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外國人真會玩,1架戰略運輸機運送7架雙翼機去歐洲重上藍天

作者:虹攝庫爾斯克

皇家加拿大空軍(RCAF)官方網站3月17日報導:作為退伍軍人事務的一部分,也是為了紀念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的維米嶺戰役100周年,皇家加拿大空軍(RCAF)維米嶺飛行協會(VFA)將於2017年4月9日派出複製的第一次世界大戰加拿大軍隊使用過的7架戰鬥機,

參加在法國舉行的相關紀念活動,這些戰機將在歐洲大陸重上藍天。

圖片:重上藍天的加拿大空軍一戰雙翼戰鬥機組成編隊進行“戰爭重演”飛行表演。

為了能夠運輸這些複製的老戰機,

加拿大空軍出動了一架CC-177“環球霸王”III戰略運輸機。該機是美國的C-17戰略運輸機的加拿大版,一架CC-177運輸機運載了7架一戰雙翼機飛往法國。

這些小雙翼機緊緊地挨在一起,層層疊疊地安放在CC-177戰略運輸機的大肚皮中,一架運輸機一口氣就將7架小飛機一起運走。這些飛機已經於3月15日抵達了法國達里爾,正在進行恢復和重組,做好飛行的準備。

圖片:小巧的一戰雙翼機裝在世界最先進的戰略運輸機中,可以看到這一百年航空科技的飛速發展。

這7架飛機包括2架索普維斯“幼崽”(Sopwith Pups)戰鬥機、4架紐波特 11(Nieuport 11)戰鬥機和1架S.E.5戰鬥機,其中2架索普維斯“幼崽”(Sopwith Pups)戰鬥機將用於靜態展示,而其他5架戰鬥機將參加4月9日在法國舉行的“戰爭重演”飛躍歐洲的活動,

以紀念維米嶺戰役。

圖片:在機場準備裝機的加拿大紐波特 11(Nieuport 11)戰鬥機。

維米嶺戰役是第一次世界大戰中,西部戰線的一次戰役,發生於1917年。維米嶺戰役是阿拉斯戰役的序幕,也是加拿大所參與一戰中最有名的戰役之一。加拿大軍隊以3598名陣亡和7104名士兵受傷的代價控制了整個維米嶺。

而德軍方面有大約有2萬士兵陣亡,4千餘人被俘虜。加拿大軍隊成功地佔領了這處英、法軍隊打了兩年多都久攻不下的高地。

圖片:一架加拿大皇家空軍的戰鬥機飛躍維米嶺戰線上空,可以看見下方爭鋒相對的兩條防線,

這就是一戰戰壕戰的真實寫照。

這次戰役的勝利和加拿大王牌飛行員威廉姆·巴克、比利·畢曉普在戰場上的卓越表現,共同創造了加拿大在一戰時候的新國際形象。戰役後,英國給予了加拿大更多的自主權,由於軍事上的出色表現和卓越貢獻,加拿大獲得了1919年巴黎和會中的席位,並在1921年加入了國際聯盟,最終在1931年的威斯敏斯特法生效後獲得了完全的自主權。

圖片:維米嶺戰役讓國際認可了加拿大的戰鬥力,最終使加拿大脫離英國統治擁有完全自主權。

1922年,法國政府把維米嶺周圍一平方公里的領土送給加拿大,來感謝加拿大在此戰役中的貢獻和犧牲。現在,屬於加拿大的維米嶺是個戰爭紀念博物館,由退伍軍人部管理。

圖片:加拿大軍隊在維米嶺舉行紀念活動。

皇家加拿大空軍司令邁克爾·胡德中將說:“皇家加拿大空軍非常榮幸能夠在這個重要的紀念活動中進行表演,向那些勇敢作戰並在維米嶺戰役期間犧牲的加拿大戰士致以敬意!”

圖片:位於法國的維米嶺現在建造有一座紀念館,這處紀念館和周圍一平方公里的土地被法國贈送給了加拿大。

這次出動的戰鬥機主要是2架索普維斯“幼崽”(Sopwith Pups)戰鬥機、4架紐波特 11(Nieuport 11)戰鬥機和1架S.E.5戰鬥機,這些都是一戰時期加拿大軍隊使用的主力戰鬥機。

其中,2架索普維斯“幼崽”(Sopwith Pups)戰鬥機將作為地面靜態展示,接受人們的參觀。這些飛機恢復成第746“閃電鷹”中隊的塗裝。

Sopwith Pups戰鬥機國內翻譯為索普維斯“幼崽”戰鬥機,或者叫“小狗”戰鬥機。這是英國索普維斯公司的產品,該公司打造出來一戰協約國中最優秀的戰鬥機“駱駝”。

