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到底如何認識自己呢?能夠回答這幾個問題就可以了

大家每天都在困惑自己到底是什麼樣的人,自己到底想要什麼,

對自己充滿了困惑,今天我給大家總結了幾個問題,如果能夠非常好地回答,那麼你對自己的瞭解就是足夠的了。

問題1:幼兒期就會表現出一些內向和多愁善感,比如會默默的哭,不會主動要東西要人猜,怕被拒絕等,這對人成年後會有什麼影響麼?

答:凡是基因和遺傳的關係 到目前都是一個略有爭執的地方 我個人的看法是 我們的基因對我們的影響是一生的 但是環境會影響基因的表達 比如與生俱來的氣質會敏感一些 如果環境沒有任何支持 那麼我們的發展會比較困難些 也就是不太能夠適應環境的變化 但是呢 如果我們能夠一路成長走來 得到各種各樣的支援 那麼就會發展出一些應對的方式 逐漸變成一種能力。

問題2:幼兒期到童年期都是由父母獨自照顧,幾乎沒有上過幼稚園,也沒有太親密的小夥伴,這對長大後的社交會產生什麼影響?

答:這也是一種頗受爭議的教育方式 有的家庭會覺得自己的教育方式更好 所以沒有讓孩子上幼稚園 這也是因人而異 就像我們剛才說的 如果你與生俱來的氣質類型 就是特別適應環境的 那麼即使環境提供的限制多了些 那麼自己進入社會之後 還是會比較容易發展出社交技能 但是如果是生性敏感的孩子 那麼可能就會錯過一些社交技能習得的機會。

問題3:如何幫助孩子分別在他的各個時期(幼兒期,童年期,青春期)在同齡人之間成為一個受歡迎的人,有什麼技巧麼?

答:個人看法哈 我是不太喜歡“成為一個受歡迎的人”這樣的說法的 因為這種表達本身就傳達了一個資訊 那就是受歡迎的就是好的 被追捧就是好的 得到關注就是好的 社會的主流文化未必適合我們每一個人 而且往往成為受歡迎的人 可能就會在無意識當中陷入欺淩他人的群體 大家也有很多校園經歷了 受歡迎和bullying(霸淩)往往是有交集的 所以我更願意教孩子

1 如何成為一個有主見的人

2 如何客觀看待他人的評價

3 如何和他人建立尊重信任的關係

等等

如果以這個為前提的話 那麼有一個重要的技巧 可能要聯繫終身的技巧 就是以身作則

比如你希望孩子和別人是禮貌說話的 那麼在家裡 你和孩子的對話就需要平等 尊重 你在乎ta的想法 而不是一方面讓孩子屈從于你的權威 一方面又要孩子在學校要獨立 要有自己的主意

孩子的模仿能力很強很強 家長是最直觀的榜樣 所以你希望孩子成為什麼樣的人 只要自己做到了 就不會偏離太遠

問題4:青春期沒有戀愛經歷的人,成年後是不是更容易走彎路?有沒有什麼少受傷害的原則或者技巧之類的?

答:不管是什麼時候開始戀愛 其實第一次戀愛都不會太成功 我們之所以對初戀有很多執念 正是因為我們都是新手

沒有避免傷害的原則和技巧 只有自我保護的意識

1 不要把孩子當成一無所知的笨蛋 要多多鍛煉他們的分辨資訊的能力

2 性教育要早早普及 而不是談性色變 或者是 極端好奇 通過不正當的管道獲取信息

3 孩子的戀愛模式 多半會重蹈父母的覆轍 所以還是那句話 以身作則

如果是給已經成人的自己的建議的話:

1 先找到自己 知道自己是誰 然後確定自己想要什麼

2 和人相處時 形成了自己的原則和界限 不為任何人做討好式的妥協

3 剩下的就交給緣分了 愛情這東西 真的沒有套路

不知道你在回答這幾個問題的時候,有沒有產生一些困惑呢?歡迎留言討論哦

問題4:青春期沒有戀愛經歷的人,成年後是不是更容易走彎路?有沒有什麼少受傷害的原則或者技巧之類的?

答:不管是什麼時候開始戀愛 其實第一次戀愛都不會太成功 我們之所以對初戀有很多執念 正是因為我們都是新手

沒有避免傷害的原則和技巧 只有自我保護的意識

1 不要把孩子當成一無所知的笨蛋 要多多鍛煉他們的分辨資訊的能力

2 性教育要早早普及 而不是談性色變 或者是 極端好奇 通過不正當的管道獲取信息

3 孩子的戀愛模式 多半會重蹈父母的覆轍 所以還是那句話 以身作則

如果是給已經成人的自己的建議的話:

1 先找到自己 知道自己是誰 然後確定自己想要什麼

2 和人相處時 形成了自己的原則和界限 不為任何人做討好式的妥協

3 剩下的就交給緣分了 愛情這東西 真的沒有套路

不知道你在回答這幾個問題的時候,有沒有產生一些困惑呢?歡迎留言討論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