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論道」中國聯通沃視頻李韓:從通信運營商到視頻運營商

2016年的電視新媒體產業飛速發展,已成為媒體傳播的主陣地,產業也需要進一步與時俱進,多元融合,打造新媒體的共贏之道。2017年,將是產業融合加速、合作共贏的關鍵一年。從傳統媒體到新媒體的融合探索,

不僅僅是內容的共用,更是傳播手段、運營思路和技術平臺的深度融合,電視新媒體需要充分融合新技術、新應用,構建新體驗,以滿足用戶的娛樂文化需求為目標,並在進程中實現社會和商業效益的共贏。

2017年5月26日上午,流媒體網舉辦的第13屆電視新媒體產業峰會“大屏2017:產業融合 共贏之道”主論壇上,中國聯通沃視頻廣東聯通數位內容創新發展部總經理李韓進行了《從通信運營商到視頻運營商》的主題演講。

以下為演講全文:

昨天下午我在分論壇四,包包昨天下午幫我們做了一個下午的主持,我昨天下午其實挺感動的,我是第一次參加視頻行業裡比較大規模的聚會,前面參加的都是我們自己內部的或者是行業裡專業性的會議。

在這個場裡我把中國聯通關於視頻業務的一些想法跟大家做一個分享。

昨天主要是以IPTV為主,今天我想集中在手機視頻這一塊,講一下中國聯通在手機視頻是怎麼做的。我的標題是《從通信運營商到視頻運營商》,這個有點絕對,運營商不只是做視頻,運營商也做通訊類相關的事情。但是從我們過去兩三年的體會,我們越來越體會到視頻下一步一定會成為承載各種業務的載體,

如果從這一點上來看,從通信運營商轉變成為視頻運營商我覺得也是可以理解的,所以我就斗膽地用這個主題給大家開場。

現在頻寬越來越寬,資費也越來越便宜,2020年5G也即將到來,那這麼大的頻寬底下跑什麼?毋庸置疑只有視頻能夠佔用。同樣4G網路如果沒有視頻在上面跑,這張網路的價值也沒有什麼意義。

那麼運營商一直在思考,

我們建這個網路上面承載什麼東西?上面承載的東西能夠獲取什麼新的價值?所以我就說了一個比較絕對的話題“運營商就是運營視頻”,當然這個是在4G時代,或者說是在互聯網領域。

從運營商的整個發展過程裡,我們在郵件時代是非常緩慢的,比如說第一代的話音通信,第二代類比數位移動通信,經過了很長時間。但是從2G時代到3G時代其實僅僅經過了不到7、8年時間,

我印象是5年時間,然後到了今天的4G,應該說很快,3、4年時間5G又要到來了。所以運營商的整個發展趨勢越來越快,從原來的十年一代,到過去的五年一代,到今天可能是三年一代。我本身在運營商幹了18年,所以這個過程我也是親身經歷,從最早模擬通信一直到現在,運營商一直做的事情就是基礎業務承載體和創新業務的開放作用。

在2G時代裡,大家更多的都知道我們除了話語之外,還要培育起用戶網以及增值業務,也因為這個逃過了一劫,也就是2000年互聯網泡沫,因為增值業務的發展,短信業務的發展,讓我們互聯網獲得了很少的現金流,支撐起了互聯網的發展。

在3G時代,流量+移動互聯網,這裡有兩個版本,一個是流量到話音,這個我們只用了3年時間。因為3G時代對運營商來講得到了很多,流量上得到了一些收益,也減緩了運營商快速收入變換的壓力。但是從另一個方面,運營商也因為管道化的趨勢,錯失了移動互聯網的機會。大家也會認為運營商在當前運營裡面是不如OTT,這個在2013年的時候我們也非常有體會,大家當時非常清楚,究竟是開放?還是要做移動互聯網?那麼這個事情到了今天已經不用討論了。由於流量的普及,帶動了中國移動互聯網的發展。

下面一個話題就是視頻,這兩年的變化比過去十年的變化快很多,所有運營商裡面做通信的人士都有一個夢想,比如說90年代中期的時候大家就在說以後視頻的通信會是主流,但是到了今天我們才開始找到感覺,到今天為止視頻通信依然還不是最主要的通信方式,但是離這一天應該很近了。

