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水滸隱藏最深的人是誰?地位曾比宋江還高,後臺或是大奸臣高俅!

文:立早閒人(白馬晉一原創團隊成員)

梁山的第一任老大王倫,絕非泛泛之輩,更不是那種扶不上牆的爛泥一砣,能以書生意氣嘯聚山林,建立起一塊反抗北宋朝廷根據地。特別是王倫敢獨自一人帶著杜遷到梁山落草,

僅靠兩雙手白手起家,聚起七八百號人,實屬不易。

更何況,王倫憑自己的本事,把這七八百號純業餘,非專業的隊伍訓練成旗鼓完備,陣仗整齊,號令分明,前有哨探,後有大營,讓官差捕盜不敢特接近,不敢正眼瞧。即便上頭下死命令進山緝捕逃犯,也是冒著丟命,硬得頭皮進山,次次都是嚇得屁滾尿流。可見,王倫還是比較有能力,不是一個靠資格,

憑經驗吃飯的人。

王倫不僅有能力,還有遠見。

一個手無縛雞之力的落第秀才,領著幾個武藝低下的人,僅憑七八百不諳軍事的雜牌中的雜牌,就能讓“官軍近他不得”。即使王倫佔據天時地利人和,憑杜遷、宋萬、朱貴這三人,再加上那七八百號小嘍羅,

也敢對抗強大的北宋政府,單單汴京就有禁軍八十萬。

由此可見,不是官軍近梁山不得,而是梁山有上面人罩著,根本就沒有官兵襲擾。即便迫不得已非得進山抓捕逃犯,也是事先打好招呼,而後再做做樣子,走走過場。

我曾做過一個大膽的推測,王倫背後靠山就是宋徽宗時期掌握兵權的高俅一派。自然鮮有官兵上梁山圍剿占山為王,落草這寇,攔路搶劫,殺人越貨的強盜。

原因有四:

其一,王倫懂得鑽營,攀上高俅這樣的大靠山。

不管是亂世英雄出四方還是亂世英雄來闖蕩,一句話就是有槍就是草頭王,沒槍就是水下羊。王倫畢竟讀過書,考過科舉,深知樹大好乘涼這個千年不變的硬道理及有槍就是草頭王的人生信條。

柴進雖是富甲一方的大富翁,畢竟是個無權無勢的平頭老百姓。相對于手握兵權的高俅而言,柴進就是個坐吃祖上餘萌的,哪有資本跟高俅爭高低。王倫早就琢磨透這些人生道理,才會想方設法攀上高俅這棵大樹,以求得水泊梁山的平安;

其二,王倫本事一般,成不了氣候,很讓高俅放心。

林沖未上山之前,梁山人員成份很簡單,文弱書生王倫加上三個頭腦簡單,

機械聽命于王倫的杜遷宋萬朱貴,還有七八號只求溫飽的農民。這些人一心就想得“大秤分金銀,大碗吃酒肉”,根本就沒奢求有朝一日能飛黃騰達,封侯拜相,光宗耀祖。王倫在梁山採取無為而治,只圖在梁山一畝三分地上搞創收,沒有大志向,反倒落得清淨,何必朝廷下大力氣來清繳。為此,王倫主政梁山的思路很符合高俅用人理念;

其三,梁山的地理環境。

宋朝行政區劃,實行州、縣二級制。同時在地方設置路,路是直轄于中央並高於府、州、軍、監的一級監察區。徽宗時期共有24路,梁山所在地屬於京東路,是都城汴梁的東面屏障,這一路直通關東,屬於前敵大後方。在京城附近盤踞一支七八百人的准軍事力量,宋徽宗或許不知道,掌管軍權的高俅一定瞭若指掌。然而,王倫卻能在汴梁附近生存多年,沒有高俅一線的暗中保護,早就被朝廷剿滅;

其四,北宋的兵役制度。

北宋實行募兵制,軍隊管理調度三權分立,特別是徽宗時期,國防武裝私有化,各方勢力紛紛建立起自己的武裝,一來可自保二來可建立軍功,以圖改換門庭, 封妻蔭子。因此,水泊梁山就是高俅一派秘密建立的武裝據點之一。這支力量,對朝廷的政治分野起到牽制作用。

王倫,雖是百無一用,卻是個有遠見的寨主,深入研究宋朝行政區劃和兵役制度,及時摸清高俅用人理念,緊跟高俅的步伐,確保梁山在夾縫中生存下來,並逐步發展壯大。

其三,梁山的地理環境。

宋朝行政區劃,實行州、縣二級制。同時在地方設置路,路是直轄于中央並高於府、州、軍、監的一級監察區。徽宗時期共有24路,梁山所在地屬於京東路,是都城汴梁的東面屏障,這一路直通關東,屬於前敵大後方。在京城附近盤踞一支七八百人的准軍事力量,宋徽宗或許不知道,掌管軍權的高俅一定瞭若指掌。然而,王倫卻能在汴梁附近生存多年,沒有高俅一線的暗中保護,早就被朝廷剿滅;

其四,北宋的兵役制度。

北宋實行募兵制,軍隊管理調度三權分立,特別是徽宗時期,國防武裝私有化,各方勢力紛紛建立起自己的武裝,一來可自保二來可建立軍功,以圖改換門庭, 封妻蔭子。因此,水泊梁山就是高俅一派秘密建立的武裝據點之一。這支力量,對朝廷的政治分野起到牽制作用。

王倫,雖是百無一用,卻是個有遠見的寨主,深入研究宋朝行政區劃和兵役制度,及時摸清高俅用人理念,緊跟高俅的步伐,確保梁山在夾縫中生存下來,並逐步發展壯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