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宣傳四川紀錄片將登央視《舌尖上的中國》執行總編導執導

攝製組正在拍攝。

攝製組深入川西拍攝,精益求精,尋找最美的風景。

《香巴拉深處》劇照

3月17日,記者從央視獨家獲悉:經過精心策劃與調研,國產紀錄片又一部扛鼎之作、一部全面描繪川西地區自然生態與人文世態的紀錄片《香巴拉深處》即將在央視隆重播出。

該片是繼央視4套推出的《從成都出發》之後,央視又一次重磅推出宣傳四川的大型紀錄片。通過故事化的方式,真實記錄了川西人民的日常生活和情感世界,表現了香巴拉文化地域展現出來的自然之美、人文之美與生命之美。

《香巴拉深處》由國務院新聞辦策劃、監製,由中央電視臺聯合四川省委宣傳部、四川廣播電視臺等有關單位共同組織拍攝。

《舌尖》執行總編導掌筒

“紀錄片《香巴拉深處》,於2016年初啟動。目前,畫面拍攝已經結束。我們現在正在進行緊張的後期製作編輯。預計會在今年5月左右播出。”3月17日下午,華西都市報-封面新聞記者電話聯繫上了紀錄片《香巴拉深處》總導演閆大眾,他透露,目前團隊還在精心剪輯製作,大約一個半月後,該片才能與觀眾見面。具體播出時間,

請關注央視的預告消息。

提起閆大眾,許多觀眾得知他的名字,還是從2012年中央電視臺熱播的大型紀錄片《舌尖上的中國》開始的。陳曉卿是該片總導演,而閆大眾則是執行總編導。《舌尖上的中國》火遍全國後,閆大眾又帶領團隊來到四川,耗時一年多,才拍攝完成了《香巴拉深處》。

近一年籌拍 每集45分鐘

閆大眾帶著團隊在拍攝中,吃了許多苦。為了表現川西燦爛的人文風情和原生態的地理環境,

攝製組兵分兩路,總行程超過11萬公里,尋找並記錄了近30個精彩的故事,涉及人與自然、文化傳承等不同主題,歷時270多天拍攝完成。在大渡河流域、金沙江沿岸、黃河大草原、梭磨河峽谷、白龍江源頭、大涼山深處、貢嘎山沿線,都留下了攝製組的足跡。

由於川西地區海拔落差較大,很多工作人員出現了高原反應、水土不服等症狀。長期的舟車勞頓、飲食不規律也考驗著他們的身體承受能力。

遇到汽車無法到達的地方,攝製組的物資和設備全靠人背馬馱,有時還要面對泥石流、暴風雪等危險。

在這樣的情況下,工作人員克服了身體和環境的重重困難,只為在最短的時間裡尋找最精彩的故事,發現最美麗的風景。

據悉,《香巴拉深處》的電視版每集45分鐘,另外還有一部90分鐘同名紀錄電影。其中電視版紀錄片將通過不同層面,以當前先進的拍攝手段,真實記錄川西地區生活的人們以及自然界裡其他生命正在發生的精彩故事和瞬間,全面反映那裡人與自然的相處法則,人與人之間的共存共融,傳統與現代的融合,文化的傳承與創新等。

總製片曾出品《第三極》

《香巴拉深處》總製片人顏佔領,此前也是大型紀錄片《第三極》的總製片人。他表示,《第三極》為國產紀錄片樹立了一個新的範式。《香巴拉深處》將在《第三極》的基礎上進一步創新,在影像的技術指標上,力爭向國際上最優秀的紀錄片看齊;在故事的敘述方式上將有所突破;在運作模式上也更加開放靈活。

閆大眾表示,香巴拉是一個文化符號,是一個象徵,代表著人們嚮往的仙境與淨土。在四川調研與拍攝過程中,香巴拉從一個抽象的符號變得越來越具體而生動。《香巴拉深處》就是要在香巴拉這個大花園裡找到那朵最美的花,它可能是某個人、某個家庭,或者是大自然裡的某個生靈,又或者是某種獨特的習俗或生活狀態。當然,最終它指向的是一種生命至美至純的境界。

華西都市報-封面新聞記者 杜恩湖

以當前先進的拍攝手段,真實記錄川西地區生活的人們以及自然界裡其他生命正在發生的精彩故事和瞬間,全面反映那裡人與自然的相處法則,人與人之間的共存共融,傳統與現代的融合,文化的傳承與創新等。

總製片曾出品《第三極》

《香巴拉深處》總製片人顏佔領,此前也是大型紀錄片《第三極》的總製片人。他表示,《第三極》為國產紀錄片樹立了一個新的範式。《香巴拉深處》將在《第三極》的基礎上進一步創新,在影像的技術指標上,力爭向國際上最優秀的紀錄片看齊;在故事的敘述方式上將有所突破;在運作模式上也更加開放靈活。

閆大眾表示,香巴拉是一個文化符號,是一個象徵,代表著人們嚮往的仙境與淨土。在四川調研與拍攝過程中,香巴拉從一個抽象的符號變得越來越具體而生動。《香巴拉深處》就是要在香巴拉這個大花園裡找到那朵最美的花,它可能是某個人、某個家庭,或者是大自然裡的某個生靈,又或者是某種獨特的習俗或生活狀態。當然,最終它指向的是一種生命至美至純的境界。

華西都市報-封面新聞記者 杜恩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