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除了家和辦公室,你有自己的“第三空間”嗎?

為什麼我們要來談第三空間?

週四下班去往地鐵站的路上,

用錄音筆在記錄思想,突然想起「第三空間」,印象中是日本作家寫的有關整理的書籍裡面提到的,其中講到在家和辦公室之外,我們要尋找自己的第三空間,書中的例子是咖啡廳。

第三空間為何重要?作者說:第三空間是和自己相處的地點,在家在辦公室分別是跟家人和同事在一起,我們和自己在一起的時間是比較有限的,所以「第三空間」的概念是幫我們找到這樣一個空間和時間。

前段時間我開車上班的時候,感覺汽車就是我的第三空間。前段一篇刷屏的文章講:「為什麼有些人在開完車,下班或上班的時候停車之後不願意下車鎖門走人,而是願意在車裡繼續安靜一會,聽一下音樂,一個人靜靜的想一想,或者乾脆靜靜的呆著」,這就是一個第三空間的感覺。

我最近正好在車裡去錄音,所以對這種感覺越發好,正是基於這種考慮,

我想在買一個電動車,考慮特斯拉,正好可以解決北京車牌的問題,當然這是個後話(後來在12月初訂Telsa Model X,在2017年3月初拿到車)

我昨天在拿著錄音筆在路上邊走邊錄的時候,突然想到:為什麼第三空間非得是一個固定的物理空間?能跟自己獨處的地方不就是第三空間嗎?

這真是一個叫尤里卡的時刻。「尤里卡」來自古希臘,阿基米德在浴缸裡泡澡的時候突然想到了浮力計算的方法,

喊了一聲「尤里卡」,所以尤里卡就是這樣一個靈光一現的時刻。我特別感謝自己還有錄音的習慣,看來錄音的確可以刺激靈感。

第三空間為什麼重要呢?一言以蔽之,就是你能找到一個與自己真正相處的時間空間,可以做一些重要但不緊急的事情。

重要但不緊急的事情包括什麼呢?包括運動、閱讀、寫作、畫畫等。(投黑馬www.touheima.com專注于文創領域的眾籌平臺)專門勇於做這些事情的固定的時間和空間,

就是第三空間。甚至冥想,甚至呼吸,這都是對你人生最重要的一些事情,這些事情都在第二象限,是重要但不緊急的事情。

這些事情平時是找不到時間去做的,第三空間恰恰是為這第二象限,就是這些重要但不緊急的事情所預備的,這是為什麼第三空間重要。

什麼是第三空間呢?

讓我們回到問題本身,第三空間就是讓那些讓你能自己獨處的空間和時間。那麼反過來問,能讓自己獨處的空間和時間是不是第三空間呢?注意不是所有的陳述都可以反過來說,這是邏輯上的充分和必要條件的區別,正反都能說的那就是充要條件。

按照這個定義,咖啡廳是,汽車是,家是不是?你走的路,這個路是不是?是不是有時候家也可以是第三空間呢?上下班路上也可以是第三空間呢?甚至在計程車上、地鐵上是不是也有可能發現自己的第三空間呢?

這些問題太重要了,這裡給大家有一個提示,就是要不斷的學會發問,問題不見得有答案,但問題一定能啟發你思考,發問是最寶貴的一種習慣。回到話題,所以我進一步把第三空間定義為特定時段下能讓自己獨處的空間,即稱為第三空間。

幾個要點:

第一,特定時段。說明這個空間是時空相關的,而不是僅僅一個固定的物理空間。比如說你覺得咖啡廳是,但咖啡廳有時候非常吵的時候也不是。比如說你覺得家不是,但在家裡你如果是一個人早起沒有人打擾的時候,這個時候家庭也是,或者家人都在睡覺的時候,夜深人靜的時候,這也是第三空間,所以第一個條件一定是特定時段。

第二,與自己獨處,這是第三空間的必要條件,如果不是自己獨處,那一定不是第三空間。

那麼順著這個抽象的定義,去看一下具體的例子。時間管理的四個象限中,第二個象限是重要但不緊急的事情。在其他條件(包括家庭、天資),努力程度都類似的情況下,人和人如果一生有什麼差別,那麼在第二象限的投入時間的差別是最重要的差別。

我之前的苦惱是每天很忙,但是忙碌的時間都是花在家庭和辦公室上面。剩下就是睡覺、吃飯和通勤時間。在時間的四個象限中,一,三、四象限都找到安身之所,有對應的時間,有對應的場所,唯獨第二象限這個時間沒有著落。這是不是很痛苦?