圖片:加拿大復原的索普維斯“幼崽”(Sopwith Pups)戰鬥機。

索普維斯“幼崽”戰鬥機是該公司製造的一種單座戰鬥機,1916年進入英國陸軍航空隊(當時英國皇家空軍還未成立)和海軍航空兵服役,該機擁有良好的飛行性能特別是機動性,但隨著德國先進戰鬥機的不斷出現,這種飛機到1917年底就開始退出一線,主要作為訓練之用。另外,該機的起降性能非常好,被皇家海軍看中作為航母艦載機的試驗機型。

該機長5.89米,翼展8.08米,高2.87米,空重358千克,最高速度180千米/小時,升限5600米,武器為飛行員前的一挺0.303(7.7毫米)機槍一挺。

圖片:準備裝機的2架索普維斯“幼崽”(Sopwith Pups)戰鬥機,這些飛機將作為靜態展示接受人們的參觀。

除了作為靜態展示的索普維斯“幼崽”(Sopwith Pups)戰鬥機外,4架紐波特 11(Nieuport 11)戰鬥機將在1架S.E.5戰鬥機的帶領下進行空中分列式的表演,其中駕駛SE5戰鬥機的飛行員是一名皇家加拿大空軍CF-188“大黃蜂”噴氣式戰鬥機的飛行員。

圖片:參加飛行表演的飛行員都曾經是加拿大空軍噴氣式戰鬥機的飛行員。

S.E.5戰鬥機是英國皇家飛機製造廠在一戰時期設計製造先進戰鬥機,是英國可以與“駱駝”戰鬥機媲美的優秀機型,1917年投入戰爭後立刻挽回了空中優勢。

圖片:復原的S.E.5戰鬥機將作為飛行表演的空中領機。

該機機長6.38米,翼展8.11米,機高2.89米,空重639千克,最高速度222千米/小時,比上面介紹的“幼崽”戰鬥機快不少,在速度就是戰鬥力的一戰戰鬥機格鬥戰場上擁有極大的優勢。

武器為1挺安裝在機頭的0.303(7.7毫米)前射維克爾斯機槍,並安裝有螺旋槳同步器,可以穿透螺旋槳向前射擊,另外飛機機翼上方還有一挺0.303(7.7毫米)路易斯機槍,兩挺機槍的火力在當時是比較強的。此外,機翼下還能夠攜帶4枚25磅炸彈。

圖片:拆解後準備裝上CC-177“環球霸王”III戰略運輸機的S.E.5戰鬥機。

飛行表演的主力是4架Nieuport 11戰鬥機。這種飛機國內一般翻譯為紐波特 11型戰鬥機,與上面的兩種英制戰鬥機不同,這是一戰期間法國研製的一種戰鬥機,紐波特11和其發展型紐波特17是一戰中法制戰鬥機的傑出代表。

圖片:在機場等待裝機的加拿大紐波特 11戰鬥機。

看起來弱小單薄、實則機敏強悍的紐波特戰鬥機是一戰前半段協約國真正的空戰利器。幾乎每一個飛過這種法國飛機的人部為其特性所傾倒:速度極快,操控靈敏,爬升迅速。

圖片:輕巧的紐波特 11戰鬥機只要幾個人就能夠搬進戰略運輸機的貨倉。

事實上,除了翼間支撐杆不太牢固等個別問題外,它幾乎算得上是那個時代的一種完美設計。在設計師的不斷推動下,眾多基於相同平臺的改進型共同組成了龐人的紐波特飛機家族,它們被讚譽為“紐波特王朝”,光紐波特 11型戰鬥機就生產了7600架。

圖片:第一架紐波特 11戰鬥機被固定進了CC-177戰略運輸機的貨倉內。

如果說其中的基礎設計紐波特 11戰鬥機是開山之作,它同令協約國一度極為憂慮的福克單翼機勉強打了個平手的話;那麼其後續機型紐波特 17,則是福克單翼機黃金時期的終結者。

圖片:一戰飛機非常輕巧,一個人就能夠拖動一架紐波特 11戰鬥機。

紐波特 11戰鬥機的機翼設計採用了上機翼比下機翼闊,上下機翼以V形支柱連接的結構,這樣的設計兼備了雙翼機的轉彎靈活性和單翼機的高速度,被稱為“一翼半”。

該機機長5.8米,翼展7.55米,機高2.4米,空重344千克,最高速度156千米/小時,升限4600米,武器是1挺架在機翼上方的8毫米霍奇克斯M1914重機槍或0.303(7.7毫米)劉易士機槍。

