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老賴”英國國王愛德華三世,欠錢不還還把債主驅逐出國

文by艾栗斯

作為十四五世紀歐洲最大的銀行家族,美第奇家族流傳著一句話:“借錢給任何人都行,但是別借給國王”,之所以對國王這麼鄙視,也許是吸取了其他銀行家族與愛德華三世打交道的前車之鑒。

英國國王愛德華三世(1312-1377)驍勇善戰,推崇騎士精神,學院君覺得也許他是獅子座的,體內滿滿都是戰鬥荷爾蒙。很多人知道他繼承了“蘇格蘭人之錘”愛德華一世的遺志跟蘇格蘭人大戰了十多年,不過關於愛德華三世好戰最典型的例子莫過於他是英法百年戰爭的始作俑者。

也是因為他打著母親的旗號(其母伊莉莎白來自法國)宣佈自己對法國的統治權,從此直到1801年英格蘭國王都自稱法王(當然也只是單方面過過嘴癮)。

不過你們都懂的,戰爭一旦開打,燃燒的都是經費。

愛德華三世統治期間一直打得四處冒煙沒消停過,所以錢就嘩嘩地燒啊。

那麼,經費燃燒大王愛德華三世很有錢嗎?

並沒有。

英國國王大部分都缺錢,遵循著“王在法下”的準則,意味著他們不可以隨意徵稅,收入主要來自經濟特權、繼承金、主要稅收等,支出卻要包括修葺建築、養活自己和王宮的一大幫子人、打賞功臣、外交往來等等,要是遇上打仗,妥妥的大紅赤字沒跑。

比如說從1327-1339年間,英國國王的年收入平均是8300鎊,但是每年的支出呢,在1.2萬英鎊以上,入不敷出,就得請求資金周轉。誰會借錢給國王呢?

最容易被瞄上的是猶太人。在中世紀基督教如日中天的時候,苟且其中的猶太人非常苦逼,不是在被剝削、就是被驅逐。英格蘭的國王比較奸詐,他們對付猶太人的態度是,來啊,我可以給你庇護,前提是重大事項需要經費支撐的時候你們得表示表示。

所以被圈養的猶太人就像家畜一樣,養肥了都會被狠狠宰一刀,並且這樣的大額借款基本上是有去無回,不借的話就會面臨非常可怕的後果。

莎士比亞的戲劇《威尼斯商人》裡,奸詐的猶太高利貸者夏洛克要求還不上錢的安東尼奧割自己身上的一磅肉,

但在現實生活中,猶太高利貸者才是被割肉的可憐人:約翰王曾命令每天敲掉一顆不願“借錢”給他的猶太商人的牙齒,直到商人被敲掉七顆不得已湊齊了一萬馬克;亨利三世直接把被剝削到破產的猶太商人趕出國境,就像是扔垃圾一樣。

相比猶太人可憐境地,來自義大利的銀行家們地位要高得多,畢竟他們的財富已經到了可以跟國王相抗衡的程度,並且與教會緊密結合:來自佛羅倫斯的巴爾迪和佩魯齊銀行在歐洲各地都有分支機搆,其倫敦分行直接為英國君主提供資金服務。在1318年愛德華二世年收入3萬英鎊的時候,巴爾迪銀行的年收入已經折合13萬英鎊,所以他們才是國王真正的大金主。

相比猶太人被愛德華三世按著脖子宰,義大利的銀行家是嗅到了金錢的味道尾隨而來的。給國王的貸款利息回報非常豐厚,1332年巴迪爾銀行倫敦分行借給愛德華三世4.2萬英鎊,收回的利息就有1.1萬英鎊。當然在禁止高利貸的基督教世界裡,利息是以“國王禮物”的形式,現金回到銀行那裡。

一開始供給雙方相處非常和諧:為了感謝義大利銀行的支援,愛德華三世把英國境內的貿易特權和關稅代收等角色都給了友方;巴迪爾和佩魯齊不僅及時為國王提供資金,還在英法戰爭期間,忠心耿耿在諾曼第和弗蘭德斯一帶為愛德華三世提供對法國海軍的間諜情報服務;愛德華也擺出一副好信用的樣子,一有錢就及時還款,偶爾遲付了還款,還會在耶誕節以“禮物”的形式繳納滯納金。

於是生意越做越大,最後巴迪爾和佩魯齊銀行竟然在二十幾年間累計為愛德華貸款了125萬英鎊!