昨天下班路上,有關「第三空間虛擬化」的想法徹底打開了我的思路。按照這種思路我可以很輕易地在家、辦公室、通勤的路上、旅途中、酒店裡找到自己的第三空間。

舉幾個例子,比如最近起床早,早晨6點多就能起床跑步了,以前是7點多。6點鐘起床跑步到8點出門,這一段時間是無人打擾的。這就是我的第三空間。以前怎麼沒發現呢?以前抱怨沒有固定的時間去寫作、去記錄自己每天的思想。

每天晚上家人睡覺之後,也可以看30分鐘書,這也是自己的第三空間。像開車路上、上班路上、走路的時候都可以成為自己的第三空間。當然這段時間是無法去寫東西、看東西,但是卻可以聽東西。所以聽書,聽我的語音,或者用錄音筆錄自己的思想,都可以讓這個「第三空間」變成現實。

讓自己的路變成第三空間,讓這個第三空間變得充實。甚至是好好聽聽音樂,一個人哼唱都是在享受屬於自己的第三空間。當然在路上的時候,還是安全第一,這個事不用再強調。

在公司,每天午飯之後其實有一小段時間可以自己休息,可以獨處。沒有會議和其他人的干擾,這個時間都可以成為自己的第三空間。

那現在我的願望就是每天有三個30分鐘:第一個30分鐘是30分鐘運動,第二是30分鐘寫作,第三個是30分鐘閱讀。之前為30分鐘的運動已經找到了固定的時間。昨天頓悟之後,30分鐘的寫作和30分鐘的閱讀時間已經找到了。

很多時候我們困惑、著急、焦慮。表面是著急這些時間,但根本原因在於空間。我不知道讀者中有多少人學電腦。電腦裡面有一個很有意思的理論,叫以「空間換時間」,就是說你可以拿更多的存儲空間換更快的執行時間。以空間換時間這個想法,對於時間管理也是有效的——這是我最近一周很大的一個發現。

很多時候,你按照計畫坐在那裡,該寫作業,該寫PPT了,該寫一個郵件了。

但是你心卻靜不下來。你在這裡坐著上上網,逛逛淘寶,或者打一局遊戲,一晃30分鐘都過去了。然而你計畫的什麼事情都沒有幹。這就是缺乏第三空間的表現。此時此地你心不定,你不屬於這裡。

但是對於我們人生發展至關重要的事情,我們一定要找到固定的空間和時間,每天去做。這就是為關鍵的少數事情,創建固定的、舒適的第三空間。這一點成為時間管理的關鍵,對於最近流行的「精力管理」也有啟發。

這是我個人對於時間管理上的一個重大發現:對於那些需要靜下心來全力以赴,花大片時間來完成的事情,一定要配上一個合適的第三空間。一個能讓你靜下來,不受干擾,與自己相處的時空。是時間和空間的組合,不是固定的時間,也不是某一個固定的物理空間,是時空組合。

如何創建自己的「第三空間」?

下面是我的經驗總結:基於以上的解釋,尋找自己的第三空間就不是難事,說得極端一點,只要你帶上一個降噪耳機,在鬧市裡你也能找到自己的第三空間。這裡面有幾個具體的建議:

把你人生重要但不緊急的3件事情列出來。我列出來的是三件事情,就是健身寫作和閱讀,一開始可以是一個,但不要超過三個,超過三個你就很難去完成了。

找到那些與自己獨處的時間,比如早起之後下班路上或者說睡覺之前。

一定不要影響第一空間和第二空間。第一空間是什麼?第一空間是你的家庭,你的家。第二空間是什麼?是你的工作場所或者學校,不要影響你的家庭生活,也不要影響你的工作,這個是大前提,很多人如果為了強調第三空間本末倒置,這會引起家庭內亂和工作的問題。

每一個第三空間只匹配一件具體的,重要但不緊急的事情。記住,只有一件。在這個時空裡要對這一件事情全情投入。比如我的運動第三空間就是六點鐘起床之後的半個小時的家中。寫作的第三空間就是早飯之後,到出發之前這個半小時到40分鐘時間的家中(現在因為早到公司的緣故,寫作第三時空搬到了辦公室)。閱讀時間有可能就是在晚上家人睡覺之後這半小時時間,每一個第三空間只匹配一件事情。

