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水光瀲灩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行攝中山

2016年5月2日,雨後,清晨8:40抵達古鎮,此時這裡還有些煙雨朦朧……我在龍洞橋上,第一次放眼中山古鎮,就知道這就是我心目中的“商德古鎮,人文中山”!

時間尚早,遊人稀少。

水光瀲灩晴方好,

山色空蒙雨亦奇。

煙雨中山。

筍溪河的西岸,就是鄰河而居的中山古鎮。

古樸、靜雅的小鎮,用自己不變的風格,秉承著古老的傳統。

據說,古鎮的石頭是具有靈性的喲

筍溪河畔吊腳樓,木樁木板夾壁牆,正是川渝民居獨特的風韻。

古老的石橋,曾留下了多少先人的足跡?

古鎮老街,全長1132米,沿河逶迤展開;路徑3-5米,青石板鋪就;街巷兩旁,一色的穿鬥式木結構老屋;青瓦覆頂,加上特意的“騎廊式”過街亭建築,

使整條老街成為了能遮風避雨、日不能曬的封閉式街道。陰雨中在此漫步,亦可身不著水、雨不濕鞋。

古老的吊腳樓,沿著筍溪河沿岸逐次排開,頗具視覺感。

很有特色的竹椅茶榭,是遊人品茗、休憩的好地方。

一條老街,百年不變;青石鋪面,時光舊好。

古鎮住民,民風樸實,待人真誠。老屋中的老者,非常友善的與素不相識的我”打招呼”……

楹聯之鎮,無店不對,無鋪不聯。《瓦缸咂酒》鋪聯:

只因店好千家頌;不料壇開十裡香。

從這個角度看,沿河店鋪,還有些“壯觀”。

類似的山村古莊園,古鎮內有:龍塘莊園、棗子坪莊園、白鶴林莊園、朱家嘴莊園、斑竹林莊園等30餘處。

長街鋪面,307間;其中,各式傳統手工藝小作坊,帶給遊人的不僅僅是傳統的手工藝小商品(現做現賣),而是讓人們親眼看到保留至今的手工藝原始形態,親眼目睹這些手工藝遺存!

清晨的各色店鋪,正虛位以待,笑迎八方賓客。

家常風味的小吃店,怎麼也要體現一下當地的特色,例如:臘肉、河蚌、新鮮時蔬……

各式秘制醬菜,川渝兩地市民的最愛

非常普通的臨河小吃店,是否也有些觀景台的”架勢”?

煙熏豆腐,古鎮的特色小吃之一。普通食材黃豆,經過泡、磨、煮、點、壓、熏六個步驟,純手工製作而成。具有口感柔軟細膩、麻辣清香的特點。

竹筒盛酒,典型的就地取材!形式別樣。

蓑衣斗笠、竹簍筲箕……一應生活常用物品,均由匠人手工編制,體現出的是古鎮住民自給自足的生活方式。

石板糍粑,古鎮又一特色小吃;最著名的,非“馮三姐石板糍粑”莫屬。雖說是物小價廉,但馮三姐每年的糍粑銷售量卻達到20000斤糯米!已成為古鎮旅遊特產的一張名片。

一種當地的咂酒。

這是什麼?這是刺蝟的刺(針),它由刺蝟表皮角質化形成。除去它的藥用功能以外,在過去還沒有“燙、卷”擺弄女孩長髮的時候,常用於頭髮“分埂”的工具。

竹編手工藝品。知道最上面的叫什麼嗎?其實我也不知道,經詢問後得知,叫“花椒簍”。

普通的小標識牌,證實了人們對古鎮的認可。

靜謐中山古鎮,醉美筍溪河畔。

有山,就有了堅實、有了依靠;有水,就有了靈性,有了承載……

沿河展開、具有一定規模的古鎮青瓦吊腳樓傳統建築,整體上體現出傳統中國風的畫意與神韻!

筍溪河畔

筍溪河畔疏影。

靜謐的筍溪河,伴隨著古鎮的慢時光,讓人們真實的感悟到“歲月靜好”……

筍溪河中的石頭,經溪水千年的沖刷,已逐漸失去鋒棱,圓潤而深刻,被人們成為“水雕”。

駐留石橋邊,來,拍個照,記錄下今天!