所以我們認為在未來3年裡,應該是視頻如何實現對流量的反轉,並不是流量不重要,而是流量+內容,流量更多成為內容的一部分,來提供服務。運營商從整個運營流量會轉向運營內容,通過內容的經營來實現收入結構的第二次37反轉,這是我們的理解運營商在4G時代要記住3G時代被OTT佔領的經驗,我們在4G和5G時代要借助視頻實現新的反轉,這是我想說的第一個觀點。

第二個觀點是運營商到今天來講已經沒有什麼可選擇的,從經驗資料來看,在3G時代,視頻主要是輔助業務,提升DOU,來填充拉升用戶消費,從而帶來流量收入的增長。但是這兩年裡三大運營商都在將流量的內容做一些打包銷售,我們會將視頻作為一種增值業務來發展,來帶動用戶的二次增收。

但是從去年開始,特別是今年,中國聯通在經營策略上非常明確,我們是以視頻為基礎承載我們的業務,未來我們希望視頻能夠成為我們基礎能力的核心承載,不簡單是以內容為主的視頻,我們理解的視頻更多是基礎能力的承載,包括資訊傳遞、生活方式、通信模式、商務方式,都會用視頻的方式承載。

從這個角度出發的話,如果3G時代是流量單賣的話,當前是流量+內容組合賣,未來是流量+內容+能力組合賣,那視頻將成為運營商基礎能力。

具體而言運營商在這個過程裡獲取了什麼價值?或者行業在這個裡面獲取了什麼價值?

我想在2015—2017年依然是流量的價值,使用者對視頻的消費填充了運營商對流量的價值,運營商在這個過程裡得到了用戶黏性的增長,得到ARPU值的提升,也得到了DOU的提升,這是一個層面。

未來兩年,在視頻還沒有徹底成為基礎能力之前,運營商將流量和內容進一步組合銷售來獲取內容價值。那麼到2019年我們相信整個視頻將會成為中國所有資訊和通信行業承載的基礎,到了那時候整個行業價值就會凸顯出來,所以我們認為視頻將會成為未來價值增長的關鍵引擎。

那麼大家就會問了,剛才說的是視頻的必要性,大家就會問運營商究竟能不能做好視頻?這個問題也是大家一直糾結的。比方說到現在為止我們運營商一直在問自己能不能做好移動互聯網?那今天大家又會問運營商能不能做好視頻?在當前行業裡存在BAT以及眾多視頻巨頭,運營商能不能做好視頻?

我覺得首先運營商在視頻方面有一些天然的優勢,比如說我們看視頻的三座大山,第一是內容、第二是頻寬伺服器的成本、第三是流量獲取的成本,我覺得這是三個基礎的大山,這是很現實的。解決這三座大山以後,才能去解決後面用戶運營和獲取用戶的收益。

但是到現在為止這三座大山讓絕大部分視頻公司處於虧損狀態,真正盈利的我印象裡沒有幾家。那對運營商來講認識到自己的問題以後,應該說是具備一定天然優勢,我們總結了一下有五個優勢:

1、強大網路能力;這一點毋庸置疑,用戶手機上網都在運營商手上,我們的網路頻寬資源,我們CDN覆蓋能力,覆蓋到全國,細分到每一個城市甚至每一個區縣。我們也可以讓使用者在訪問我們自己視頻的時候,達到路徑最短,也就是體驗會上來,這是網路優勢;

2、內容整合;雖然運營商在體制上不能很大規模的用資本的方式獲取內容,但是可以通過一些產業鏈整合的方式,和一些面對客戶級的資源的視頻整合方式來獲取更多的視頻,和行業上下游的視頻以及分類的視頻內容;

3、豐富觸點;也就是大家說的引流的成本,我想在運營商裡基本不存在,因為運營商每天會有大量跟用戶接觸各種線上線下的機會,以及我們線上上通過大資料獲取的創造出來的用戶的交互的觸點。

4、視頻細分市場;這是運營商天然跟客戶接觸的優勢,可以將用戶細分到校園、場園等等每一個人群,並且可以做個性化的解決方案;

