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浙江智慧財產權交易中心“做媒” 浙大專場6科技成果“出嫁”

【市商網2017年5月27日訊】 5月26日下午舉行的2017年浙江省季科技成果競價(拍賣)會浙江大學專場,來自浙江大學及省內地市的6項科技成果參加競價(拍賣),起拍價704萬元,最終成交5項,成交價880萬元,

溢價率32%。

競拍會現場

正值浙江大學120周年校慶之際。浙江智慧財產權交易中心聯合浙江伍一技術股份有限公司承辦的這場浙大專場活動,進一步豐富交易方式、提高市場價值,促進了浙江大學科技成果的轉移轉化。

浙江省科技廳、浙江大學領導,

以及來自省內外的40多家企業和金融機構加了此次活動。值得關注的是,此次活動受到社會資本的熱捧,共有20多家銀行、證券、期貨、基金等金融投資機構參會互動。

共有10家企業參加競價。其中成交價最高的科技成果是“一種三環唑的新工藝技術”,起拍價300萬元,最終以425萬元成交。競價最踴躍也是溢價率冠軍的科技成果是“一種三環唑的新工藝技術”,起拍價300萬元,經過10輪舉牌,

最終以425萬元成交,溢價率42%。6項科技成果共含技術專利13項,都是實實在在“乾貨”,充分體現了浙江智慧財產權交易中心的“專利拍”特色。

企業踴躍舉牌

競拍會現場,還有來自浙江大學的16項科技成果集中推介,5項優秀成果現場路演。臺上科研團隊用通俗易懂的語言對專業技術作生動闡述,

科技成果不再是一頁數據、一篇文章,而是結合市場前景的投資項目;台下企業對感興趣的科技成果不斷提問,互動交流;現場金融機構和投資人不時即興點評,整場路演推介活動生動高效。

企業踴躍舉牌

與會人員高度評價了這場活動:企業看到了技術發展的前沿,

科研團隊收穫了新的啟發,金融機構找到了投資方向,有效促進了科技成果的商品化和資本化。如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第四醫院,一次推出了“基於殼聚糖混合液的護膚產品技術”、“一系列殼聚糖敷料技術”和“生理性包皮阻複環技術” 三項科技成果,其中“基於殼聚糖混合液的護膚產品技術” 是從蝦、蟹等廢棄甲殼中提取得到生物活性物質——天然殼聚糖,
配入護膚品中,既可以提高產品的成膜性,又不引起任何的過敏刺激反應,有著廣闊的市場前景,受到參會企業的濃厚意向,這也是省內醫院的科技成果首次登陸浙江科技大市場平臺。當天,在浙江智慧財產權交易中心交易大廳還舉辦了浙江大學部分科技成果的專場洽談。

據介紹,浙江智慧財產權交易中心通過路演競拍活動,對科技成果進行分析評議、價值挖掘,並利用新媒體進行宣傳推廣,精准對接企業技術需求,極大地促進了高校企業間的產學研合作,並及時對接資本服務產業化融資需求,走出了一條技術產權化、轉移市場化、交易網商化、成果資本化、知識金融化,“五化融合”的技術產權交易市場新路,也為地方資本市場注入了新的活力,充分體現了科技創新對於經濟發展的引領作用。同時,科技成果的公開拍賣能為高校院所免除處置過程中的決策責任。

據瞭解,浙江智慧財產權交易中心由浙江省科學技術廳、浙江大學聯合發起,於2016年底經省政府批准設立,是浙江科技大市場的重要組成部分。浙江智慧財產權交易中心以促進高校院所科技成果轉移轉化為己任,努力建設網上交易、金融服務、評估認證、集成創新四大平臺,致力於科技成果的產權化、商品化和資本化,推動形成服務科技成果轉化的良好生態系統。平臺試運行以來,已完成226項科技成果的協定作價公示和掛牌交易,共達成交易合同額1.5億餘元。

並利用新媒體進行宣傳推廣,精准對接企業技術需求,極大地促進了高校企業間的產學研合作,並及時對接資本服務產業化融資需求,走出了一條技術產權化、轉移市場化、交易網商化、成果資本化、知識金融化,“五化融合”的技術產權交易市場新路,也為地方資本市場注入了新的活力,充分體現了科技創新對於經濟發展的引領作用。同時,科技成果的公開拍賣能為高校院所免除處置過程中的決策責任。

據瞭解,浙江智慧財產權交易中心由浙江省科學技術廳、浙江大學聯合發起,於2016年底經省政府批准設立,是浙江科技大市場的重要組成部分。浙江智慧財產權交易中心以促進高校院所科技成果轉移轉化為己任,努力建設網上交易、金融服務、評估認證、集成創新四大平臺,致力於科技成果的產權化、商品化和資本化,推動形成服務科技成果轉化的良好生態系統。平臺試運行以來,已完成226項科技成果的協定作價公示和掛牌交易,共達成交易合同額1.5億餘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