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今日端午|你記憶中的端午是什麼味道?祝大家端午安康!

端午臨仲夏,時清日複長

不知道你記憶中的端午是什麼味道的呢?

是媽媽揭開鍋蓋的一瞬

粽子的清香在艾草和菖蒲的香味中飄浮

//

是年長的老人們一針一線織成的五彩香包

在大街小巷中訴說著經年的回憶

//

還是龍舟劃槳,鑼鼓喧天

江中濺起的水花和著鼓手的吆喝,經久不息

■■■

無論什麼味道

都是家的味道 愛的味道

一起來回味端午習俗吧

吃粽子

水團冰浸砂糖裹,有透明角黍松兒和。

——冰鎮的清水粽,每一顆糯米都飽滿透亮,裹上碟子裡堆雪似的細糖,這是甜粽子的清涼滋味兒。

醬蒸和粳米,白膩透纖紅。細箬輕輕裹,濃香粒粒融。

——醇香的米粒被染成深色,渾然一體,咬一口齒頰生香,這是鹹粽子的濃郁醇厚。

賽龍舟

坡上人呼霹靂驚,竿頭彩掛虹霓暈。

前船搶水已得標,後船失勢空揮撓。

相傳屈原死後,楚國百姓哀慟,紛紛湧到汨羅江邊去憑弔屈原。因為魚、蝦怕龍,所以當地百姓劃龍舟驅散江中之魚,保護屈原的身體不被魚吃掉。

如今,賽龍舟已從祭祀活動變為競技活動:兩岸熙熙攘攘歡呼呐喊,江上擂擂鼓聲催人奮進。

觀一場賽龍舟,節日的氣氛更濃。

懸艾草

手執艾旗招百福,門懸蒲劍斬千邪。

菖蒲驅惡迎喜慶,艾葉避邪保平安。

可見,艾葉菖蒲都是用來辟邪的了。端午時節空氣潮濕,而艾草獨特的香味可以驅蚊避蟲,淨化空氣。因此民間便一直有“懸艾人、戴艾虎、食艾糕、熏艾葉”的民俗。

門懸艾葉的品類豐富起來,可能還加上了石榴花、龍船花。

佩香囊

彩線輕纏紅玉臂,小符斜掛綠雲鬣。

端午節還有給小孩佩香囊,系五彩繩的習俗。

在先秦時代,普遍認為五月是毒月,五日是惡日,相傳這天邪佞當道,五毒並出。香囊內有朱砂、雄黃、香藥,外包以絲布,清香四溢,小孩佩香囊,不但有避邪驅瘟之意,而且有襟頭點綴之風。

民間把五彩繩看成“五彩龍”,小龍能帶走身上不好的東西,漢代應助《風俗通義》有記:“五月五日,賜五色續命絲,俗說以益人命。”

端午節還有很多鮮為人知的習俗,鬥草、掛小辣椒、掛老虎鞋、放風箏、畫額等等,都是為了驅邪除害、祛凶引福。

這各種活動,溫暖著我們的生活、涵養著我們的文化氣質,隨著時代的發展,它們或許還將演變成更多形式,但無論哪一種,都留存著家的味道、國的溫度。


祝大家端午安康!

外包以絲布,清香四溢,小孩佩香囊,不但有避邪驅瘟之意,而且有襟頭點綴之風。

民間把五彩繩看成“五彩龍”,小龍能帶走身上不好的東西,漢代應助《風俗通義》有記:“五月五日,賜五色續命絲,俗說以益人命。”

端午節還有很多鮮為人知的習俗,鬥草、掛小辣椒、掛老虎鞋、放風箏、畫額等等,都是為了驅邪除害、祛凶引福。

這各種活動,溫暖著我們的生活、涵養著我們的文化氣質,隨著時代的發展,它們或許還將演變成更多形式,但無論哪一種,都留存著家的味道、國的溫度。


祝大家端午安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