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順豐牽手UPS,佈局海外市場 不過,順豐的圖謀不止於此

順豐控股26日公告稱,其全資子公司與聯合包裹(UPS)的香港子公司聯合包裹運送服務有限公司在香港成立一家股權各半的合資公司,

旨在經營推廣和開發聯合品牌的國際快遞服務。

在順豐將與UPS簽署的《合資協定》以及附屬交易檔《融資協定》中顯示,雙方各占50%的股份,總投資意向為1000萬美金,首期分別投資50萬美金。

順豐方面向《商學院》強調,順豐與UPS公司將是平等的合作夥伴,共同致力於加速跨境貿易發展,解決客戶在國際貿易中的各種需求。

順豐集團希望通過與UPS的合作,進一步完善自身的全球化佈局。根據中國產業資訊網發佈的《2015-2020年中國電商物流行業投資前景及發展戰略研究分析報告》,中國跨境進口電商行業尚處於起步階段,但隨著購買需求和相關政策的利好,預計至2017年中國跨境電商交易規模有望達到8萬億元,在進出口貿易總額中的滲透率將達到23.1%。

龐大的市場空間,讓跨境物流成為物流企業爭相爭奪的空間。

例如圓通通過收購香港上市貨代公司開始佈局跨境物;中通推出中歐跨境航線等等。UPS方面表示,與順豐的合作,將專注於中國跨境運輸,以及電子商務和B2B進出口的物流解決方案。對於UPS而言,希望能夠通過順豐,提升自身在中國的物流體系,而對於順豐而言,通過這種方式,打開順豐在海外的物流市場。

根據國家郵政局的資料,2016年,我國的快遞業務量為313.5億件,

同比增長51.7%,連續6年增速超過50%,不過這種速度會逐漸慢下來。根據《快遞行業十三五規劃》,到2020年,中國的快遞量目標為700億件,即使是按照這樣的速度,未來4年,國內快遞行業的平均年增長率只有22%。跨境電商物流是物流企業的畢經之路。

然而,順豐與UPS的合作,或許有更深層次的意義——降低平臺依賴,與阿裡分庭抗禮。這從順豐這些年的舉措可以看出一些端倪:

2014年,順豐中止與部分淘寶商戶的合作,

不再遞送價格超低的物流件;

2015年,順豐聯合申通、韻達、申通、普洛斯四家物流企業,共同投資創建豐巢科技, “豐巢派”迅速與“菜鳥派”形成競爭,開始搶佔物流配送“最後一公里”。

2016年,天貓宣佈取消與順豐集團的“順豐包郵”合作。這也代表著順豐正式退出了阿裡引導幾家快遞公司成立的菜鳥網路。有業內人士認為,當初順豐是以合夥人身份加入菜鳥,但是之後很多事情被牽著走,

所以也導致了順豐“單飛”的結果。

順豐在試圖“去阿裡化”,降低自己對電商平臺的依賴。

順豐一直標榜自己對電商依賴程度不高。但是事實上,無論是順豐還是“三通一達”,目前訂單主要來自電商平臺,圓通速遞董事長喻渭蛟在接受媒體訪問提到,“三通一達”70%的訂單都來自于電商訂單。而阿裡系的體量,又在電商訂單中占比很高。

為了降低這一比重,順豐開始發展新的業務:自辦電商業務,與阿裡系之外的電商平臺合作,還成立了順豐金融體系。順豐控股在最新披露的《投資者關係活動記錄表》中透露,電商訂單的整體增幅目前在減緩。

事實上,順豐自辦的電商業務經營狀態遠沒有想像中的那般良好。在今年3月順豐控股披露的2016年年報顯示,2015年9月,順豐控股以股權轉讓的方式,將主要從事商品銷售及代理業務的子公司順豐電商相關資產和業務剝離,而被剝離的電商業務,虧損達到8.66億。

對於外界聚焦的順豐的“單飛”相關問題,順豐方面並未給《商學院》記者答覆,但是順豐方面向記者表示,與UPS合作,拓展順豐的海外佈局,為國內外製造企業、貿易企業、跨境電商、以及C端消費者,提供便捷可靠的國際快遞、物流及供應鏈解決方案。順豐將更多的目光放在了企業端。

26日當天,在順豐控股宣佈與UPS合作之後,對於順豐而言是重大利好的消息,在資本市場卻反響平平,26日順豐以小幅下跌的股價收盤。這有些耐人尋味,因為資本的“嗅覺”一向是靈敏的。也許,降低對電商平臺的依賴,順豐的路途依舊漫漫而長遠。

有專家也提出了他們的疑問。東北證券交通運輸與物流行業分析師王曉豔曾經表示,國內快遞行業高速發展的時期已經過了,儘管順豐定位為中高端市場,並且在加大對自動化和資訊化方面的投入,但是成本壓縮的空間會越來越小。在這種背景下,電商之外的訂單量能否支撐起順豐所需要的龐大市場?

