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極貧鄉鎮魯容鄉:完善基礎設施 實施產業扶貧

內容提要:貞豐縣魯容鄉是全省二十個極貧鄉鎮之一,全鄉總人口19168人,其中建檔立卡貧困戶7534人,貧困發生率為39.31%。這裡人均耕地面積雖然有3.5畝,但是85%的土地是25°以上的陡坡地,山高、缺水、路,

是魯容鄉脫貧必須打通的命脈。

從貞豐縣城出發,走惠興高速,再轉往縣鄉公路,越往前走,道路條件越差。魯容鄉被北盤江和清水江左右環抱,形成了一個“倒三角”的孤島地形。來到卡務村,路也到了盡頭。

貞豐縣魯容鄉脫貧攻堅前線工作隊隊員貴州公路工程集團第四公司工會主席幹天忠:這個路就到這個地方了,前面就沒有路了,然後,我們現在站的地方,下面就是清水江,我們這邊是屬於貞豐縣的地盤,對面就是望謨。

記者:平時你們怎樣出去?

貞豐縣魯容鄉卡務村村民何安芬:坐摩托車一個小時,沒有摩托車,走路要兩個多小時。

村民說走路兩個小時到達的地點並不是鄉政府所在地,而是臨近的納甕村客運站。而納甕村也是去年2月才開通農村客運。

貞豐縣農村客運車司機楊海:我們這個中巴車每天只有兩趟,納甕到貞豐是25元一個人。

縣城一趟來回要50塊錢,這對村民來說,並不便宜。現在,魯容鄉10個行政村中,還有4個村的通村公路和50個村民組的通組公路沒有硬化。

貞豐縣魯容鄉脫貧攻堅前線工作隊隊員貴州公路工程集團第四公司工會主席幹天忠:通村公路在6月份左右可以通,通組公路作為一個產業路來硬化,估計應該在今年年底。通村公路是很迫切,因為現在有些產業已經進去了,通了的話就可以解決沿線3000多村民出行的方便。

北盤江和清水江蜿蜒環抱。但守著兩條江,當地老百姓卻只能靠“望天水”。

貞豐縣魯容鄉卡務村村主任王建飛:看到這個江邊,望到水,得不到水喝,看到天下雨了,就趕快把瓦房上的流水接起。雨水下來之後囤在水窖裡。

貞豐縣魯容鄉脫貧攻堅前線工作隊隊員省水利廳人事處主任科員張煒黎:魯容鄉是一個分水嶺,北盤江和清水江的水位都比較低,這幾個村的揚程比較高,從清水江和北盤江裡面提水上來,用水成本太高。

精准扶貧,水利先行。去年,水利部門整合資金1500萬元啟動了魯容鄉沿江五個村的集中供水工程,可以解決8000多人的飲水安全問題。

貞豐縣魯容鄉脫貧攻堅前線工作隊隊員省水利廳人事處主任科員張煒黎:預計在今年6月份之前完全施工完畢。每家每戶生活用水在5噸以內的話,我們儘量想辦法給他們減免。

2016年10月,魯容鄉成立了由省委組織部牽頭,省州縣鄉四級組成的脫貧攻堅指揮部,並下設了小康路、小康水、小康電等八支突擊隊,統籌實施基礎設施和產業扶貧項目。

裡秀村是魯容鄉的一類貧困村,全村有建檔立卡貧困戶271戶,羅仁魁就是其中之一。羅仁魁有兩個小孩在外讀書,家裡的收入就靠他和妻子種植糧食和甘蔗。現在,羅仁魁的兩個小孩得到了扶貧助學金,他家也被列入了2107年脫貧對象。

貞豐縣同步小康駐村幹部黃勝江:他家的貧困情況就是因學致貧,第一要通過我們的特惠貸養牛,我們準備利用的是公司加我們的貧困農戶,流轉他家15畝土地。

貞豐縣魯容鄉脫貧攻堅前線工作隊隊員貴州大學學生工作部學生科科長楊玻:把土地進行流轉流轉過來以後,成規模地去種植百香果這個產業,產生更好的經濟效益。

養牛是長線產業,而讓村民們的甘蔗賣個好價錢,可以對脫貧增收產生立竿見影的作用。眼下正是甘蔗收割的季節,這段時間,鄉里就協調辰印糖業公司來收購村民們的原料。

記者:領了多少錢?

