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軟銀在手機門店推出Pepper機器人貼膜服務;韓國機器人滲透率躍居世界第一|機器人日報20170527

這是36氪前沿科技小組近日推出的機器人日報,我們在這裡為大家整理了每日機器人領域國內外重大新聞,希望可以為關注機器人的廣大讀者朋友提供每日即時資訊。

軟銀在手機店測試Pepper機器人貼膜,
顧客回饋“貼得比人好”

北京時間5月26日,日本軟銀集團開始在日本大阪市推出一項機器人為用戶智慧手機液晶屏貼膜的收費服務,這項服務從25日開始,將持續到本月31日。

此次提供貼膜伺服器的人形機器人Pepper由日本軟銀和川崎重工業公司共同合作研發。Pepper被展示在出售智慧手機的店鋪內,可以接待客戶,詢問客戶手機型號並指定用戶將手機擺放到指定位置。

在貼膜的過程中,川崎重工所開發的機器人“duAro”也有參與,整個貼膜過程收費2000日元(約合人民123元),而接受了此項服務的顧客普遍認為,機器人貼膜的品質會更好,因為機器人不會出汗、沒有指紋,貼膜效果比人類更優秀。

加州伯克利研發出史上最靈活的機器人手

在美國加利福尼亞大學伯克利分校的一個實驗室裡,一個普通的機器人正在挑選一些形狀怪異的物體。

令人驚歎的是,機器人是通過虛擬物件來實現操作的。該機器人掌握了大量有關三維圖形及其抓握技巧的資料,能判斷如何使用不同的抓握力度抓起不同的物品。

據悉,這款機器人的抓握性能堪稱史上最佳。在測試中,當機器人判斷物體的抓握成功率高於50%時,它總能成功提起物體,雖然會有一些搖晃,但物體掉落的概率只有2%。如果機器人判斷該物體難以抓握,

它會撥動使之適合抓取,調整角度後的抓握成功率高達99%。

伯克利大學的嗯教授Ken Goldberg表示,不同于傳統機器人需要進行長達幾個月的物理實驗,這款機器人不需要實地練習,它能在模擬環境中學習抓握技巧,“培訓”時間僅需1天。

國際機器人聯合會報告顯示,
韓國機器人滲透率躍居世界第一

國際機器人聯合會(IFR)的最新報告顯示,韓國戰勝新加坡、日本、德國和美國等國,在機器人滲透率上躍居世界第一位,每萬名韓國製造業工人就擁有531台多用途工業機器人,而世界平均水準僅為每萬名製造業工人擁有69台機器人。

當然,韓國可不只在工業機器人領域上一枝獨秀。去年一位韓國工程師還打造了一台4米高的機甲戰士,而為了抵抗孤獨,

一位韓國發明家還造了個機器人陪自己喝酒。

韓國政府也在積極投入以確保本國在機器人領域的優勢,未來5年內它們將在該領域投入4.5億美元資金。IDC的資料顯示,到2019年全球機器人產業規模將達1350億美元,只用4年時間就完成翻番(2015年為710億美元)。而借助現有優勢,韓國將分走一大塊蛋糕。

2017年世界機器人大會即將召開,概念股迎催化劑

25日,2017年世界機器人大會新聞發佈會在北京召開,首次對外公佈今年大會的整體安排和籌備情況。2017世界機器人大會將于8月23-27日在北京亦創國際會展中心召開。大會主題為“創新創業創造,迎接智慧社會”。據悉,2017年世界機器人大會設有論壇、博覽會、大賽和主題活動四大版塊。

值得注意的是,日前工信部對《工業機器人行業規範管理實施辦法(徵求意見稿)》再次徵集意見。國開證券表示,2017年人工智慧首次被寫入政府工作報告,說明其發展已經上升到國家戰略層面。人工智慧是機器人的一種技術支援手段,機器人產業有望受益於人工智慧技術的發展從而實現產品升級。從長期投資角度來看,機器人板塊的投資邏輯較為清晰,主要驅動因素包括:人口紅利到期,勞動力成本上升推動機器換人;我國工業機器人滲透率低,未來成長空間大;我國服務機器人存在彎道超車的機會;各項扶持政策不斷落地支持機器人產業發展。

我是孫榕澤,關注工業機器人,郵箱:sunrongze@36kr.com

本文圖片來自Yestone 邑石網正版圖庫:http://www.yestone.com/

首次對外公佈今年大會的整體安排和籌備情況。2017世界機器人大會將于8月23-27日在北京亦創國際會展中心召開。大會主題為“創新創業創造,迎接智慧社會”。據悉,2017年世界機器人大會設有論壇、博覽會、大賽和主題活動四大版塊。

值得注意的是,日前工信部對《工業機器人行業規範管理實施辦法(徵求意見稿)》再次徵集意見。國開證券表示,2017年人工智慧首次被寫入政府工作報告,說明其發展已經上升到國家戰略層面。人工智慧是機器人的一種技術支援手段,機器人產業有望受益於人工智慧技術的發展從而實現產品升級。從長期投資角度來看,機器人板塊的投資邏輯較為清晰,主要驅動因素包括:人口紅利到期,勞動力成本上升推動機器換人;我國工業機器人滲透率低,未來成長空間大;我國服務機器人存在彎道超車的機會;各項扶持政策不斷落地支持機器人產業發展。

我是孫榕澤,關注工業機器人,郵箱:sunrongze@36kr.com

本文圖片來自Yestone 邑石網正版圖庫:http://www.yeston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