雪球越滾越大,窟窿也越填越多,愛德華三世的還款帳期越來越長了,一開始還有安慰銀行家們的隻言片語,後來乾脆隻字不提還錢的事情了。當國王徹底撕破臉皮決定賴帳以後,兩大銀行的資金鏈也在生死邊緣,任憑愛德華軟磨硬泡也不肯吐出新的貸款來。老賴欠帳跑路,老賴國王當然不會跑路,他的方式是:眼不見為盡,趕走債務人。愛德華三世以政治手段將兩大銀行從英國國土上驅逐了出去。

由於愛德華三世的巨額債務,巴迪爾和佩魯齊銀行在四十年代中期先後倒閉。有人說,他們倒閉的根本原因是竟然相信世界上還有“國王的信用”這種東西。

還有人說,就是因為愛德華三世欠帳不還,拖垮了兩家超級大銀行,也拖垮了佛羅倫斯和義大利的經濟,換句話說整個歐洲的經濟中心都被這個“攪屎棍”搞黃了,加上四十年代後期歐洲又來了場黑死病,淒慘的歐洲經濟在百年內都停滯不前。

由此可見美第奇家族說得沒錯:“借錢給誰也不要借給國王。”

並且與教會緊密結合:來自佛羅倫斯的巴爾迪和佩魯齊銀行在歐洲各地都有分支機搆,其倫敦分行直接為英國君主提供資金服務。在1318年愛德華二世年收入3萬英鎊的時候,巴爾迪銀行的年收入已經折合13萬英鎊,所以他們才是國王真正的大金主。

相比猶太人被愛德華三世按著脖子宰,義大利的銀行家是嗅到了金錢的味道尾隨而來的。給國王的貸款利息回報非常豐厚,1332年巴迪爾銀行倫敦分行借給愛德華三世4.2萬英鎊,收回的利息就有1.1萬英鎊。當然在禁止高利貸的基督教世界裡,利息是以“國王禮物”的形式,現金回到銀行那裡。

一開始供給雙方相處非常和諧:為了感謝義大利銀行的支援,愛德華三世把英國境內的貿易特權和關稅代收等角色都給了友方;巴迪爾和佩魯齊不僅及時為國王提供資金,還在英法戰爭期間,忠心耿耿在諾曼第和弗蘭德斯一帶為愛德華三世提供對法國海軍的間諜情報服務;愛德華也擺出一副好信用的樣子,一有錢就及時還款,偶爾遲付了還款,還會在耶誕節以“禮物”的形式繳納滯納金。

於是生意越做越大,最後巴迪爾和佩魯齊銀行竟然在二十幾年間累計為愛德華貸款了125萬英鎊!

雪球越滾越大,窟窿也越填越多,愛德華三世的還款帳期越來越長了,一開始還有安慰銀行家們的隻言片語,後來乾脆隻字不提還錢的事情了。當國王徹底撕破臉皮決定賴帳以後,兩大銀行的資金鏈也在生死邊緣,任憑愛德華軟磨硬泡也不肯吐出新的貸款來。老賴欠帳跑路,老賴國王當然不會跑路,他的方式是:眼不見為盡,趕走債務人。愛德華三世以政治手段將兩大銀行從英國國土上驅逐了出去。

由於愛德華三世的巨額債務,巴迪爾和佩魯齊銀行在四十年代中期先後倒閉。有人說,他們倒閉的根本原因是竟然相信世界上還有“國王的信用”這種東西。

還有人說,就是因為愛德華三世欠帳不還,拖垮了兩家超級大銀行,也拖垮了佛羅倫斯和義大利的經濟,換句話說整個歐洲的經濟中心都被這個“攪屎棍”搞黃了,加上四十年代後期歐洲又來了場黑死病,淒慘的歐洲經濟在百年內都停滯不前。

由此可見美第奇家族說得沒錯:“借錢給誰也不要借給國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