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鎮巴縣:脫貧攻堅不是“一個人在戰鬥”

今年以來,鎮巴縣在抓黨建促脫貧工作中高點站位、全面佈局,圍繞“三抓三當一引領”強黨建促脫貧活動,讓基層黨組織和廣大黨員在脫貧攻堅一線對標準、主動做、查薄弱、補短板,

以基層黨組織、廣大黨員的戰鬥堡壘和先鋒模範作用引領全縣幹部群眾投入到脫貧攻堅“主戰場”。

該縣聚焦脫貧攻堅,精准發力,抓住三個層面,凝聚組織合力。

首先抓鎮(辦)黨委“龍頭”作用,夯實鎮(辦)黨委抓黨建促脫貧工作職責,加大督導檢查力度,堅持在扶貧一線培養鍛煉幹部,不斷調動基層幹部工作激情。

抓鎮(辦)黨委龍頭作用——不定期開展黨建巡查。

其次抓村級黨組織主體作用,發揮政治、服務功能,把支部建在產業鏈上,推進黨員“創業致富計畫”,幫好一戶、帶動一組、輻射一村。

抓村級組織發揮主體作用——對村三委幹部第一書記大學生村官進行脫貧攻堅能力提升培訓。

最後抓機關、企事業單位黨組織職能、幫促作用,分行業制定脫貧攻堅支持行動計畫,實行黨員幹部全員參與、貧困對象全員覆蓋。

機關黨員增強責任擔當意識,當好三大員——脫貧政策的宣講員。

圍繞脫貧攻堅工作,將全縣黨員劃分為農村、機關兩個主體,結合黨員本職崗位和自身實際,明晰職責,亮出身份,促使黨員走前列、作表率、當先鋒。農村黨員強化主人翁意識,當好“三種人”,即:政策的明白人、致富的帶頭人、幫扶的熱心人。

農村黨員增強主人翁意識、當好三種人--黨員致富帶頭人。

觀音鎮餘家埡村全國優秀農民工劉紹洲創辦的豐源林牧業省級現代農業園區,在安置貧困群眾88戶235人的同時,集中發展茶葉種植等致富產業,拓寬了貧困戶增收管道,實現搬遷群眾搬得出、穩得住、能致富。機關黨員身先士卒,爭當脫貧政策宣講、精准扶貧指導、脫貧攻堅戰鬥“三大員”。各機關事業單位黨員除醫生、教師等專業人員外,

全部依託“雙聯雙包”聯繫點、聯繫貧困戶,充分結合行業特點和單位優勢,實行“一對一”的結對幫扶,廣泛開展精准扶貧行動。

牢牢抓住“一把手”這個關鍵少數,積極動員縣直部門黨組織書記深入幫扶村駐村擔任“一把手”,幫助解決具體問題110餘件,協助爭取產業發展、基礎設施類項目80餘個,取得了較好的幫扶效果和溢出效應。縣人社局黨組書記駐村任“一把手”期間,以小洋鎮興民天麻栽植專業合作社為後盾,通過提供繁育栽培、加工銷售和技術服務,帶動當地群眾栽植天麻15萬窩,產量突破100萬斤,實現銷售收入700萬元,戶均增收1萬元。

縣直部門單位黨組織書記駐村擔任“一把手”——縣人社局黨組書記喬錦貴駐毛埡村任任“一把手”

時代召喚先鋒、黨旗引領脫貧。僅今年一季度以來,全縣各級各部門共派出駐村幹部1498人,慰問困難群眾4225戶,投入資金達1238萬餘元。鎮巴用全面剛性党建推進全覆蓋脫貧攻堅的成功經驗被省、市《脫貧攻堅簡報》全文刊發推廣,市委書記王建軍對此做法進行了批示並給予充分肯定。

以小洋鎮興民天麻栽植專業合作社為後盾,通過提供繁育栽培、加工銷售和技術服務,帶動當地群眾栽植天麻15萬窩,產量突破100萬斤,實現銷售收入700萬元,戶均增收1萬元。

縣直部門單位黨組織書記駐村擔任“一把手”——縣人社局黨組書記喬錦貴駐毛埡村任任“一把手”

時代召喚先鋒、黨旗引領脫貧。僅今年一季度以來,全縣各級各部門共派出駐村幹部1498人,慰問困難群眾4225戶,投入資金達1238萬餘元。鎮巴用全面剛性党建推進全覆蓋脫貧攻堅的成功經驗被省、市《脫貧攻堅簡報》全文刊發推廣,市委書記王建軍對此做法進行了批示並給予充分肯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