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鬥魚CEO張文明:去年營收10多億,今年重點是加大商業化盈利

本文由今日網紅出品

----------------------------------

“大家好,我是鬥魚顏值板塊的主播嬌妹兒,我的房間號是761727,大家可以來直播間找我聊天哦。”主播們火熱的表演將江灘點燃,數十萬名水友如同朝聖般前來,

只為一睹主播真容。

5月28日,鬥魚嘉年華在漢口江灘公園拉開帷幕,嘉年華主打“直播+主題公園”的模式。據悉,此次嘉年華是武漢乃至中部地區近10年來規模最大的文化盛會。

嘉年華期間,王小紅採訪了鬥魚聯合創始人兼聯席CEO張文明。

作為國內最大的彈幕式遊戲直播平臺,

鬥魚短短三四年間從一個名不見經傳的小公司,發展到坐擁近2億用戶8萬主播的行業巨頭。

2016年一年內,鬥魚連續完成BC輪近25億的融資,估值已達到100億元人民幣。在電競遊戲領域做得風生水起,孵化出了“五五開”、“大司馬”、“馮提莫”等一批大主播,從線上到線下吸引了眾多關注。

此次嘉年華,得到了武漢當地政府的大力支持,鬥魚創始人、CEO陳少傑在開幕致辭中提到,鬥魚正努力在武漢打造不遜於北上廣深的文化產業集群和產業氛圍,促進武漢互聯網文化產業的發展,力爭使鬥魚真正成為武漢的一張“城市名片”。

據保守預估,嘉年華三天狂歡預計將吸引25萬人流,再加上鬥魚線上平臺的大力度加持,線上觀看人次將輕鬆突破千萬級別。

截至發稿前,嘉年華活動在限流的情況下,前兩天入園人數已突破20萬人次。

資深互聯網人士趙雨潤評價說,以前的互聯網是跨越地域,現在互聯網的下半場卻細分了地域,從線上回歸線下。

“每個大城市都可以有自己的Chinajoy,年輕人也更願意和自己本地的朋友一起High。”趙雨潤認為,鬥魚身在武漢,立足武漢,深入武漢,在覆蓋全國品牌之外,成為了當地超級城市的年輕文化標杆,

這是很值得其他城市思考的。

對話張文明

鬥魚聯席CEO張文明

“會深耕遊戲領域”

記者:大家知道2016年是直播元年,經歷了那個時候的千播大戰,現在鬥魚的核心競爭力在哪裡?

張文明:最核心的有幾個方面。第一,內容優勢,鬥魚的內容最豐富多彩,

種類越多,不光是最早的遊戲,現在發展二次元、音樂、財經,內容是最優質的,最多的。第二,我們的用戶素質都非常高,你們可以看看,會感覺鬥魚的用戶特別有意思,有彈幕氛圍。

記者:之前跟您聊過,直播技術壁壘不是很強,我們總提新模式,一直在被模仿,你覺得我們有沒有什麼樣的防禦措施,或者說未來有哪一些高新的打算,讓鬥魚一直處於領先的位置不被超越?

張文明:這個東西最終要看你的基本功,說具體一點,你要在內容上不斷加強,要比他們做得更好。另外,在模式上要進行創新,我們最早從遊戲到戶外,還有其他的內容,從品類上在做,做得越來越多。品類在不斷地深耕,不是說找一個主播去播一下。今年我們在重要的品類做一些垂直化的深耕,在更多元化的同時,給用戶提供更精品化、全方位的內容呈現。除了直播以外,我們會深入挖掘通過直播進行社交等其他的玩法。

記者:你好,問一下鬥魚的兩個主要的競爭對手,一個虎牙,一個熊貓,熊貓主要是佈局PDC領域上,虎牙手遊走得比較快,2017年鬥魚想突出哪方面的核心競爭力呢?

嘉賓:我們會在遊戲領域深耕,遊戲是我們的第一大品牌,也是我們發展的重點,無論是線上的遊戲還是手遊都會精耕細作,同時從滿足使用者及豐富平臺內容角度,我們會對垂直化的品類也會發展。二次元、音樂、財經、汽車都會專業化的深耕。

記者:我們的短視頻有什麼區別呢?

張文明:我們的短視頻更多是服務於直播主體的短視頻。

“商業化是重點方向”

記者:鬥魚是要在武漢打造產業集群,咱們這邊有成立一個創業基金,規模是多少,能詳細介紹一下嗎?

張文明:產業基金是這樣的,我們想依託當地政府的支持,加上鬥魚自身的優勢,能夠打造一個整合的直播生態遊產業鏈的產業基金。不光是一些網紅的,還有網紅的培養、培訓,電競的賽事、戰隊。還有大資料、直播電商一個產業鏈集群。

記者:現在進行到哪一塊呢?