5、大數據;互聯網上的大資料是基於APP為主的大資料,運營商的大資料可以綜合結合APP和周邊APP的使用者資料來進行大資料的運營。

歸結來講,我們認為運營商是有必要、有條件、有能力、有前途做好自有視頻入口的。既然視頻是基礎業務,我們也沒有路可退,那麼要做就要具備相應能力,具備相應能力之後也要考慮商業能力在哪裡,這個是第一部分,我們的觀點。

第二部分,我們的實踐。

在過去一年裡,我們在去年的5月17日,廣東的同事提出的沃TV,然後通過集團領導迅速升級到集團平臺,現在正式運營的是沃視頻,沃視頻是我們從廣東走向全國的平臺,現在也是集團全國自有視頻的基地。

視頻雖然是一個用戶端,但視頻既然作為一種基礎業務,我們就不會把它當成一個用戶端,而是要把它作為一個視頻平臺來打造。所以我們認為我視頻不應該僅僅是一個APP,應該承載更多的內容,我們在這裡歸結了五個更,大致的內容首先第一個沃視頻必須是一個融合平臺,而不是一個簡單的視頻終端,視頻終端應該是一個入口,這是我們的第一個觀點。

第二個觀點要結合運營商的五大優勢,要實現更輕的體驗,更快的切換、更全的場景和行業用途、更爽的用戶體驗門檻也就是低門檻,也就是更好的大資料雲因,這個東西會細化到我們的運營過程裡,我們希望將沃視頻打造成為我們自己在視頻經營理的核心基礎能力,如果定位在這個角度來看,行業裡所有合作夥伴都可以過來跟我們一起合作,一起往前走。

在過去一周年裡,去年11月份到現在半年時間裡我們做到用戶突破1200萬,1200萬對於互聯網來講是很小的用戶,但是對於運營商來講是一個很有體會的資料。我們看到去年5月17日到今年5月18日,我們也開始大資料的運營,包括我們在論壇上也跟大家分享我們在這個過程裡的體會,還是蠻有感觸的。

這裡面就有一個觀點,如果說沃視頻還能講出一點特點,我個人認為這是中國聯通第一個完全自己研發的互聯網產品,我們整個視頻除了底層CDN用的是廠家設備,所有後臺伺服器和大資料都是自己研發的,我想在運營商裡很少有這種案例,自己去做一個互聯網的產品。那麼為什麼這樣來看?我認為有一個觀點,首先運營商要做互聯網產品就必須要懂互聯網,如果不懂互聯網你做出來的產品一定是不符合互聯網規律的。

那麼要懂互聯網最好的方式是自己身處其中,也就是要把自己當成是一個互聯網團隊來打造。所以從一開始,從去年年初開始,我們就成立了一個團隊自己在做,在做的過程裡我們非常有感觸,在整個過程裡我們已經具備了一支完全互聯網的團隊來做。如果運營商懂得互聯網的套路、方法和能力,我相信運營商會用互聯網的方式把它發揮起來。所以通過自主研發,我們能夠建立好電信級的穩定產品,通過自主研發我們能夠把互聯網基礎管道能力互聯網化,能夠將我們強大的客戶服務能力互聯網化,也能夠將我們強大產業鏈整合能力,通過自己研發的方式,能夠把這些優勢徹底的在互聯網上釋放出來,到了這一步以後大家就不會感覺到運營商就是一張皮或者是一個管道,最後一句話是用互聯網的水準,走自己的路潛心做好客戶級視頻,以客戶視頻勻速構建全新的運營商產品體系,打造全視頻生態的目標。

沃視頻核心特點在這裡,希望大家可以跟大家用共同語言來溝通。

昨天我在分論壇上也說了這個資訊,今天借助主論壇也說一下這個資訊,今年5月18日我們發佈了大視頻產業聯盟,這張PPT裡我們講了整個廣東聯通,我想下一步中國聯通也會走出管道,開放最大的力度跟產業鏈上下游夥伴一起合作。

第一個我們做沃視頻並不代表我們排斥其他的APP,另一個能力開放是管道能力開放,面向主流視頻的APP開放。

我們在去年11月份推出視頻運營場,一天1塊錢包10G的流量,也就是一天1塊錢可以把主流的視頻都看完,以及場景化的視頻流量包比如說地鐵包、機場包,這是我們的第一個能力,管道能力開放,這一塊歡迎各位互聯網的以及在座OTT的合作夥伴,歡迎大家加入進來,讓你們的使用者可以沒有門檻看視頻,這是第一個能力開放。