貞豐縣魯容鄉里秀村貧困戶羅仁魁:領得425元。

記者:為什麼把甘蔗賣到這裡來?

貞豐縣魯容鄉里秀村貧困戶羅仁魁:因為這裡價格比較高,可以賣出好價錢。今年脫貧,就有信心了!

甘蔗是魯容鄉的傳統產業,全鄉甘蔗種植面積超過9000畝。而辰印糖業公司的加工規模達到5萬噸,可以全部吃掉當地的甘蔗原料。

貞豐縣辰印糖業公司董事長陳剛:本地的甘蔗品質也非常好。我們就通過和政府協調,以每噸650元高於市場價來進行收購。我們全部付完現金有310多萬。

另一方面,魯容鄉引導貧困戶組建股金合作社,用400萬元財政扶貧資金入股辰印糖業公司。

貞豐縣委常委副縣長魯榮鄉黨委第一書記鄭銳:老百姓、相關的貧困戶,可以通過這個資金分紅,還可以優先在它這裡面務工。再引進相關的電商平臺來幫助他們,要讓他們從線下的銷售走到線上,讓我們紅糖的品質不斷地提升。

在穩定傳統產業的同時,魯容鄉又採取“公司+農戶”的模式,引入萬牛牧業公司等龍頭企業帶動貧困戶發展養牛產業。目前,占地40畝的養殖基地正在加緊建設,今年上半年就可以投產。

貞豐縣萬牛牧業公司總經理王永俊:我們採取的是每個貧困戶發3個母牛,每月預付500塊錢給他,作為養牛的經費,牛崽我們是以保底價5000到7000元給他回收。

貞豐縣魯容鄉脫貧攻堅前線工作隊隊員省公安廳警務保障部科員戴美榮:按市場價把小牛賣給它萬牛公司,它就拿到萬牛育肥基地,基地銷售後有一部分利潤,又來返回給我們貧困戶。養殖技術的防疫、營養、配種,這個企業都來負責。

現在,魯容鄉成立了1個鄉級扶貧開發公司和10個村級扶貧開發公司,用市場化的手段來運作產業扶貧項目。目前,扶貧開發公司實施的火龍果、百香果等項目已完成投資7300多萬元。

貞豐縣魯容鄉鄉長胡鯤:我們指揮部通過把我們的一些政策性的專案,一些產業委託鄉的平臺公司來承接專案,賺取專案的利潤部分,然後量化到貧困戶的身上,反哺貧困戶。

脫貧攻堅時不我待。在魯容鄉脫貧攻堅指揮部有一塊倒計時牌。倒計時牌顯示,現在離魯容鄉減貧摘帽只有600多天。

貞豐縣魯容鄉脫貧攻堅前線工作隊常務副隊長省委組織部黨員教育中心副處長王強:身上有一份沉甸甸的責任。我們按照一個目標,一張藍圖,一支隊伍和一套機制的工作方式,圍繞產業脫貧,易地扶貧搬遷,和綠色小鎮的建設重點突破、統籌推進,確保百姓早日地脫貧致富。

貞豐縣魯容鄉脫貧攻堅前線工作隊隊員省水利廳人事處主任科員張煒黎:魯容鄉是一個分水嶺,北盤江和清水江的水位都比較低,這幾個村的揚程比較高,從清水江和北盤江裡面提水上來,用水成本太高。

精准扶貧,水利先行。去年,水利部門整合資金1500萬元啟動了魯容鄉沿江五個村的集中供水工程,可以解決8000多人的飲水安全問題。

貞豐縣魯容鄉脫貧攻堅前線工作隊隊員省水利廳人事處主任科員張煒黎:預計在今年6月份之前完全施工完畢。每家每戶生活用水在5噸以內的話,我們儘量想辦法給他們減免。

2016年10月,魯容鄉成立了由省委組織部牽頭,省州縣鄉四級組成的脫貧攻堅指揮部,並下設了小康路、小康水、小康電等八支突擊隊,統籌實施基礎設施和產業扶貧項目。

裡秀村是魯容鄉的一類貧困村,全村有建檔立卡貧困戶271戶,羅仁魁就是其中之一。羅仁魁有兩個小孩在外讀書,家裡的收入就靠他和妻子種植糧食和甘蔗。現在,羅仁魁的兩個小孩得到了扶貧助學金,他家也被列入了2107年脫貧對象。

