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安徽檢察官何峰紮根貧困村3年,築牢群眾脫貧路

貧窮不可怕,可怕的是有窮人心態。2014年,當安徽省檢察院選派的年輕幹警何峰,

來到亳州市譙城區五馬鎮楊樓村時,這個重點貧困村不但有“物”的匱乏,還有“志”的缺失。一聽有人來慰問,有的人就站在村口,希望將來者拉到自己家中,是這個村貧困戶曾經嚴重“等、靠、要”思想的寫照。

楊樓村位於譙城區東北部,人多地少,2014年6月被列為重點貧困村,建檔立卡貧困人口164戶268人。作為安徽省第六批選派入村任職的幹部,何峰擔任第一書記的同時,

還擔任扶貧工作隊隊長,肩上責任重大。

走在“幸福路”上

黨建促脫貧,貧困村煥發生機

“那時村裡出行全靠一條土路,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七八個村幹部辦公只有一間破房子,一台電腦,一台印表機,村民辦事不方便,遇到村幹部都很少打招呼。

”近日,楊樓村村主任支祖海在接受採訪時,回憶著曾經在貧窮影響下村裡沉悶的氛圍。

“脫貧工作千頭萬緒,不知道該從哪開始,後來我想只能一點一滴積累,從小到大,從弱到強。”修路也好,發展產業也好,村民一家一戶都不可能完成,何峰首先想到以黨建促脫貧,加強黨支部建設,激發黨員幹部工作信心,發揮黨支部領頭帶路作用。

為增強村兩委班子戰鬥力,何峰先後制定《楊樓村村務管理辦法》、《村兩委參加會議制度》、《村幹部值班規定》等規定,

規範村幹部服務行為,同時建立村、組、戶三級網路,調動農村黨員、幹部帶頭參與脫貧工作、農業產業化建設的積極性。

在增強黨支部戰鬥力的同時,何峰著手加強陣地建設。為解決村民辦事場地問題,通過幾個月的協調,何峰利用老村部拆遷補償,向相關部門爭取孕檢點建設、黨支部建設等專案資金,

建起了集辦公議事、黨員活動、教育培訓、便民服務、文化娛樂于一體的村民服務中心,於2015年7月投入使用。

“通過規範化建設,村兩委凝聚力、戰鬥力提升,老百姓辦事方便,村幹部在村民心中地位提高了,幹部幹事也越來越好,就形成了良性迴圈。”五馬鎮鎮長車海濤說。

在楊樓村,提起這兩年最大的改變,村民們說的都是“幸福路”。2015年10月,何峰爭取到安徽省檢察院的支持,建起4.8公里的村內中心路,

該路貫穿楊樓村,途經13個自然村,惠及群眾3200餘人,徹底改變了道路狀況,為村民們脫貧致富打下基礎。

點滴改變,讓楊樓村煥發生機與活力,2016年,全國小型農田水利項目也落戶該村。“項目落地,既有基礎設施薄弱、群眾要求迫切的原因,也因為這裡的村兩委班子協調組織能力強,能保障項目順利實施。”譙城區水務局副局長徐啟洪說。

近兩年來,通過“小農水”專案,楊樓村道路路面硬化18公里、疏浚河道12.17公里,建設機井水源58眼、橋樑61座,耕地實現了旱能灌、澇能排。

光伏電站專案

找准“病根”,有望今年完成脫貧

“精准脫貧要找准‘病根’,精准施策。這裡的貧困戶大多是因病、因殘致貧,還有小部分因學致貧。針對這些問題,我們決定從發展現代農業、旅遊業,增加村集體收入,保障貧困戶生活等方面開展工作。”何峰說。

楊樓村有種植桃樹、中藥材的傳統,在何峰的帶領下,該村發展以桃樹為主的雜果種植,和以牡丹為主的地產中藥材種植,開展“桃文化”旅遊項目,依託旅遊產業發展壯大村集體經濟。

2016年,楊樓村建起了60千瓦光伏發電試點基地,收益8萬元,打破了村集體經濟“0”收入的困境,並引進一家服裝加工企業,增加每年2萬元的租金收入。也就是在2016年,楊樓村摘掉了貧困村的帽子。

“我們引導貧困戶根據自身能力實施力所能及的產業項目,將符合條件的貧困戶納入光伏扶貧專案,同時積極開展健康扶貧,並對純低保物件、農村‘五保’物件和沒有勞動能力的貧困農戶採取社保兜底,給予農村最低生活保障扶持。”何峰介紹,通過3年的努力,2016年該村脫貧99戶164人,餘下的貧困戶有望今年實現全部脫貧。

“何書記來的時候比較胖,現在又黑又瘦,他把肉掉在楊樓村,我們會一輩子記住他的。”楊樓村貧困戶李來義說。(韓震震)

來源|人民網

建設機井水源58眼、橋樑61座,耕地實現了旱能灌、澇能排。

光伏電站專案

找准“病根”,有望今年完成脫貧

“精准脫貧要找准‘病根’,精准施策。這裡的貧困戶大多是因病、因殘致貧,還有小部分因學致貧。針對這些問題,我們決定從發展現代農業、旅遊業,增加村集體收入,保障貧困戶生活等方面開展工作。”何峰說。

楊樓村有種植桃樹、中藥材的傳統,在何峰的帶領下,該村發展以桃樹為主的雜果種植,和以牡丹為主的地產中藥材種植,開展“桃文化”旅遊項目,依託旅遊產業發展壯大村集體經濟。

2016年,楊樓村建起了60千瓦光伏發電試點基地,收益8萬元,打破了村集體經濟“0”收入的困境,並引進一家服裝加工企業,增加每年2萬元的租金收入。也就是在2016年,楊樓村摘掉了貧困村的帽子。

“我們引導貧困戶根據自身能力實施力所能及的產業項目,將符合條件的貧困戶納入光伏扶貧專案,同時積極開展健康扶貧,並對純低保物件、農村‘五保’物件和沒有勞動能力的貧困農戶採取社保兜底,給予農村最低生活保障扶持。”何峰介紹,通過3年的努力,2016年該村脫貧99戶164人,餘下的貧困戶有望今年實現全部脫貧。

“何書記來的時候比較胖,現在又黑又瘦,他把肉掉在楊樓村,我們會一輩子記住他的。”楊樓村貧困戶李來義說。(韓震震)

來源|人民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