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缺鐵不一定貧血,貧血不一定缺鐵

隨著寶寶月齡的增長,很多家長都擔心寶寶貧血。最近發現,身邊不少家長都在積極給孩子補鐵來預防貧血,這樣做真的有效嗎?

缺鐵不一定貧血

鐵的缺乏是指機體總鐵的含量降低,隨著鐵缺乏的程度不同,可以分為鐵減少期、紅細胞生成缺鐵期和缺鐵性貧血。所以,缺鐵不一定就會貧血,缺鐵性貧血是缺鐵最為嚴重的階段,這個時候機體儲存鐵消耗殆盡,不能滿足正常紅細胞生成的需要,如果發展到重度貧血還需要輸血治療。

貧血不一定缺鐵

雖然缺鐵能導致貧血,但是貧血不一定都是缺鐵造成的。貧血是血液中紅細胞的血紅蛋白含量不足的一種疾病。在嬰幼兒時期,常見的貧血類型有:溶血性貧血、營養性貧血和感染性貧血、外傷造成的貧血等。鐵、葉酸和維生素B12等營養素的缺乏都會引起營養性貧血,但最常見的還是缺鐵性貧血。當寶寶出現貧血信號時,家長要帶寶寶去醫院及時查明貧血的原因,

才能對症下藥。

不貧血時也要注意補鐵

有的家長平時不注意補鐵,覺得只要沒貧血就說明不缺鐵。這種觀點是不正確的。從鐵吸收不足,到鐵儲備減少,到身體中的鐵被耗竭,再到出現貧血,通常要3-4個月。這是因為紅細胞的更新週期是120天,

發生鐵不足情況後,只有到紅細胞換崗時才表現出貧血。當發生貧血時再補鐵就晚了。

葷素搭配是最好的補鐵方法

“紅糖補鐵”這種說法深入人心,但事實上,100克紅糖含鐵量才1毫克,而中國營養學會推薦9歲以下的寶寶每天應攝入鐵10毫克,所以靠紅糖補鐵是不靠譜的。類似這些不靠譜的補鐵方法還有紅棗補鐵、菠菜補鐵等。

其實,膳食中的鐵分為兩類,其中動物性食物的“血紅素鐵”的吸收利用率較高,

對補鐵最為有益。一般來說,肉類的顏色越紅,其中所含血紅素鐵就越多。心、肝、腎等內臟和動物血當中所含的血紅素鐵最為豐富。相比之下,植物性食品中的鐵是三價鐵,吸收效率普遍較低。但是,很多果蔬中都含有豐富的維生素C,可促進鐵吸收。所以,葷素搭配合理是最好的補鐵方法。

缺鐵性貧血要在醫生指導下治療

寶寶一旦確診為缺鐵性貧血,需要根據貧血的程度進行食療或補充鐵劑。但是鐵劑對胃黏膜有刺激性,所以並不是越多越好,應該在醫生的指導下服用。對於喂藥困難的寶寶,可以採用間斷性小劑量的補鐵法,在兩餐之間服用,每天吃1~2次,連吃2~3個月,一樣可以達到補鐵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