跨境電商包括進口和出口兩個方面。目前跨境電商的現狀更多的存在於進口領域,並且主要集中於天貓,京東等平臺。京東擁有自身的物流體系,對於阿裡系,順豐一直在做著去“阿裡化”的動作, UPS在中國國內的市場還有待提升,在這種背景下,順豐的這條“去電商化”的路可謂坎坷而漫長。

阿裡系的菜鳥體系,已經把“三通一達”在內的大大小小物流企業納入囊中,共用物流資料;而京東集團的物流公司正式獨立運營,擁有了更多的經營權和決策權,面向C端開放了更高的許可權……這些電商平臺在自建物流的同時,也在不斷的進行平臺的開放。或者,開放平臺是物流企業的主流趨勢。

在這種背景下,順豐是否還能獨善其身呢?

[掃一掃] 二維碼

IOS版

Android版

[掃一掃] 進入《商學院》微店

獲取商界新鮮資訊、聆聽大佬領導“心經”

揭秘大公司裡的“未可知”

直通全球22家知名商學院校

這是一座開在你身邊的《商學院》

《商學院》已經入駐以下平臺

與阿裡系之外的電商平臺合作,還成立了順豐金融體系。順豐控股在最新披露的《投資者關係活動記錄表》中透露,電商訂單的整體增幅目前在減緩。

事實上,順豐自辦的電商業務經營狀態遠沒有想像中的那般良好。在今年3月順豐控股披露的2016年年報顯示,2015年9月,順豐控股以股權轉讓的方式,將主要從事商品銷售及代理業務的子公司順豐電商相關資產和業務剝離,而被剝離的電商業務,虧損達到8.66億。

對於外界聚焦的順豐的“單飛”相關問題,順豐方面並未給《商學院》記者答覆,但是順豐方面向記者表示,與UPS合作,拓展順豐的海外佈局,為國內外製造企業、貿易企業、跨境電商、以及C端消費者,提供便捷可靠的國際快遞、物流及供應鏈解決方案。順豐將更多的目光放在了企業端。

26日當天,在順豐控股宣佈與UPS合作之後,對於順豐而言是重大利好的消息,在資本市場卻反響平平,26日順豐以小幅下跌的股價收盤。這有些耐人尋味,因為資本的“嗅覺”一向是靈敏的。也許,降低對電商平臺的依賴,順豐的路途依舊漫漫而長遠。

有專家也提出了他們的疑問。東北證券交通運輸與物流行業分析師王曉豔曾經表示,國內快遞行業高速發展的時期已經過了,儘管順豐定位為中高端市場,並且在加大對自動化和資訊化方面的投入,但是成本壓縮的空間會越來越小。在這種背景下,電商之外的訂單量能否支撐起順豐所需要的龐大市場?

跨境電商包括進口和出口兩個方面。目前跨境電商的現狀更多的存在於進口領域,並且主要集中於天貓,京東等平臺。京東擁有自身的物流體系,對於阿裡系,順豐一直在做著去“阿裡化”的動作, UPS在中國國內的市場還有待提升,在這種背景下,順豐的這條“去電商化”的路可謂坎坷而漫長。

阿裡系的菜鳥體系,已經把“三通一達”在內的大大小小物流企業納入囊中,共用物流資料;而京東集團的物流公司正式獨立運營,擁有了更多的經營權和決策權,面向C端開放了更高的許可權……這些電商平臺在自建物流的同時,也在不斷的進行平臺的開放。或者,開放平臺是物流企業的主流趨勢。

在這種背景下,順豐是否還能獨善其身呢?

[掃一掃] 二維碼

IOS版

Android版

[掃一掃] 進入《商學院》微店

獲取商界新鮮資訊、聆聽大佬領導“心經”

揭秘大公司裡的“未可知”

直通全球22家知名商學院校

這是一座開在你身邊的《商學院》

《商學院》已經入駐以下平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