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為什麼越來越多的人不愛發朋友圈?

我們都曾被朋友圈綁架。

說起來這樣的日子我也有過,

吃飯的時候一定要拍張照片,照片一定要用美圖的效果修過,把照片配上幾句或俏皮或吐槽的話發送到朋友圈,心裡覺得才舒服。

發了朋友圈,事情並沒有結束,只是一個開始。接下來我就會忍不住五分鐘刷一次看看誰點贊,十分刷一次看看誰留言了。回復留言的過程中發現這個人似乎好久沒聯繫了,點看他的頭像去看看他的朋友圈有什麼動態。

時間、行動和注意力,

就這樣別消耗。

於是有人畏懼於這樣無謂的時間耗損,想要停止這樣的習慣,他們不再發朋友圈,甚至關閉了朋友圈,慢慢的,從這當中脫離出來。

當然,並不是所有的人都是因為這個原因。更多的是,當我們經過一個高頻分享生活的階段過後,突然覺得,

有些事情,不想太分享了。

也許是朋友圈的人變多了,有了朋友也有同事,有了領導也有家人,有些資訊不方便人人都看,乾脆就不發。

也許是經過了一些爭議之後明白,你的日常生活,在有些人的眼裡真的是在刷存在感和曬優越。你無心和這些人爭辯,更不想因為這種爭辯讓自己不開心,於是不再分享生活中的那些滴滴點點。

我們的喜怒哀樂在自己的世界裡演出了一場精彩的喜劇,

這個喜劇有愛情、有友情、有職場有成長。但在別人看來不過是路邊一閃而過的風景,引不起波瀾也留不下記憶。

於是我們明白,我們既是故事的主角,也是故事的觀眾。至於那些流覽者朋友圈的人,充其量就是過客。

線上的互動取代不了線下的溫度,這個道理是我們在生病的時候,流淚的時候,需要陪伴的時候最切身體會的道理。

那個給你點贊最多的人,

未必是那個陪你暢聊的朋友。那個陪你迎風流淚的人也不是給你評論在最多的人。社交軟體的高頻互動和真實世界裡的陪伴總是有很大落差。

比起在朋友圈裡去維繫熱絡的假像,不如在現實生活中和朋友說說知心話。於是我們不再熱衷於發朋友圈了,我們享受獨處的快樂,也享受和朋友在一起的愜意時光。

說起來這還都是我們主動選擇的結果,現實是很多人不得不被動的做了這個選擇。

看著朋友圈裡賣東西的、曬孩子的,一天又一天的刷著螢幕。太多的無效資訊讓我們感覺到厭倦,於是自己不發朋友圈了,也不再看別人的朋友圈了。

什麼時候朋友圈已經不是一個圈,而是一個商品銷售的展示區了呢?

這個答案無解,也不想花時間找尋答案,乾脆就眼不見心不煩。

其實我們和朋友圈說再見的過程,並不是一個陌生的過程。

就像我們曾經熱衷於某個論壇,論壇的人多了,調子變了,我們就不再去了。

就像我們曾經喜歡在某個戰隊打遊戲,組隊的人換了,默契不再了,我們也沒有了往日的熱情。

哪怕是看一部電視劇,從第一部到第二部換了幾個演員,我們都覺得 變了味道,似乎這個故事沒那麼吸引人了。

我們總會變,會因為變化而選擇和一些東西告別,如此而已。

這個答案無解,也不想花時間找尋答案,乾脆就眼不見心不煩。

其實我們和朋友圈說再見的過程,並不是一個陌生的過程。

就像我們曾經熱衷於某個論壇,論壇的人多了,調子變了,我們就不再去了。

就像我們曾經喜歡在某個戰隊打遊戲,組隊的人換了,默契不再了,我們也沒有了往日的熱情。

哪怕是看一部電視劇,從第一部到第二部換了幾個演員,我們都覺得 變了味道,似乎這個故事沒那麼吸引人了。

我們總會變,會因為變化而選擇和一些東西告別,如此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