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小麥、玉米、水稻,到底種哪個最賺錢?這個賬你算過嗎?

隨著玉米臨儲制度的取消,越來越多的農民不知道該種什麼了。歸根結底,除了市場的需求,種地到底掙不掙錢,還得看投入成本,但是很多農民只看到了銷售價格,卻沒算過投入,

這樣也是很不科學的。今天小編就帶大家算一算,小麥、玉米、水稻,到底種哪個最賺錢!

一畝小麥的成本

翻地播種:80元

種子錢:50元

肥料錢:120元

灌溉錢:70元

農藥錢:小麥除草10元+三次防治40元=50元

機械收割:60元

畝投入成本:80+50+120+70+50+60=430元

按照目前的小麥收購價格1.06元算,如果一畝只有五百斤的話,

500斤X1.06元=530元,那今年管理不善的農民,就相當於掙了100塊錢左右!

如果是包地大戶,估計還要賠個地租了。就算管理好的農民,畝產達到1000斤,1000斤X1.06元=1060元-430元=630元。

如果是包地大戶,地租+人工,基本不賺。從100元到600元,這是一個技術的差別,還得是自己家的地。只是這個產量換來的收入,遠遠無法支撐農民的生活開支。

一畝水稻的成本

種一畝水稻淨收入多少錢?

大家都知道,淨收入=毛收入-成本,因此,我們先來計算一下種水稻的支出,包括水稻育秧期開支、水稻生長期柴油及農藥開支、田間管理費用、收割費用等。

種一畝水稻支出要多少?

1、水稻育秧期開支

種一畝田的稻穀要1公斤雜交稻種(以單季稻作列),大約每畝50元;做秧田,

犁田的柴油等費用5元。(拖拉機是自家的)

雜交稻種催芽,播種,拌麻雀藥並施除草劑防止雜草等共計6元;

秧苗期約25—30天,在此期間,需施肥2次,20元;

防治病蟲2次8元;

合計:50+6+6+20+8=90元。

2、水稻生長期柴油及農藥開支

犁一畝田的柴油等費用是26元;

從栽插到收割需施肥3次,150元;

防治病蟲草害5次,每次7元,共35元。

合計:26+150+35=211元。

3、田間管理費用

秧田的平整,催芽播種,除草等1.5天;

稻田的耕作、平整、做田埂等 1天;

施肥(秧田+稻田共5次施肥)1天;

防病蟲(秧田+稻田)1.5天;

按每天80元(小工工資)計算,合計5天就是400元。

4、收割費用

收割水稻平均每畝120元。(以上還不包括去田裡管水的時間,以及拖拉機等機械折舊費用。)

累計總共支出:90+211+400+120=821元。

農民種一畝水稻收入

水稻一畝田的產量約500公斤,按135元/50公斤計算,就是1350元。

那麼,農民種一畝田稻穀的淨收入:1350-821=529元。

當然,對於在家務農的農民田間管理小工這塊全部有自己承擔,那樣一季水稻收入有929元。

一畝玉米的成本

種一畝玉米淨收入多少錢?

玉米撇開品種因素,畝產平均算一千斤,按現在的市價算,是八毛錢一斤,這樣的話,相當於一畝地玉米,農民能買八百塊錢。

一畝玉米需要玉米種四斤左右的種子,而且這種子也有貴有便宜,平均下來也要七八塊,這樣算,種植一畝玉米種子需要大概三十元。然後播種一畝地需要五十元。

然後就是化肥,這化肥種類太多了,平均下來也要一百塊一畝地。然後就是灌溉,這玉米不像小麥,尤其是氧化授粉之後,更需要水分,因此灌溉的次數也較多。灌溉一畝地大概要五十元左右,就算灌溉三次,也需要一百五十元。

然後就是收割玉米,現在都是機器收割,一畝地大概要八十元,然後收割回去之後,要脫籽,又需要大概四十元加到一起就是五百塊。

這樣一畝地玉米賣八百元,減去五百,還剩三百,就這三百還是不算農民人工的收入,這樣即使種十畝,實際收入是三千。

以上為三種糧食作物投入與產出的粗略估算,根據每個地方行情不同,略有出入,但是方向基本是一致的。從以上資料也可以看出,近些年農民種地成本越來越高,糧食價格卻在不斷降低,甚至有些地方出現了入不敷出的現象,更不要說生活水準不斷進步了。

另一方面也反映出一個問題,單純的小農戶經營,由於人工較貴、機械成本較高等問題,投入過高,每家每戶幾畝地的收入,還不如把地承包出去,而對於新型經營主體來說,大規模經營,也能降低種植成本,一舉兩得。

所以未來農業經營的主流,當是土地流轉帶來的規模化經營。也希望有更多有能力的新農人,帶領農民朋友發家致富,希望政府能夠給出更多惠農政策,鼓勵大家走規模化經營之路,給中國農業發展注入更多活力,進而提高競爭力!

各位農民朋友,你們覺著呢?

平均下來也要一百塊一畝地。然後就是灌溉,這玉米不像小麥,尤其是氧化授粉之後,更需要水分,因此灌溉的次數也較多。灌溉一畝地大概要五十元左右,就算灌溉三次,也需要一百五十元。

然後就是收割玉米,現在都是機器收割,一畝地大概要八十元,然後收割回去之後,要脫籽,又需要大概四十元加到一起就是五百塊。

這樣一畝地玉米賣八百元,減去五百,還剩三百,就這三百還是不算農民人工的收入,這樣即使種十畝,實際收入是三千。

以上為三種糧食作物投入與產出的粗略估算,根據每個地方行情不同,略有出入,但是方向基本是一致的。從以上資料也可以看出,近些年農民種地成本越來越高,糧食價格卻在不斷降低,甚至有些地方出現了入不敷出的現象,更不要說生活水準不斷進步了。

另一方面也反映出一個問題,單純的小農戶經營,由於人工較貴、機械成本較高等問題,投入過高,每家每戶幾畝地的收入,還不如把地承包出去,而對於新型經營主體來說,大規模經營,也能降低種植成本,一舉兩得。

所以未來農業經營的主流,當是土地流轉帶來的規模化經營。也希望有更多有能力的新農人,帶領農民朋友發家致富,希望政府能夠給出更多惠農政策,鼓勵大家走規模化經營之路,給中國農業發展注入更多活力,進而提高競爭力!

各位農民朋友,你們覺著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