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你也認為學歷無用、讀書無用嗎?別自欺欺人!

學歷無用、讀書無用,這樣的論調一直存在,你是否有聽大家這麼說:

讀這麼多書有什麼用呢?還不如隔壁賣豬肉的賺得多!

學高數有什麼用呢?買菜也用不上!

養寵物有什麼用呢?純粹浪費時間!

寫這麼多小說幹嘛呢?還不是沒人看!

每天跑步做運動有什麼用呢?還不是那麼胖!

總有那麼一些人,不管你做什麼,他們都覺得沒有什麼用。那麼,是哪一些人總喜歡抱著“學歷無用”、“讀書無用”的論調呢?主要是以下幾個類人:

1、自己沒讀過書的,

沒什麼學歷的

2、讀過書,有學歷,但是表現一般,畢業之後將所學知識忘得一乾二淨的

3、一事無成、碌碌無為的

4、讀書用功,但是工作之後工資、地位不如沒讀書的同學朋友的

5、暴發戶

6、經歷少,短視,只看開頭和結果的

第1至第4類人,都喜歡抱著“學歷無用”、“讀書無用”的心態麻醉自己,自我安慰,因為越是沒有的東西,越會從心裡去貶低它的價值,從而寬慰自己,獲得自身優越感的滿足,

這在心理學上可以解釋為“心理防禦機制“,第1至第4類人,屬於消極的、自欺欺人的自我防衛,以逃避性和欺騙性的方法去減輕自己在挫折或衝突時感受的痛苦。

第5類人,則是因為真的沒讀什麼書,也沒有學歷,只是因為某個偶然因素一夜暴富,比如買彩票中了幾千萬,天下掉錢了剛好把他砸中了之類的,這類人在一夜暴富之後,也很容易就生出“讀書無用”的感歎!你讀那麼多書,

還不如我買一張彩票掙得多!

至於第6類人則是因為他們看不到沒有學歷的人取得成功經歷了什麼,也看不到有學歷讀過書的人走出社會經歷了什麼。第6類人是比較感性的,他們不會理性的去思考,而是感性去認知,他們只相信自己看到的,的確有那麼一部分人學歷不高但是收入高的,於是在他們眼中就形成了如下對比:

低學歷、沒文化 → 高工資、開洋車、住別墅

高學歷、有文化 → 工資平平,沒車沒房

至於過程,他們看不到,也懶得去深究,於是就簡單粗暴的得出了“學歷無用”、“讀書無用”的觀點,一下子否定了所有人的努力,營造了學歷無用、讀書無用的假像。

我們先來看一下這一則新聞報導,首先看標題,標題稱“國內20億級別富豪有2000多位 半數富豪無“高學歷””,

新聞從個例得到某種結論進而拓展到整體,這個標題本身就是在搞事情,這也是一種“證真偏見”,人們會更願意尋找資訊以證真而非證偽。

我們再來看一下這麼所謂的沒有“高學歷”的富豪的年齡是多大呢?據統計,前100名社會大學上榜企業家的平均年齡,要比有全日制本科或研究生學歷的上榜企業家大6歲,為58歲。現在是2017年,按照平均年齡58歲來算,那麼這部分無“高學歷”的富豪出生的年代大概是十九世紀五六十年代。

任何脫離時代背景的討論分析都是耍流氓!!!

我國恢復高考制度的時間是:1977年!!!

恢復高考制度之後,當時的高考錄取情況如何呢?看一組數據:

1978年高考,610萬人報名,原打算錄取29.3萬人,最終錄取40.2萬人,錄取率為6.59%。

1979年高考,468.5萬人報考,錄取28.4萬,錄取率為6.06%。

在這麼低的錄取率中,能夠考上大學的寥寥無幾,所以這些人當中,有一部分是根本沒有機會上大學的,五六十年代的大學生,甚至大專生都被“神話”了,一說到誰考上了大學,不管幾本也不管是不是專科,都覺得特別厲害特別牛,覺得祖上燒了高香,牛逼哄哄的。老媽就常跟我說一句話,不要小看你奶奶,你奶奶當年也是讀過小學的,這句話絕非調侃,而是那個年代能夠有機會讀書就已經很不錯了,已經很厲害了。

所以,我們現在所看到的五六十年代出生的富豪,他們都沒有我們現在所認知的全日制本科或研究生這樣的“高學歷”。但是那個年代一個大專生的含金量,都遠比現在一個全日制本科、甚至比研究生的含金量還要高。

再者,大多數人都會犯一個“類比錯誤”,喜歡拿“低學歷”中工資較高的那部分人,跟“高學歷”中工資平平的那部分作比較,這種比較方式本身就有失偏頗,是不公平的。

那麼,讀書有沒有用呢?讀書當然有用!就算他們讀了博士還去賣豬肉、送快遞,讀書也是有用的,因為他們選擇比你更多,他們就算不賣豬肉、不送快遞還有機會選擇其他工作,依然可以過得比你更好。至於讀書還有什麼用,每個人心中總會有本賬,自己算清楚,自己的就好!

那麼這部分無“高學歷”的富豪出生的年代大概是十九世紀五六十年代。

任何脫離時代背景的討論分析都是耍流氓!!!

我國恢復高考制度的時間是:1977年!!!

恢復高考制度之後,當時的高考錄取情況如何呢?看一組數據:

1978年高考,610萬人報名,原打算錄取29.3萬人,最終錄取40.2萬人,錄取率為6.59%。

1979年高考,468.5萬人報考,錄取28.4萬,錄取率為6.06%。

在這麼低的錄取率中,能夠考上大學的寥寥無幾,所以這些人當中,有一部分是根本沒有機會上大學的,五六十年代的大學生,甚至大專生都被“神話”了,一說到誰考上了大學,不管幾本也不管是不是專科,都覺得特別厲害特別牛,覺得祖上燒了高香,牛逼哄哄的。老媽就常跟我說一句話,不要小看你奶奶,你奶奶當年也是讀過小學的,這句話絕非調侃,而是那個年代能夠有機會讀書就已經很不錯了,已經很厲害了。

所以,我們現在所看到的五六十年代出生的富豪,他們都沒有我們現在所認知的全日制本科或研究生這樣的“高學歷”。但是那個年代一個大專生的含金量,都遠比現在一個全日制本科、甚至比研究生的含金量還要高。

再者,大多數人都會犯一個“類比錯誤”,喜歡拿“低學歷”中工資較高的那部分人,跟“高學歷”中工資平平的那部分作比較,這種比較方式本身就有失偏頗,是不公平的。

那麼,讀書有沒有用呢?讀書當然有用!就算他們讀了博士還去賣豬肉、送快遞,讀書也是有用的,因為他們選擇比你更多,他們就算不賣豬肉、不送快遞還有機會選擇其他工作,依然可以過得比你更好。至於讀書還有什麼用,每個人心中總會有本賬,自己算清楚,自己的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