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日軍最痛恨的兵工廠,抗戰生產全國一半的武器,廠長為國終身未娶

相信大家對中正式步槍、7.92毫米仿捷克式輕機槍、輪式120毫米迫擊炮、改進後的高射機關槍等抗戰武器都不太陌生。

然而當時中國軍人使用的這些“完美武器”都跟一家兵工廠有著不解之緣,這家兵工廠就是金陵兵工廠。

金陵兵工廠的前身是金陵機器製造局,創建於1865年,它是晚清洋務運動期間清廷創辦的四大兵工廠之一。(四大兵工廠:金陵機器製造局、上海江南機器製造局、福州船政局、天津機器製造局)李鴻章在世的時候,

金陵機器製造局有過一段時間的輝煌,但是隨著他的去世,這家兵工廠開始走向沒落。

1927年當北伐軍攻克南京之後,有一個人來到金陵機器製造局出任工務科廠,此人就是李承幹。李承幹於光緒三十一年官費赴日本留學,辛亥革命後輟學回國,但是不久之後又再次來到日本留學,

進入東京帝國大學電器機械科學習,也正是這段時間的學習讓他為後來擔任金陵兵工廠的廠長奠定了基礎。

1928年,金陵機器製造局改名“金陵兵工廠”,李承幹出任廠長,隨即他提出了“厘定法規以明職責,革除陋習以防中飽,慎選材料以合規格,改善工作方法提高產品品質,礫碗員工研究,擴大工餘教育,以培養其品格知識,改善員工生活,以勉其精誠合作”的開工廠方針,

經過多年努力金陵兵工廠成績斐然。

當時的金陵兵工廠主要生產7.92毫米馬克沁重機搶、82毫米迫擊炮及炮彈,7.92毫米尖圓頭機步槍及槍彈等十八個品種的武器。1937年盧溝橋事變爆發後,金陵兵工廠作為國民黨的武器裝備製造機構,

很自然成為了日軍轟炸的目標,尤其是上海淪陷之後南京岌岌可危,就在這時李承幹立即做出西遷兵工廠的決定。

1937年11月,金陵兵工廠正式開西遷之路。兵工廠遷到重慶之後,李承幹先後購買重慶江北已經停辦的絲廠與火柴廠廠址, 並著手修繕廠房開始生產。由於新廠條件極其簡陋,單身職工500余人擠住在絲廠靠近江邊的一個舊倉庫樓上,同為單身的廠長李承也和大家一起在此墊穀草睡地板。

1938年3月1日,兵工廠正式恢復生產,並改名更為第21兵工廠。當時正是抗日戰爭時期,兵工廠通過擴建分廠,以及接收其他兵工廠等措施,規模不斷擴大,形成了16個生產單位,共生產19個軍工品種,主要產品有馬克沁重機槍、捷克式輕機槍、82迫擊炮、中正式步槍等。

整個抗戰期間,兵工廠在李承幹的帶領下共馬克沁重機槍1.8萬挺、捷克式輕機槍1.1萬挺、中正式步槍8.6萬支、漢式步槍21萬支、82迫擊炮彈320萬顆、82黃磷彈17萬顆、黃磷手榴彈31萬顆以及其它產品若干,產量約占全國兵工廠武器總產量的60%,單是步槍,每個月的產量就可裝備一個師,兵工廠為抗戰的勝利做出了巨大貢獻。也正是生產了如此多的武器,這家兵工廠讓日軍極其痛恨,多次對其進行轟炸。

而作為廠長李承幹,全身心地投入在兵工廠上,一身未曾娶妻。不僅如此,在擔任廠長的17年時間裡,雖然軍校由少將升至中將軍銜,但是依舊堅持潔身自好,清廉平淡,離任廠長時所攜帶的物品只有幾個裝衣服和書籍的舊肥皂箱。

整個抗戰期間,兵工廠在李承幹的帶領下共馬克沁重機槍1.8萬挺、捷克式輕機槍1.1萬挺、中正式步槍8.6萬支、漢式步槍21萬支、82迫擊炮彈320萬顆、82黃磷彈17萬顆、黃磷手榴彈31萬顆以及其它產品若干,產量約占全國兵工廠武器總產量的60%,單是步槍,每個月的產量就可裝備一個師,兵工廠為抗戰的勝利做出了巨大貢獻。也正是生產了如此多的武器,這家兵工廠讓日軍極其痛恨,多次對其進行轟炸。

而作為廠長李承幹,全身心地投入在兵工廠上,一身未曾娶妻。不僅如此,在擔任廠長的17年時間裡,雖然軍校由少將升至中將軍銜,但是依舊堅持潔身自好,清廉平淡,離任廠長時所攜帶的物品只有幾個裝衣服和書籍的舊肥皂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