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端午節來了,您知道屈原的三個反腐倡廉品質嗎?

追溯屈原精神中閃現出的反腐倡廉品質

農曆五月初五,是中國的傳統節日端午節。每逢端午節,人們會紛紛自發紀念偉大的愛國主義詩人屈原。緬懷屈原,乃是深受屈原精神所教育感染。

其實,在屈原精神中,也閃現著以下幾點積極的反腐倡廉品質。

一是屈原精神充滿“忠誠”。

屈原熱愛楚國,對自己國家和人民無限忠誠。楚國曾是戰國七雄中最大的國家,西元前四○二年,楚聲王羋當因暴虐被殺,其子楚悼王羋熊乾繼位,接連遭到韓、趙、魏等國的進攻。

屈原生活在這樣內外交困的時代裡,他力主振興楚國。“乘騏騁兮,來吾道夫先路!”屈原在其代表作《離騷》開篇,就表達意欲輔佐楚王逐鹿中原,統一中國,表明了自己欲為楚王“導夫先路”的思想。

“陟陛皇之赫戲兮,忽臨睨夫舊鄉。僕夫悲余馬懷兮,蜷局顧而不行!”屈原愛自己的故鄉,在《離騷》的結尾表達自己曾經試圖要離開溷濁的楚國,但卻無法割捨。除了對祖國充滿熱愛,

屈原對人民也寄予無限同情:“長歎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艱。”

二是屈原精神富含“乾淨”。

屈原在《離騷》中用香草美人表示他追求的美好品質,“扈江離與辟芷兮,紉秋蘭以為佩。”“朝飲木蘭之墜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同時還形象地用惡草、腥臊、腐爛等現象比喻腐敗。在群小環繞中,屈原潔身自好,“舉世皆濁我獨清。”追求高尚美好的心靈是屈原一貫的主張。

“民生各有所樂兮,

余獨好修以為常。雖體解吾猶未變兮,豈餘心之可懲。”楚王昏庸,群小讒毀,自己深感孤獨,但仍矢志不渝,甘願“伏清白以死直”也不“背繩墨以追曲”。

三是屈原精神不乏“擔當”。

屈原的擔當,反映在他的美政理想中。屈原主張“有德在位”,推崇建立“以民為本”的“德政”。屈原主張改革貴族特權制度,“舉賢授能”。“不量鑿而正枘兮,固前修以菹醢。舉賢而授能兮,循繩墨而不頗。皇天無私阿兮,

覽民德焉錯輔。”屈原希望改變任人唯權的標準,應該任人唯德,任人唯才。屈原主張變法革新,實行“法治”。

“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屈原在踐行自己“忠誠、乾淨、擔當”的過程中,還展現了鬥爭“永遠在路上”的堅定決心。

屈原生活在兩千多年前的時代,從其身上隱約閃現出“忠誠、乾淨、擔當”的品質,就是用今天反腐倡廉的眼光來看,這些品質無疑也難能可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