圖片:準備裝運的紐波特 11戰鬥機,可以看到其經典的“一翼半”設計,即上機翼比下機翼寬。

這7架空重僅300~600多千克的小飛機,7架加起來也才只有3噸不到,這個重量對於最大裝載能力超過70噸的CC-177戰略運輸機來說簡直就是九牛一毛。

從2006年起,加拿大先後向波音公司購買了5架C-17“環球霸王”III戰略運輸機,為了與美軍區分,該機在加拿大的編號是CC-177,就像上面說的加拿大的F/A-18“大黃蜂”戰鬥機的編號是CF-188一樣,這是世界上綜合性能最好的戰略運輸機。

圖片:皇家加拿大空軍CF-188“大黃蜂”戰鬥機護航CC-177“環球霸王”III戰略運輸機。

圖片:裝滿一戰小飛機的CC-177戰略運輸機飛往歐洲。

用現代超大型的軍用運輸機運送一戰時期的戰鬥機去參加戰爭紀念活動,本身就體現了航空技術飛速發展對戰爭和人們生活帶來的巨大變化。而國外高度重視戰爭的紀念和對戰爭重要載體——武器本身的研究和保存,成為了本國歷史和文化中不可分割的一個重要環節。

在這方面,我們也應該予以重視,而不能讓很多具有歷史意義的武器裝備被拋棄在野地裡腐爛!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也應該儘量修復那些功勳戰機,在全國進行巡迴表演,以普及航空文化,這樣的國防教育才更加生動和有效。

圖片:被外國航空愛好者修復並具有飛行能力的中國空軍拉-11戰鬥機。

圖片:維米嶺戰役讓國際認可了加拿大的戰鬥力,最終使加拿大脫離英國統治擁有完全自主權。

1922年,法國政府把維米嶺周圍一平方公里的領土送給加拿大,來感謝加拿大在此戰役中的貢獻和犧牲。現在,屬於加拿大的維米嶺是個戰爭紀念博物館,由退伍軍人部管理。

圖片:加拿大軍隊在維米嶺舉行紀念活動。

皇家加拿大空軍司令邁克爾·胡德中將說:“皇家加拿大空軍非常榮幸能夠在這個重要的紀念活動中進行表演,向那些勇敢作戰並在維米嶺戰役期間犧牲的加拿大戰士致以敬意!”

圖片:位於法國的維米嶺現在建造有一座紀念館,這處紀念館和周圍一平方公里的土地被法國贈送給了加拿大。

這次出動的戰鬥機主要是2架索普維斯“幼崽”(Sopwith Pups)戰鬥機、4架紐波特 11(Nieuport 11)戰鬥機和1架S.E.5戰鬥機,這些都是一戰時期加拿大軍隊使用的主力戰鬥機。

其中,2架索普維斯“幼崽”(Sopwith Pups)戰鬥機將作為地面靜態展示,接受人們的參觀。這些飛機恢復成第746“閃電鷹”中隊的塗裝。

Sopwith Pups戰鬥機國內翻譯為索普維斯“幼崽”戰鬥機,或者叫“小狗”戰鬥機。這是英國索普維斯公司的產品,該公司打造出來一戰協約國中最優秀的戰鬥機“駱駝”。

圖片:加拿大復原的索普維斯“幼崽”(Sopwith Pups)戰鬥機。

索普維斯“幼崽”戰鬥機是該公司製造的一種單座戰鬥機,1916年進入英國陸軍航空隊(當時英國皇家空軍還未成立)和海軍航空兵服役,該機擁有良好的飛行性能特別是機動性,但隨著德國先進戰鬥機的不斷出現,這種飛機到1917年底就開始退出一線,主要作為訓練之用。另外,該機的起降性能非常好,被皇家海軍看中作為航母艦載機的試驗機型。

該機長5.89米,翼展8.08米,高2.87米,空重358千克,最高速度180千米/小時,升限5600米,武器為飛行員前的一挺0.303(7.7毫米)機槍一挺。

圖片:準備裝機的2架索普維斯“幼崽”(Sopwith Pups)戰鬥機,這些飛機將作為靜態展示接受人們的參觀。

除了作為靜態展示的索普維斯“幼崽”(Sopwith Pups)戰鬥機外,4架紐波特 11(Nieuport 11)戰鬥機將在1架S.E.5戰鬥機的帶領下進行空中分列式的表演,其中駕駛SE5戰鬥機的飛行員是一名皇家加拿大空軍CF-188“大黃蜂”噴氣式戰鬥機的飛行員。