第二個能力是面向終端能力開放,我們去年做了視頻手機,專門針對手機終端開放整個視頻能力,將沃視頻的能力和手機終端捆綁起來,讓我們的手機疊加視頻的賣點,可以包裝視頻手機一起銷售,這個是終端能力開放。

第三個能力是網路能力開放,也是我們集團在5月18日發佈的“暢視計畫”,我們可以實現主流APP標清碼流全部可以觀看。

第四個平臺能力開放,昨天我們發佈了沃視訊卡產品,我們會通過車載屏、智慧音響、廣告屏、PAD等等智慧終端機,推出沃視頻專用卡,將CDN能力和流量能力疊加起來,讓各種屏能夠實現移動式的連接,有興趣的話大家可以一起聊一下,台下也有很多夥伴做了很多硬體,我相信這些硬體可以跟沃視頻進行深度融合。

第五個是內容開放能力,運營商的計費點和運營商的管道能力,對於用戶的運營還是有很大的好處。

第六個是4K能力開放,這個是如何開放這個地區活躍的視頻內容來進行合作。

昨天我們開放了沃視頻的“技術創新聯盟、內容創新聯盟和終端應用聯盟”,歡迎大家加入進來,這是我的演講,最後我用沃視頻的口號,重新定義你的視界,讓大家看到不一樣的視界,謝謝大家!

還要培育起用戶網以及增值業務,也因為這個逃過了一劫,也就是2000年互聯網泡沫,因為增值業務的發展,短信業務的發展,讓我們互聯網獲得了很少的現金流,支撐起了互聯網的發展。

在3G時代,流量+移動互聯網,這裡有兩個版本,一個是流量到話音,這個我們只用了3年時間。因為3G時代對運營商來講得到了很多,流量上得到了一些收益,也減緩了運營商快速收入變換的壓力。但是從另一個方面,運營商也因為管道化的趨勢,錯失了移動互聯網的機會。大家也會認為運營商在當前運營裡面是不如OTT,這個在2013年的時候我們也非常有體會,大家當時非常清楚,究竟是開放?還是要做移動互聯網?那麼這個事情到了今天已經不用討論了。由於流量的普及,帶動了中國移動互聯網的發展。

下面一個話題就是視頻,這兩年的變化比過去十年的變化快很多,所有運營商裡面做通信的人士都有一個夢想,比如說90年代中期的時候大家就在說以後視頻的通信會是主流,但是到了今天我們才開始找到感覺,到今天為止視頻通信依然還不是最主要的通信方式,但是離這一天應該很近了。

所以我們認為在未來3年裡,應該是視頻如何實現對流量的反轉,並不是流量不重要,而是流量+內容,流量更多成為內容的一部分,來提供服務。運營商從整個運營流量會轉向運營內容,通過內容的經營來實現收入結構的第二次37反轉,這是我們的理解運營商在4G時代要記住3G時代被OTT佔領的經驗,我們在4G和5G時代要借助視頻實現新的反轉,這是我想說的第一個觀點。

第二個觀點是運營商到今天來講已經沒有什麼可選擇的,從經驗資料來看,在3G時代,視頻主要是輔助業務,提升DOU,來填充拉升用戶消費,從而帶來流量收入的增長。但是這兩年裡三大運營商都在將流量的內容做一些打包銷售,我們會將視頻作為一種增值業務來發展,來帶動用戶的二次增收。

但是從去年開始,特別是今年,中國聯通在經營策略上非常明確,我們是以視頻為基礎承載我們的業務,未來我們希望視頻能夠成為我們基礎能力的核心承載,不簡單是以內容為主的視頻,我們理解的視頻更多是基礎能力的承載,包括資訊傳遞、生活方式、通信模式、商務方式,都會用視頻的方式承載。

從這個角度出發的話,如果3G時代是流量單賣的話,當前是流量+內容組合賣,未來是流量+內容+能力組合賣,那視頻將成為運營商基礎能力。

具體而言運營商在這個過程裡獲取了什麼價值?或者行業在這個裡面獲取了什麼價值?

