(5月23日-27日),累計誘集量是上年的2.67倍,是歷年的8倍,當前也是棉鈴蟲產卵高峰期,田間卵量大,其卵量是近7年同期值最高的一年,預計28-30日大量孵化。

一代棉鈴蟲卵

(二)棉盲蝽

棉田百株蟲口1.1頭,最高2.2頭,危害率平均為6.8%,最高可達18.3%。在苜蓿地調查,百網捕獲36.7頭(牧草盲蝽+苜蓿盲蝽),最高40頭。預計棉田棉盲蝽在6月1-7日孵化。

(三)葉蟎

在7連4鬥、10連4農棉田調查,有蟎株率平均達0.3%,最高可達0.7%。目前部分棉田出現中心株,當前氣候有利於葉蟎的繁殖和擴散,

預計6月中旬棉田葉蟎將零星發生。

葉蟎中心株

(四)小麥白粉病

根據調查,全團小麥白粉發病率平均為83.6%,最高可達100%,病葉平均嚴重度可達20%(4級)。

二、防治建議

1.棉鈴蟲:番茄地在5月27日-31日(番茄初花期)進行普防棉鈴蟲,藥劑為茚蟲威或溴氰菊酯+NPV+噻菌銅。

棉田不需要普防,993和科研5號在調查的基礎上堅持達標防治,防治指標為卵10粒/百株,幼蟲2頭/百株。

2.棉盲蝽:在6月1日-5日(棉花現蕾期)進行普防,藥劑為啶蟲脒+阿維菌素或甲維鹽。防治指標為百株蟲口密度為5頭,或危害率為3-5%。每天早9點前,下午21點後進行防治。

3.做好棉鈴蟲的誘殺工作,督促職工及時扶正誘蟲籠,積極展開誘蟲工作。各連植保員按時上交棉鈴蟲蛾子,完成每月上交任務量。

4.加大宣傳力度,督促職工抓住關鍵時期、關鍵環節病蟲的防控。

5.加強“兩管一查”,促使病蟲害防治工作有序開展。一是管住防治機車該用時則用,不該用時堅決不用;二是管住農藥,嚴禁使用高毒、劇毒農藥,嚴禁流動式農資銷售車走街串巷式推銷農資;一查是做好各類作物病蟲害的調查,以調查為依據指導病蟲的防治。

本文由兵團植保整理,作者:李國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