圖片:參加飛行表演的飛行員都曾經是加拿大空軍噴氣式戰鬥機的飛行員。

S.E.5戰鬥機是英國皇家飛機製造廠在一戰時期設計製造先進戰鬥機,是英國可以與“駱駝”戰鬥機媲美的優秀機型,1917年投入戰爭後立刻挽回了空中優勢。

圖片:復原的S.E.5戰鬥機將作為飛行表演的空中領機。

該機機長6.38米,翼展8.11米,機高2.89米,空重639千克,最高速度222千米/小時,比上面介紹的“幼崽”戰鬥機快不少,在速度就是戰鬥力的一戰戰鬥機格鬥戰場上擁有極大的優勢。

武器為1挺安裝在機頭的0.303(7.7毫米)前射維克爾斯機槍,並安裝有螺旋槳同步器,可以穿透螺旋槳向前射擊,另外飛機機翼上方還有一挺0.303(7.7毫米)路易斯機槍,兩挺機槍的火力在當時是比較強的。此外,機翼下還能夠攜帶4枚25磅炸彈。

圖片:拆解後準備裝上CC-177“環球霸王”III戰略運輸機的S.E.5戰鬥機。

飛行表演的主力是4架Nieuport 11戰鬥機。這種飛機國內一般翻譯為紐波特 11型戰鬥機,與上面的兩種英制戰鬥機不同,這是一戰期間法國研製的一種戰鬥機,紐波特11和其發展型紐波特17是一戰中法制戰鬥機的傑出代表。

圖片:在機場等待裝機的加拿大紐波特 11戰鬥機。

看起來弱小單薄、實則機敏強悍的紐波特戰鬥機是一戰前半段協約國真正的空戰利器。幾乎每一個飛過這種法國飛機的人部為其特性所傾倒:速度極快,操控靈敏,爬升迅速。

圖片:輕巧的紐波特 11戰鬥機只要幾個人就能夠搬進戰略運輸機的貨倉。

事實上,除了翼間支撐杆不太牢固等個別問題外,它幾乎算得上是那個時代的一種完美設計。在設計師的不斷推動下,眾多基於相同平臺的改進型共同組成了龐人的紐波特飛機家族,它們被讚譽為“紐波特王朝”,光紐波特 11型戰鬥機就生產了7600架。

圖片:第一架紐波特 11戰鬥機被固定進了CC-177戰略運輸機的貨倉內。

如果說其中的基礎設計紐波特 11戰鬥機是開山之作,它同令協約國一度極為憂慮的福克單翼機勉強打了個平手的話;那麼其後續機型紐波特 17,則是福克單翼機黃金時期的終結者。

圖片:一戰飛機非常輕巧,一個人就能夠拖動一架紐波特 11戰鬥機。

紐波特 11戰鬥機的機翼設計採用了上機翼比下機翼闊,上下機翼以V形支柱連接的結構,這樣的設計兼備了雙翼機的轉彎靈活性和單翼機的高速度,被稱為“一翼半”。

該機機長5.8米,翼展7.55米,機高2.4米,空重344千克,最高速度156千米/小時,升限4600米,武器是1挺架在機翼上方的8毫米霍奇克斯M1914重機槍或0.303(7.7毫米)劉易士機槍。

圖片:準備裝運的紐波特 11戰鬥機,可以看到其經典的“一翼半”設計,即上機翼比下機翼寬。

這7架空重僅300~600多千克的小飛機,7架加起來也才只有3噸不到,這個重量對於最大裝載能力超過70噸的CC-177戰略運輸機來說簡直就是九牛一毛。

從2006年起,加拿大先後向波音公司購買了5架C-17“環球霸王”III戰略運輸機,為了與美軍區分,該機在加拿大的編號是CC-177,就像上面說的加拿大的F/A-18“大黃蜂”戰鬥機的編號是CF-188一樣,這是世界上綜合性能最好的戰略運輸機。

圖片:皇家加拿大空軍CF-188“大黃蜂”戰鬥機護航CC-177“環球霸王”III戰略運輸機。

圖片:裝滿一戰小飛機的CC-177戰略運輸機飛往歐洲。

用現代超大型的軍用運輸機運送一戰時期的戰鬥機去參加戰爭紀念活動,本身就體現了航空技術飛速發展對戰爭和人們生活帶來的巨大變化。而國外高度重視戰爭的紀念和對戰爭重要載體——武器本身的研究和保存,成為了本國歷史和文化中不可分割的一個重要環節。

在這方面,我們也應該予以重視,而不能讓很多具有歷史意義的武器裝備被拋棄在野地裡腐爛!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也應該儘量修復那些功勳戰機,在全國進行巡迴表演,以普及航空文化,這樣的國防教育才更加生動和有效。

圖片:被外國航空愛好者修復並具有飛行能力的中國空軍拉-11戰鬥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