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讀過那麼多絕筆詩,只有陸遊的《示兒》當得起偉大二字

鳥之將死,其鳴也哀;人之將死,其言也善。在面臨死亡的那一刻,即使是大奸大惡之人也會放下一切偽裝,說出讓人或動容、或心酸、或滿含哲理的遺言。

對於文人們來說,有時也會選擇以詩歌的方式留下遺言,

比如李煜的哀傷悔恨,李白的悲憤沉痛,唐伯虎的曠達瀟灑,楊繼盛的忠誠無畏,譚嗣同的大義凜然,無不真情流露。

但是,若要說到偉大二字,我覺得只有陸遊的《示兒》才當得起。因為它沒有停留在個人命運的悲歎和悔恨上,

而是將生命的最後一點光芒為黑暗的現實再次閃亮。

陸遊的一生是純粹的,他對國家的感情是自始至終的。生於南宋偏安之世,陸游對恢復大業矢志不渝、百折不撓,無奈受困於當權者的苟且政策,他只能含恨而終。

1209年的十二月二十九,已八十五歲高齡的陸遊還是沒能活到收復失地的那一天,帶著滿腔的遺憾,他留下了人生最後一首詩:

《示兒》

死去元知萬事空,但悲不見九州同。

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

詩的開頭,陸遊就無奈的承認,人死之後一切皆空,儘管如此,他還是放不下一件事,那就是祖國的恢復大業。雖然感受不到勝利的喜悅,但你們還是一定要告訴我啊。

這首詩的最動人之處就在於這種明知沒有意義,還在徒勞的囑咐,完美詮釋了儒家知識份子“明知不可為而為之”的犧牲精神,目的不在當下,而在於警醒世人。

也許,在生命的最後一刻,陸遊的腦海裡還浮現著“遺民淚盡胡塵裡,南望王師又一年”,還在懷念著“樓船夜雪瓜洲渡,鐵馬秋風大散關”,

還在怒吼著“嗚呼!楚雖三戶能亡秦,豈有堂堂中國空無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