張文明:現在還挺多的,本地投資成立的公司有二三十家,本地和我們有業務合作的企業有幾十家,還有一些外地的企業也準備搬到武漢來。

我們本身成立一支規模在10億左右的扶植文創產業的基金,也是扶植鬥魚相關的企業。

資金的來源一方面是自有資金還有其他的入股。

記者:鬥魚2017年上線了一些系統,在C端變現、廣告系統、遊戲聯運都在加強,是不是這個階段鬥魚認為自己的地位已經得到鞏固,戰爭已經結束了,從擴張到了營收的階段?

張文明:商業化是我們的重點方向。除了剛才說的粉絲團和貴族系統之外,這個領域是屬於大家通常說的打賞的商業模式,現在鬥魚的廣告、遊戲聯運、內容植入、電商都著手在做。想做大做強商業化是一個必須的途徑。

王小紅:我是今日網紅的記者,剛才提到商業化的問題,比如說去年像陌陌、YY都有年報出來,營收非常好,鬥魚是行業的龍頭,去年營收情況不錯吧?

張文明:去年收益是10幾個億,之前我們精力沒有放在營收方面,稍微嘗試了一下,前幾年的精力在擴大用戶群的主方向上,也在培養內容和擴大使用者。今年我們會加大商業化的盈利。

“嘉年華目的不是做營收”

記者:請問去年的嘉年華在上海,今年在武漢,我想問一下以後的嘉年華一直在武漢舉辦還是會分佈在其他的各個城市,嘉年華是不是像草民音樂節一樣舉辦很多場?嘉年華是想打造很狂歡的聚會還是鬥魚非常重要的盈利項目,嘉年華的品牌怎樣塑造的?

嘉賓:去年第一次在上海試水,結果發現出乎意料,今年我們和武漢當地政府聊的時候提到這個事情,他們對這個事情很感興趣,大力支持我們在武漢嘉年華,非常給力把江灘劃給我們,位置非常優越。

武漢非常適合做這個活動,大家看武漢的城市不像上海,武漢是一個中原城市,年輕人非常多,官方130多萬在校大學生,非常年輕,非常有活力,像嘉年華以年輕人為主題的娛樂盛會在武漢舉辦非常合適。我們希望它能夠打造成我們一個大的品牌,擴大鬥魚的品牌影響力,主要目的也不是做營收。

嘉年華每年會舉辦一次,在其他地方可能會用其他的主題,例如二次元的主題,舉辦一些其他的主題更強的展會。我們明年會在武漢繼續辦下去。

提問:你好,剛才你提到武漢市政府對嘉年華很支持,武漢市政府支持嘉年華直播,有沒有提出什麼實際的支持,武漢對鬥魚生態有沒有幫助?

張文明:互聯網企業需要的是氛圍環境,不是傳統的工業企業開一個廠房,武漢對我們的支援力度非常大,更多是政策上的支持。嘉年華的籌辦是兩個月,各方面的審批流程、安保、應急通訊做得非常好,我們這一次嘉年華是30萬人的規模,安保壓力非常大,沒有政府的支持很難搞定。

“行業進入洗牌階段”

記者:直播有很多亂像,鬥魚如何治理這些亂像,直播圈有哪一些不太好的風氣?

嘉賓:鬥魚一直堅決擁護政府對行業的監管,而且在日常運營中對這個要求得非常嚴格。鬥魚一上線的時候,一直要求主播實名制的註冊,最早拿一張身份證,舉著身份證拍照片,最後採取了人面識別技術。最早鬥魚從2014年開始要求用戶發彈幕的時候手機號也要發,手機號也是實名認證,如果發一些低俗廣告的內容會被禁止的。主播也有12分扣分制,如果有什麼樣的違規程度會扣掉分,扣完分,他的號就被封殺掉了,各種規範要求也非常嚴,從著裝、語言、場所入手,都有非常 嚴格的把控。

包括國家各個部委來我們公司檢查的時候,都給予了表揚,很多問題他們都沒有想到過,我們有很多的審核人員,每個兩個月要考一次試。

我們不像某一些其他的平臺,也不需要這些低俗的內容,我們非常希望政府對這個行業監管,能夠讓這個行業良性發展,我們見到了其他的一些行業,因為它的監管問題,企業沒有自律的自覺性,導致整個行業變亂。我們是這個行業的前列,也會做一個表率,為了這個行業的發展我們自覺地做監管。

記者:大家都在談直播行業的競爭,尤其是遊戲直播這個平臺裡聊得更多一些,什麼事件才會形成競爭,我們知道大眾點評、美團、滴滴、優步,他們的革命終止了競爭的局面,我不知道直播什麼時候結束競爭的格局?