我想在2015—2017年依然是流量的價值,使用者對視頻的消費填充了運營商對流量的價值,運營商在這個過程裡得到了用戶黏性的增長,得到ARPU值的提升,也得到了DOU的提升,這是一個層面。

未來兩年,在視頻還沒有徹底成為基礎能力之前,運營商將流量和內容進一步組合銷售來獲取內容價值。那麼到2019年我們相信整個視頻將會成為中國所有資訊和通信行業承載的基礎,到了那時候整個行業價值就會凸顯出來,所以我們認為視頻將會成為未來價值增長的關鍵引擎。

那麼大家就會問了,剛才說的是視頻的必要性,大家就會問運營商究竟能不能做好視頻?這個問題也是大家一直糾結的。比方說到現在為止我們運營商一直在問自己能不能做好移動互聯網?那今天大家又會問運營商能不能做好視頻?在當前行業裡存在BAT以及眾多視頻巨頭,運營商能不能做好視頻?

我覺得首先運營商在視頻方面有一些天然的優勢,比如說我們看視頻的三座大山,第一是內容、第二是頻寬伺服器的成本、第三是流量獲取的成本,我覺得這是三個基礎的大山,這是很現實的。解決這三座大山以後,才能去解決後面用戶運營和獲取用戶的收益。

但是到現在為止這三座大山讓絕大部分視頻公司處於虧損狀態,真正盈利的我印象裡沒有幾家。那對運營商來講認識到自己的問題以後,應該說是具備一定天然優勢,我們總結了一下有五個優勢:

1、強大網路能力;這一點毋庸置疑,用戶手機上網都在運營商手上,我們的網路頻寬資源,我們CDN覆蓋能力,覆蓋到全國,細分到每一個城市甚至每一個區縣。我們也可以讓使用者在訪問我們自己視頻的時候,達到路徑最短,也就是體驗會上來,這是網路優勢;

2、內容整合;雖然運營商在體制上不能很大規模的用資本的方式獲取內容,但是可以通過一些產業鏈整合的方式,和一些面對客戶級的資源的視頻整合方式來獲取更多的視頻,和行業上下游的視頻以及分類的視頻內容;

3、豐富觸點;也就是大家說的引流的成本,我想在運營商裡基本不存在,因為運營商每天會有大量跟用戶接觸各種線上線下的機會,以及我們線上上通過大資料獲取的創造出來的用戶的交互的觸點。

4、視頻細分市場;這是運營商天然跟客戶接觸的優勢,可以將用戶細分到校園、場園等等每一個人群,並且可以做個性化的解決方案;

5、大數據;互聯網上的大資料是基於APP為主的大資料,運營商的大資料可以綜合結合APP和周邊APP的使用者資料來進行大資料的運營。

歸結來講,我們認為運營商是有必要、有條件、有能力、有前途做好自有視頻入口的。既然視頻是基礎業務,我們也沒有路可退,那麼要做就要具備相應能力,具備相應能力之後也要考慮商業能力在哪裡,這個是第一部分,我們的觀點。

第二部分,我們的實踐。

在過去一年裡,我們在去年的5月17日,廣東的同事提出的沃TV,然後通過集團領導迅速升級到集團平臺,現在正式運營的是沃視頻,沃視頻是我們從廣東走向全國的平臺,現在也是集團全國自有視頻的基地。

視頻雖然是一個用戶端,但視頻既然作為一種基礎業務,我們就不會把它當成一個用戶端,而是要把它作為一個視頻平臺來打造。所以我們認為我視頻不應該僅僅是一個APP,應該承載更多的內容,我們在這裡歸結了五個更,大致的內容首先第一個沃視頻必須是一個融合平臺,而不是一個簡單的視頻終端,視頻終端應該是一個入口,這是我們的第一個觀點。

第二個觀點要結合運營商的五大優勢,要實現更輕的體驗,更快的切換、更全的場景和行業用途、更爽的用戶體驗門檻也就是低門檻,也就是更好的大資料雲因,這個東西會細化到我們的運營過程裡,我們希望將沃視頻打造成為我們自己在視頻經營理的核心基礎能力,如果定位在這個角度來看,行業裡所有合作夥伴都可以過來跟我們一起合作,一起往前走。

