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上游薦書|錢鐘書白先勇力推 這版《紅樓夢》值得收藏(附試讀)

雖說不至於是“一千個人心中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

但關於《紅樓夢》這本傳世名著的多個版本到底哪個好,卻也一直是各有各的說法。這其中原版誕生於1792年》在民國時期就備受王國維、林語堂、胡適等大家推重。

民國大家、曾任北京大學校長和《新青年》雜誌撰稿人的胡適對程乙本的看法是,“程乙本流傳甚少……現在汪原放決計用我的藏本做底本,標點了這本子,排印行世,使大家知道高鶚整理前八十回與改訂後四十回的最後定本是個什麼樣子,

這是我們應該感謝他的。……自從民十六

附《紅樓夢(程乙本校注版)》試讀

選自【第三回】托內兄如海薦西賓 接外孫賈母惜孤女

卻說雨村忙回頭看時,不是別人,乃是當日同僚一案參革的張如圭;他系此地人,革後家居,今打聽得都中奏准起復舊員之信,他便四下裡尋情找門路,忽遇見雨村,故忙道喜。二人見了禮,張如圭便將此信告知雨村,雨村歡喜,忙忙敘了兩句,

各自別去回家。——冷子興聽得此言,便忙獻計,令雨村央求林如海,轉向都中去央煩賈政。

雨村領其意而別。回至館中,忙尋邸報看真確了,次日面謀之如海。如海道:“天緣湊巧:因賤荊去世,都中家岳母念及小女無人依傍,前已遣了男女船隻來接,因小女未曾大痊,故尚未行,此刻正思送女進京。因向蒙教訓之恩,未經酬報,遇此機會,豈有不盡心圖報之理,弟已預籌之,修下薦書一封,

托內兄務為周全,方可稍盡弟之鄙誠;即有所費,弟于內家信中寫明,不勞吾兄多慮。”雨村一面打恭,謝不釋口,一面又問:“不知令親大人現居何職?只怕晚生草率,不敢進謁。”如海笑道:“若論舍親,與尊兄猶系一家,乃榮公之孫:大內兄現襲一等將軍之職,名赦,字恩侯。二內兄名政,字存周,現任工部員外郎,其為人謙恭厚道,大有祖父遺風,非膏粱輕薄之流,故弟致書煩托。否則不但有汙尊兄清操,
即弟亦不屑為矣。”雨村聽了,心下方信了昨日子興之言,於是又謝了林如海。如海又說:“擇了出月初二日小女入都,吾兄即同路而往,豈不兩便?”雨村唯唯聽命,心中十分得意。如海遂打點禮物並餞行之事,雨村一一領了。

那女學生原不忍離親而去,無奈他外祖母必欲其往,且兼如海說:“汝父年已半百,再無續室之意,且汝多病,年又極小,上無親母教養,下無姊妹扶持:今去依傍外祖母及舅氏姊妹,

正好減我內顧之憂,如何不去?”黛玉聽了,方灑淚拜別,隨了奶娘及榮府中幾個老婦登舟而去。雨村另有船隻,帶了兩個小童,依附黛玉而行。

一日到了京都,雨村先整了衣冠,帶著童僕,拿了“宗侄”的名帖,至榮府門上投了。彼時賈政已看了妹丈之書,即忙請入相會,見雨村相貌魁偉,言談不俗,且這賈政最喜的是讀書人,禮賢下士,拯溺救危,大有祖風,—況又系妹丈致意,因此優待雨村,更又不同:便極力幫助,題奏之日,謀了一個複職,不上兩月,便選了金陵應天府,辭了賈政,擇日到任去了,不在話下。

且說黛玉自那日棄舟登岸時,便有榮府打發轎子並拉行李車輛伺候。這黛玉嘗聽得母親說,他外祖母家與別人家不同,他近日所見的這幾個三等的僕婦,吃穿用度,已是不凡,何況今至其家,都要步步留心,時時在意,不要多說一句話,不可多行一步路,恐被人恥笑了去。自上了轎,進了城,從紗窗中瞧了一瞧,其街市之繁華,人煙之阜盛,自非別處可比。又行了半日,忽見街北蹲著兩個大石獅子,三間獸頭大門,門前列坐著十來個華冠麗服之人,正門不開,只東西兩角門有人出入;正門之上有一匾,匾上大書“敕造甯國府”五個大字。

黛玉想道:“這是外祖的長房了。”又往西不遠,照樣也是三間大門,方是“榮國府”,—卻不進正門,只由西角門而進。轎子抬著走了一箭之遠,將轉彎時,便歇了轎,後面的婆子也都下來了,另換了四個眉目秀潔的十七八歲的小廝上來抬著轎子。眾婆子步下跟隨,至一垂花門前落下,那小廝俱肅然退出,眾婆子上前打起轎簾,扶黛玉下了轎。

黛玉扶著婆子的手進了垂花門:兩邊是超手遊廊,正中是穿堂,當地放著一個紫檀架子大理石屏風。轉過屏風,小小三間廳房,廳後便是正房大院。正面五間上房,皆是雕樑畫棟,兩邊穿山遊廊廂房,掛著各色鸚鵡畫眉等雀鳥。臺階上坐著幾個穿紅著綠的丫頭,—一見他們來了,都笑迎上來,道:“剛才老太太還念誦呢!可巧就來了。”於是三四人爭著打簾子,—一面聽得人說:“林姑娘來了!”

因此優待雨村,更又不同:便極力幫助,題奏之日,謀了一個複職,不上兩月,便選了金陵應天府,辭了賈政,擇日到任去了,不在話下。

且說黛玉自那日棄舟登岸時,便有榮府打發轎子並拉行李車輛伺候。這黛玉嘗聽得母親說,他外祖母家與別人家不同,他近日所見的這幾個三等的僕婦,吃穿用度,已是不凡,何況今至其家,都要步步留心,時時在意,不要多說一句話,不可多行一步路,恐被人恥笑了去。自上了轎,進了城,從紗窗中瞧了一瞧,其街市之繁華,人煙之阜盛,自非別處可比。又行了半日,忽見街北蹲著兩個大石獅子,三間獸頭大門,門前列坐著十來個華冠麗服之人,正門不開,只東西兩角門有人出入;正門之上有一匾,匾上大書“敕造甯國府”五個大字。

黛玉想道:“這是外祖的長房了。”又往西不遠,照樣也是三間大門,方是“榮國府”,—卻不進正門,只由西角門而進。轎子抬著走了一箭之遠,將轉彎時,便歇了轎,後面的婆子也都下來了,另換了四個眉目秀潔的十七八歲的小廝上來抬著轎子。眾婆子步下跟隨,至一垂花門前落下,那小廝俱肅然退出,眾婆子上前打起轎簾,扶黛玉下了轎。

黛玉扶著婆子的手進了垂花門:兩邊是超手遊廊,正中是穿堂,當地放著一個紫檀架子大理石屏風。轉過屏風,小小三間廳房,廳後便是正房大院。正面五間上房,皆是雕樑畫棟,兩邊穿山遊廊廂房,掛著各色鸚鵡畫眉等雀鳥。臺階上坐著幾個穿紅著綠的丫頭,—一見他們來了,都笑迎上來,道:“剛才老太太還念誦呢!可巧就來了。”於是三四人爭著打簾子,—一面聽得人說:“林姑娘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