張文明:這個和滴滴、團購有區別的。現在的直播和打車的,共用單車完全是同質化競爭。例如共用單車,只要就近的都會去騎,不會在意哪一個品牌。團購也一樣,你不會選擇哪一個平臺去選餐館,打車也一樣。

但是直播行業不一樣,一個直播平臺用心經營好,頭部效應會像一個滾雪球一樣,平臺越大,主播越多,提供的內容越多,內容越多觀眾越多,會形成良性迴圈,對其他的平臺造成非常大的碾壓,直播平臺最後是集中化的趨勢。它天然帶動性,最後洗牌的過程不會像以前的打車軟體或者是團購軟體一樣,他們是資本化的,直播是通過自身的技術優勢、內容優勢去佔領行業的最終市場。

記者:整個直播行業大爆發的趨勢過去了,您認為整個直播行業未來的發展趨勢怎樣?

張文明:未來一兩年整個直播行業是洗牌的階段。整個直播行業紅利期在削減,國家互聯網中心有統計資料,有差不多接近50%的線民是直播用戶,大家在競爭激烈時期。以前隨便吃個飯直播一下就有打賞,往後是內容上的精耕細作才會有發展,內容不斷地親民化才會有所發展。今年看到今年有不少小的直播平臺達不到要求不斷地退出,這個行業進入了洗牌階段。

今日網紅——網紅行業第一垂直媒體!

張文明:這個東西最終要看你的基本功,說具體一點,你要在內容上不斷加強,要比他們做得更好。另外,在模式上要進行創新,我們最早從遊戲到戶外,還有其他的內容,從品類上在做,做得越來越多。品類在不斷地深耕,不是說找一個主播去播一下。今年我們在重要的品類做一些垂直化的深耕,在更多元化的同時,給用戶提供更精品化、全方位的內容呈現。除了直播以外,我們會深入挖掘通過直播進行社交等其他的玩法。

記者:你好,問一下鬥魚的兩個主要的競爭對手,一個虎牙,一個熊貓,熊貓主要是佈局PDC領域上,虎牙手遊走得比較快,2017年鬥魚想突出哪方面的核心競爭力呢?

嘉賓:我們會在遊戲領域深耕,遊戲是我們的第一大品牌,也是我們發展的重點,無論是線上的遊戲還是手遊都會精耕細作,同時從滿足使用者及豐富平臺內容角度,我們會對垂直化的品類也會發展。二次元、音樂、財經、汽車都會專業化的深耕。

記者:我們的短視頻有什麼區別呢?

張文明:我們的短視頻更多是服務於直播主體的短視頻。

“商業化是重點方向”

記者:鬥魚是要在武漢打造產業集群,咱們這邊有成立一個創業基金,規模是多少,能詳細介紹一下嗎?

張文明:產業基金是這樣的,我們想依託當地政府的支持,加上鬥魚自身的優勢,能夠打造一個整合的直播生態遊產業鏈的產業基金。不光是一些網紅的,還有網紅的培養、培訓,電競的賽事、戰隊。還有大資料、直播電商一個產業鏈集群。

記者:現在進行到哪一塊呢?

張文明:現在還挺多的,本地投資成立的公司有二三十家,本地和我們有業務合作的企業有幾十家,還有一些外地的企業也準備搬到武漢來。

我們本身成立一支規模在10億左右的扶植文創產業的基金,也是扶植鬥魚相關的企業。

資金的來源一方面是自有資金還有其他的入股。

記者:鬥魚2017年上線了一些系統,在C端變現、廣告系統、遊戲聯運都在加強,是不是這個階段鬥魚認為自己的地位已經得到鞏固,戰爭已經結束了,從擴張到了營收的階段?

張文明:商業化是我們的重點方向。除了剛才說的粉絲團和貴族系統之外,這個領域是屬於大家通常說的打賞的商業模式,現在鬥魚的廣告、遊戲聯運、內容植入、電商都著手在做。想做大做強商業化是一個必須的途徑。

王小紅:我是今日網紅的記者,剛才提到商業化的問題,比如說去年像陌陌、YY都有年報出來,營收非常好,鬥魚是行業的龍頭,去年營收情況不錯吧?

張文明:去年收益是10幾個億,之前我們精力沒有放在營收方面,稍微嘗試了一下,前幾年的精力在擴大用戶群的主方向上,也在培養內容和擴大使用者。今年我們會加大商業化的盈利。

“嘉年華目的不是做營收”

記者:請問去年的嘉年華在上海,今年在武漢,我想問一下以後的嘉年華一直在武漢舉辦還是會分佈在其他的各個城市,嘉年華是不是像草民音樂節一樣舉辦很多場?嘉年華是想打造很狂歡的聚會還是鬥魚非常重要的盈利項目,嘉年華的品牌怎樣塑造的?