採用合適的工具。喜歡我語音和文章的朋友們,我相信你們是創造者,你們需要有合適的工具來武裝自己,來讓自己變得更強。比如上下班路上,用聽和說的方式和自己相處比較好。那這時候有一個簡單的錄音筆或者說有一個iPhone等手機上能用的微型的麥克風,都會讓你有更好的感受。

階段性做一個總結。比如週六或者周日把這一周的東西去總結一下,看自己在第三空間的相處經歷如何。

一定要多寫。我非常推薦大家寫,不管你的寫作能力如何,一定要鍛煉寫,寫是思想的一個催化劑,寫是能讓你的腦子更加有序,更加有創造力的這樣一種方式。所以把自己與第三空間相處的經歷寫下來,用作以後分析參考和感應用。

一定要給第三空間起個名字。起名字這個事情非常重要,當你在做一件事情的時候,你一定會給它起名字,比如說你可以起一個叫「運動第三空間」,就是你運動的「第三空間」。第二「閱讀第三空間」,就是你的閱讀相關的第三空間。又比如「寫作第三空間」。想嚴肅對待一件事情,就給它起個名字,告訴大家一個秘密。

這個話題是我在週四的下班路上,靈感爆發的的結果。寫稿子是在早晨的「寫作第三空間」內完成的,只用了30分鐘,大概寫了2000多字,效率很高!

大家可以從今天起嘗試去發現自己的第三空間,讓自己人生最重要但不緊急的事情找到安身之所。

這些問題太重要了,這裡給大家有一個提示,就是要不斷的學會發問,問題不見得有答案,但問題一定能啟發你思考,發問是最寶貴的一種習慣。回到話題,所以我進一步把第三空間定義為特定時段下能讓自己獨處的空間,即稱為第三空間。

幾個要點:

第一,特定時段。說明這個空間是時空相關的,而不是僅僅一個固定的物理空間。比如說你覺得咖啡廳是,但咖啡廳有時候非常吵的時候也不是。比如說你覺得家不是,但在家裡你如果是一個人早起沒有人打擾的時候,這個時候家庭也是,或者家人都在睡覺的時候,夜深人靜的時候,這也是第三空間,所以第一個條件一定是特定時段。

第二,與自己獨處,這是第三空間的必要條件,如果不是自己獨處,那一定不是第三空間。

那麼順著這個抽象的定義,去看一下具體的例子。時間管理的四個象限中,第二個象限是重要但不緊急的事情。在其他條件(包括家庭、天資),努力程度都類似的情況下,人和人如果一生有什麼差別,那麼在第二象限的投入時間的差別是最重要的差別。

我之前的苦惱是每天很忙,但是忙碌的時間都是花在家庭和辦公室上面。剩下就是睡覺、吃飯和通勤時間。在時間的四個象限中,一,三、四象限都找到安身之所,有對應的時間,有對應的場所,唯獨第二象限這個時間沒有著落。這是不是很痛苦?

昨天下班路上,有關「第三空間虛擬化」的想法徹底打開了我的思路。按照這種思路我可以很輕易地在家、辦公室、通勤的路上、旅途中、酒店裡找到自己的第三空間。

舉幾個例子,比如最近起床早,早晨6點多就能起床跑步了,以前是7點多。6點鐘起床跑步到8點出門,這一段時間是無人打擾的。這就是我的第三空間。以前怎麼沒發現呢?以前抱怨沒有固定的時間去寫作、去記錄自己每天的思想。

每天晚上家人睡覺之後,也可以看30分鐘書,這也是自己的第三空間。像開車路上、上班路上、走路的時候都可以成為自己的第三空間。當然這段時間是無法去寫東西、看東西,但是卻可以聽東西。所以聽書,聽我的語音,或者用錄音筆錄自己的思想,都可以讓這個「第三空間」變成現實。

讓自己的路變成第三空間,讓這個第三空間變得充實。甚至是好好聽聽音樂,一個人哼唱都是在享受屬於自己的第三空間。當然在路上的時候,還是安全第一,這個事不用再強調。

在公司,每天午飯之後其實有一小段時間可以自己休息,可以獨處。沒有會議和其他人的干擾,這個時間都可以成為自己的第三空間。

那現在我的願望就是每天有三個30分鐘:第一個30分鐘是30分鐘運動,第二是30分鐘寫作,第三個是30分鐘閱讀。之前為30分鐘的運動已經找到了固定的時間。昨天頓悟之後,30分鐘的寫作和30分鐘的閱讀時間已經找到了。