耳聞目染,興趣培養。正在專心寫生的“父女”,媽媽正在做“後勤”喲!

“大佛亭”,普通住民信仰之所

又一座簡易“跳蹬小石橋”

綠蔭掩映下的“龍洞大橋”

萬壽宮旁的“佛”

位於山中的“佛”

“萬壽宮”舊址。原萬壽宮,清末毀於戰火,民國重建戲樓;上世紀八十年代被徹底毀壞,舊址在龍洞大橋的橋頭。

近觀龍洞橋

”愛情長廊”,是為毗鄰景區“愛情天梯”的外延……

情侶到此,絕對不會放過的“景點”

空欄任君思惆悵……

情竇初開未有識,空空長廊等誰來?

回望,我的中山古鎮之旅……

作者:行行攝攝

類似的山村古莊園,古鎮內有:龍塘莊園、棗子坪莊園、白鶴林莊園、朱家嘴莊園、斑竹林莊園等30餘處。

長街鋪面,307間;其中,各式傳統手工藝小作坊,帶給遊人的不僅僅是傳統的手工藝小商品(現做現賣),而是讓人們親眼看到保留至今的手工藝原始形態,親眼目睹這些手工藝遺存!

清晨的各色店鋪,正虛位以待,笑迎八方賓客。

家常風味的小吃店,怎麼也要體現一下當地的特色,例如:臘肉、河蚌、新鮮時蔬……

各式秘制醬菜,川渝兩地市民的最愛

非常普通的臨河小吃店,是否也有些觀景台的”架勢”?

煙熏豆腐,古鎮的特色小吃之一。普通食材黃豆,經過泡、磨、煮、點、壓、熏六個步驟,純手工製作而成。具有口感柔軟細膩、麻辣清香的特點。

竹筒盛酒,典型的就地取材!形式別樣。

蓑衣斗笠、竹簍筲箕……一應生活常用物品,均由匠人手工編制,體現出的是古鎮住民自給自足的生活方式。

石板糍粑,古鎮又一特色小吃;最著名的,非“馮三姐石板糍粑”莫屬。雖說是物小價廉,但馮三姐每年的糍粑銷售量卻達到20000斤糯米!已成為古鎮旅遊特產的一張名片。

一種當地的咂酒。

這是什麼?這是刺蝟的刺(針),它由刺蝟表皮角質化形成。除去它的藥用功能以外,在過去還沒有“燙、卷”擺弄女孩長髮的時候,常用於頭髮“分埂”的工具。

竹編手工藝品。知道最上面的叫什麼嗎?其實我也不知道,經詢問後得知,叫“花椒簍”。

普通的小標識牌,證實了人們對古鎮的認可。

靜謐中山古鎮,醉美筍溪河畔。

有山,就有了堅實、有了依靠;有水,就有了靈性,有了承載……

沿河展開、具有一定規模的古鎮青瓦吊腳樓傳統建築,整體上體現出傳統中國風的畫意與神韻!

筍溪河畔

筍溪河畔疏影。

靜謐的筍溪河,伴隨著古鎮的慢時光,讓人們真實的感悟到“歲月靜好”……

筍溪河中的石頭,經溪水千年的沖刷,已逐漸失去鋒棱,圓潤而深刻,被人們成為“水雕”。

駐留石橋邊,來,拍個照,記錄下今天!

耳聞目染,興趣培養。正在專心寫生的“父女”,媽媽正在做“後勤”喲!

“大佛亭”,普通住民信仰之所

又一座簡易“跳蹬小石橋”

綠蔭掩映下的“龍洞大橋”

萬壽宮旁的“佛”

位於山中的“佛”

“萬壽宮”舊址。原萬壽宮,清末毀於戰火,民國重建戲樓;上世紀八十年代被徹底毀壞,舊址在龍洞大橋的橋頭。

近觀龍洞橋

”愛情長廊”,是為毗鄰景區“愛情天梯”的外延……

情侶到此,絕對不會放過的“景點”

空欄任君思惆悵……

情竇初開未有識,空空長廊等誰來?

回望,我的中山古鎮之旅……

作者:行行攝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