貞豐縣同步小康駐村幹部黃勝江:他家的貧困情況就是因學致貧,第一要通過我們的特惠貸養牛,我們準備利用的是公司加我們的貧困農戶,流轉他家15畝土地。

貞豐縣魯容鄉脫貧攻堅前線工作隊隊員貴州大學學生工作部學生科科長楊玻:把土地進行流轉流轉過來以後,成規模地去種植百香果這個產業,產生更好的經濟效益。

養牛是長線產業,而讓村民們的甘蔗賣個好價錢,可以對脫貧增收產生立竿見影的作用。眼下正是甘蔗收割的季節,這段時間,鄉里就協調辰印糖業公司來收購村民們的原料。

記者:領了多少錢?

貞豐縣魯容鄉里秀村貧困戶羅仁魁:領得425元。

記者:為什麼把甘蔗賣到這裡來?

貞豐縣魯容鄉里秀村貧困戶羅仁魁:因為這裡價格比較高,可以賣出好價錢。今年脫貧,就有信心了!

甘蔗是魯容鄉的傳統產業,全鄉甘蔗種植面積超過9000畝。而辰印糖業公司的加工規模達到5萬噸,可以全部吃掉當地的甘蔗原料。

貞豐縣辰印糖業公司董事長陳剛:本地的甘蔗品質也非常好。我們就通過和政府協調,以每噸650元高於市場價來進行收購。我們全部付完現金有310多萬。

另一方面,魯容鄉引導貧困戶組建股金合作社,用400萬元財政扶貧資金入股辰印糖業公司。

貞豐縣委常委副縣長魯榮鄉黨委第一書記鄭銳:老百姓、相關的貧困戶,可以通過這個資金分紅,還可以優先在它這裡面務工。再引進相關的電商平臺來幫助他們,要讓他們從線下的銷售走到線上,讓我們紅糖的品質不斷地提升。

在穩定傳統產業的同時,魯容鄉又採取“公司+農戶”的模式,引入萬牛牧業公司等龍頭企業帶動貧困戶發展養牛產業。目前,占地40畝的養殖基地正在加緊建設,今年上半年就可以投產。

貞豐縣萬牛牧業公司總經理王永俊:我們採取的是每個貧困戶發3個母牛,每月預付500塊錢給他,作為養牛的經費,牛崽我們是以保底價5000到7000元給他回收。

貞豐縣魯容鄉脫貧攻堅前線工作隊隊員省公安廳警務保障部科員戴美榮:按市場價把小牛賣給它萬牛公司,它就拿到萬牛育肥基地,基地銷售後有一部分利潤,又來返回給我們貧困戶。養殖技術的防疫、營養、配種,這個企業都來負責。

現在,魯容鄉成立了1個鄉級扶貧開發公司和10個村級扶貧開發公司,用市場化的手段來運作產業扶貧項目。目前,扶貧開發公司實施的火龍果、百香果等項目已完成投資7300多萬元。

貞豐縣魯容鄉鄉長胡鯤:我們指揮部通過把我們的一些政策性的專案,一些產業委託鄉的平臺公司來承接專案,賺取專案的利潤部分,然後量化到貧困戶的身上,反哺貧困戶。

脫貧攻堅時不我待。在魯容鄉脫貧攻堅指揮部有一塊倒計時牌。倒計時牌顯示,現在離魯容鄉減貧摘帽只有600多天。

貞豐縣魯容鄉脫貧攻堅前線工作隊常務副隊長省委組織部黨員教育中心副處長王強:身上有一份沉甸甸的責任。我們按照一個目標,一張藍圖,一支隊伍和一套機制的工作方式,圍繞產業脫貧,易地扶貧搬遷,和綠色小鎮的建設重點突破、統籌推進,確保百姓早日地脫貧致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