嘉賓:去年第一次在上海試水,結果發現出乎意料,今年我們和武漢當地政府聊的時候提到這個事情,他們對這個事情很感興趣,大力支持我們在武漢嘉年華,非常給力把江灘劃給我們,位置非常優越。

武漢非常適合做這個活動,大家看武漢的城市不像上海,武漢是一個中原城市,年輕人非常多,官方130多萬在校大學生,非常年輕,非常有活力,像嘉年華以年輕人為主題的娛樂盛會在武漢舉辦非常合適。我們希望它能夠打造成我們一個大的品牌,擴大鬥魚的品牌影響力,主要目的也不是做營收。

嘉年華每年會舉辦一次,在其他地方可能會用其他的主題,例如二次元的主題,舉辦一些其他的主題更強的展會。我們明年會在武漢繼續辦下去。

提問:你好,剛才你提到武漢市政府對嘉年華很支持,武漢市政府支持嘉年華直播,有沒有提出什麼實際的支持,武漢對鬥魚生態有沒有幫助?

張文明:互聯網企業需要的是氛圍環境,不是傳統的工業企業開一個廠房,武漢對我們的支援力度非常大,更多是政策上的支持。嘉年華的籌辦是兩個月,各方面的審批流程、安保、應急通訊做得非常好,我們這一次嘉年華是30萬人的規模,安保壓力非常大,沒有政府的支持很難搞定。

“行業進入洗牌階段”

記者:直播有很多亂像,鬥魚如何治理這些亂像,直播圈有哪一些不太好的風氣?

嘉賓:鬥魚一直堅決擁護政府對行業的監管,而且在日常運營中對這個要求得非常嚴格。鬥魚一上線的時候,一直要求主播實名制的註冊,最早拿一張身份證,舉著身份證拍照片,最後採取了人面識別技術。最早鬥魚從2014年開始要求用戶發彈幕的時候手機號也要發,手機號也是實名認證,如果發一些低俗廣告的內容會被禁止的。主播也有12分扣分制,如果有什麼樣的違規程度會扣掉分,扣完分,他的號就被封殺掉了,各種規範要求也非常嚴,從著裝、語言、場所入手,都有非常 嚴格的把控。

包括國家各個部委來我們公司檢查的時候,都給予了表揚,很多問題他們都沒有想到過,我們有很多的審核人員,每個兩個月要考一次試。

我們不像某一些其他的平臺,也不需要這些低俗的內容,我們非常希望政府對這個行業監管,能夠讓這個行業良性發展,我們見到了其他的一些行業,因為它的監管問題,企業沒有自律的自覺性,導致整個行業變亂。我們是這個行業的前列,也會做一個表率,為了這個行業的發展我們自覺地做監管。

記者:大家都在談直播行業的競爭,尤其是遊戲直播這個平臺裡聊得更多一些,什麼事件才會形成競爭,我們知道大眾點評、美團、滴滴、優步,他們的革命終止了競爭的局面,我不知道直播什麼時候結束競爭的格局?

張文明:這個和滴滴、團購有區別的。現在的直播和打車的,共用單車完全是同質化競爭。例如共用單車,只要就近的都會去騎,不會在意哪一個品牌。團購也一樣,你不會選擇哪一個平臺去選餐館,打車也一樣。

但是直播行業不一樣,一個直播平臺用心經營好,頭部效應會像一個滾雪球一樣,平臺越大,主播越多,提供的內容越多,內容越多觀眾越多,會形成良性迴圈,對其他的平臺造成非常大的碾壓,直播平臺最後是集中化的趨勢。它天然帶動性,最後洗牌的過程不會像以前的打車軟體或者是團購軟體一樣,他們是資本化的,直播是通過自身的技術優勢、內容優勢去佔領行業的最終市場。

記者:整個直播行業大爆發的趨勢過去了,您認為整個直播行業未來的發展趨勢怎樣?

張文明:未來一兩年整個直播行業是洗牌的階段。整個直播行業紅利期在削減,國家互聯網中心有統計資料,有差不多接近50%的線民是直播用戶,大家在競爭激烈時期。以前隨便吃個飯直播一下就有打賞,往後是內容上的精耕細作才會有發展,內容不斷地親民化才會有所發展。今年看到今年有不少小的直播平臺達不到要求不斷地退出,這個行業進入了洗牌階段。

今日網紅——網紅行業第一垂直媒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