很多時候我們困惑、著急、焦慮。表面是著急這些時間,但根本原因在於空間。我不知道讀者中有多少人學電腦。電腦裡面有一個很有意思的理論,叫以「空間換時間」,就是說你可以拿更多的存儲空間換更快的執行時間。以空間換時間這個想法,對於時間管理也是有效的——這是我最近一周很大的一個發現。

很多時候,你按照計畫坐在那裡,該寫作業,該寫PPT了,該寫一個郵件了。

但是你心卻靜不下來。你在這裡坐著上上網,逛逛淘寶,或者打一局遊戲,一晃30分鐘都過去了。然而你計畫的什麼事情都沒有幹。這就是缺乏第三空間的表現。此時此地你心不定,你不屬於這裡。

但是對於我們人生發展至關重要的事情,我們一定要找到固定的空間和時間,每天去做。這就是為關鍵的少數事情,創建固定的、舒適的第三空間。這一點成為時間管理的關鍵,對於最近流行的「精力管理」也有啟發。

這是我個人對於時間管理上的一個重大發現:對於那些需要靜下心來全力以赴,花大片時間來完成的事情,一定要配上一個合適的第三空間。一個能讓你靜下來,不受干擾,與自己相處的時空。是時間和空間的組合,不是固定的時間,也不是某一個固定的物理空間,是時空組合。

如何創建自己的「第三空間」?

下面是我的經驗總結:基於以上的解釋,尋找自己的第三空間就不是難事,說得極端一點,只要你帶上一個降噪耳機,在鬧市裡你也能找到自己的第三空間。這裡面有幾個具體的建議:

把你人生重要但不緊急的3件事情列出來。我列出來的是三件事情,就是健身寫作和閱讀,一開始可以是一個,但不要超過三個,超過三個你就很難去完成了。

找到那些與自己獨處的時間,比如早起之後下班路上或者說睡覺之前。

一定不要影響第一空間和第二空間。第一空間是什麼?第一空間是你的家庭,你的家。第二空間是什麼?是你的工作場所或者學校,不要影響你的家庭生活,也不要影響你的工作,這個是大前提,很多人如果為了強調第三空間本末倒置,這會引起家庭內亂和工作的問題。

每一個第三空間只匹配一件具體的,重要但不緊急的事情。記住,只有一件。在這個時空裡要對這一件事情全情投入。比如我的運動第三空間就是六點鐘起床之後的半個小時的家中。寫作的第三空間就是早飯之後,到出發之前這個半小時到40分鐘時間的家中(現在因為早到公司的緣故,寫作第三時空搬到了辦公室)。閱讀時間有可能就是在晚上家人睡覺之後這半小時時間,每一個第三空間只匹配一件事情。

採用合適的工具。喜歡我語音和文章的朋友們,我相信你們是創造者,你們需要有合適的工具來武裝自己,來讓自己變得更強。比如上下班路上,用聽和說的方式和自己相處比較好。那這時候有一個簡單的錄音筆或者說有一個iPhone等手機上能用的微型的麥克風,都會讓你有更好的感受。

階段性做一個總結。比如週六或者周日把這一周的東西去總結一下,看自己在第三空間的相處經歷如何。

一定要多寫。我非常推薦大家寫,不管你的寫作能力如何,一定要鍛煉寫,寫是思想的一個催化劑,寫是能讓你的腦子更加有序,更加有創造力的這樣一種方式。所以把自己與第三空間相處的經歷寫下來,用作以後分析參考和感應用。

一定要給第三空間起個名字。起名字這個事情非常重要,當你在做一件事情的時候,你一定會給它起名字,比如說你可以起一個叫「運動第三空間」,就是你運動的「第三空間」。第二「閱讀第三空間」,就是你的閱讀相關的第三空間。又比如「寫作第三空間」。想嚴肅對待一件事情,就給它起個名字,告訴大家一個秘密。

這個話題是我在週四的下班路上,靈感爆發的的結果。寫稿子是在早晨的「寫作第三空間」內完成的,只用了30分鐘,大概寫了2000多字,效率很高!

大家可以從今天起嘗試去發現自己的第三空間,讓自己人生最重要但不緊急的事情找到安身之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