在過去一周年裡,去年11月份到現在半年時間裡我們做到用戶突破1200萬,1200萬對於互聯網來講是很小的用戶,但是對於運營商來講是一個很有體會的資料。我們看到去年5月17日到今年5月18日,我們也開始大資料的運營,包括我們在論壇上也跟大家分享我們在這個過程裡的體會,還是蠻有感觸的。

這裡面就有一個觀點,如果說沃視頻還能講出一點特點,我個人認為這是中國聯通第一個完全自己研發的互聯網產品,我們整個視頻除了底層CDN用的是廠家設備,所有後臺伺服器和大資料都是自己研發的,我想在運營商裡很少有這種案例,自己去做一個互聯網的產品。那麼為什麼這樣來看?我認為有一個觀點,首先運營商要做互聯網產品就必須要懂互聯網,如果不懂互聯網你做出來的產品一定是不符合互聯網規律的。

那麼要懂互聯網最好的方式是自己身處其中,也就是要把自己當成是一個互聯網團隊來打造。所以從一開始,從去年年初開始,我們就成立了一個團隊自己在做,在做的過程裡我們非常有感觸,在整個過程裡我們已經具備了一支完全互聯網的團隊來做。如果運營商懂得互聯網的套路、方法和能力,我相信運營商會用互聯網的方式把它發揮起來。所以通過自主研發,我們能夠建立好電信級的穩定產品,通過自主研發我們能夠把互聯網基礎管道能力互聯網化,能夠將我們強大的客戶服務能力互聯網化,也能夠將我們強大產業鏈整合能力,通過自己研發的方式,能夠把這些優勢徹底的在互聯網上釋放出來,到了這一步以後大家就不會感覺到運營商就是一張皮或者是一個管道,最後一句話是用互聯網的水準,走自己的路潛心做好客戶級視頻,以客戶視頻勻速構建全新的運營商產品體系,打造全視頻生態的目標。

沃視頻核心特點在這裡,希望大家可以跟大家用共同語言來溝通。

昨天我在分論壇上也說了這個資訊,今天借助主論壇也說一下這個資訊,今年5月18日我們發佈了大視頻產業聯盟,這張PPT裡我們講了整個廣東聯通,我想下一步中國聯通也會走出管道,開放最大的力度跟產業鏈上下游夥伴一起合作。

第一個我們做沃視頻並不代表我們排斥其他的APP,另一個能力開放是管道能力開放,面向主流視頻的APP開放。

我們在去年11月份推出視頻運營場,一天1塊錢包10G的流量,也就是一天1塊錢可以把主流的視頻都看完,以及場景化的視頻流量包比如說地鐵包、機場包,這是我們的第一個能力,管道能力開放,這一塊歡迎各位互聯網的以及在座OTT的合作夥伴,歡迎大家加入進來,讓你們的使用者可以沒有門檻看視頻,這是第一個能力開放。

第二個能力是面向終端能力開放,我們去年做了視頻手機,專門針對手機終端開放整個視頻能力,將沃視頻的能力和手機終端捆綁起來,讓我們的手機疊加視頻的賣點,可以包裝視頻手機一起銷售,這個是終端能力開放。

第三個能力是網路能力開放,也是我們集團在5月18日發佈的“暢視計畫”,我們可以實現主流APP標清碼流全部可以觀看。

第四個平臺能力開放,昨天我們發佈了沃視訊卡產品,我們會通過車載屏、智慧音響、廣告屏、PAD等等智慧終端機,推出沃視頻專用卡,將CDN能力和流量能力疊加起來,讓各種屏能夠實現移動式的連接,有興趣的話大家可以一起聊一下,台下也有很多夥伴做了很多硬體,我相信這些硬體可以跟沃視頻進行深度融合。

第五個是內容開放能力,運營商的計費點和運營商的管道能力,對於用戶的運營還是有很大的好處。

第六個是4K能力開放,這個是如何開放這個地區活躍的視頻內容來進行合作。

昨天我們開放了沃視頻的“技術創新聯盟、內容創新聯盟和終端應用聯盟”,歡迎大家加入進來,這是我的演講,最後我用沃視頻的口號,重新定義你的視界,讓大家看到不一樣的視界,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