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淞滬會戰,看看日本人怎麼評價中國軍隊的!

淞滬會戰爆發於1937年8月13日,中國軍隊投入80余萬人,死傷30萬人,日軍投入30萬餘人,死傷4萬餘人,是抗日戰爭時期規模最大、戰鬥最慘烈的戰役。淞滬會戰,粉碎了日本制定3個月征服中國的狂妄計畫。

蘇州河南岸戰役是淞滬會戰最後一次大戰役,稅警總團、第36師、第87師、第88師等死守蘇州河南岸陣地,這些部隊憑藉著周邊建築物、工廠、修建的十多處鋼筋混凝土碉堡和蘇州河打算拼到最後。

據稅警總團老兵陳懷禮回憶,日軍受到中國守軍打擊後,又依靠增援部隊再度發動進攻。蘇州河兩岸槍炮齊鳴,50多米寬的河面被燃燒的烈火燒紅了!”

入夜,日軍在周家橋一帶架浮橋偷渡,與駐守的軍稅警總團激戰。敵軍炮火異常猛烈,掩護步兵渡河,陣地被日軍突破。日軍增援部隊不斷登岸,雙方巷戰,

逐屋爭奪,幾度肉搏,血流成河!”戰鬥持續一天一夜,稅警總團陣亡2000多人,當天天降大雨,戰場血水、雨水匯流成河。”

其中36師一部全軍覆沒,

日軍 《步兵第三十四聯隊史》這樣記載到:“蘇州河一戰,中國軍在炮擊和被破壞的陣地中一步不退,以捨身的戰法死守火力點。薛家墅陣地掃蕩時,未被破壞的三個堅固的水泥制碉堡內,數十名士兵甯死不降,以手榴彈對抗,最後全員戰死在蘇州河。其勇敢戰鬥不亞于我官兵。聯隊正面之敵遺棄屍體數量在一千九百五十具,俘虜只有重傷不能動彈的士兵一名。

淞滬會戰雖以國軍失敗撤離上海而告終,但向世人展示了中國人民保家衛國、視死如歸的民族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