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如果柴榮不死,是否就能改變北宋受制於遼的局面?

我們都知道,北宋的建立者趙匡胤原本是北周的大將,而當時的北周皇帝就是歷史上赫赫有名的周世宗柴榮,他15歲從軍,24歲拜將,33歲稱帝,不僅精明強幹,而且節約簡樸,贏得了廣泛的擁戴。

被史家稱為”五代第一明君”。

柴榮

在位短短的5年間,他清吏治,選人才,修訂刑律和曆法,做出了許許多多超越前人、啟迪後世的非凡之舉。

在經濟上,柴榮下令招撫流亡,減少賦稅,恢復漕運,興修水利,同時廢天下佛寺,以佛寺銅材鑄行“周元通寶”,

獎勵農耕,並鼓勵國民經商,擴大汴京外城。

在文化上,在文化上,還考正雅樂,糾正科舉弊端,搜求佚書,雕刻古籍,大興文教。 延聘文學之士,實行考試制度;重視國家的藏書和文化建設。

在軍事上,整頓禁軍,淘汰老弱,建立殿前諸班,初步革除中唐以來冗兵積弊。柴榮凡事率先垂範,甚至事必躬親。他先後五次親自領兵出征,每次都親力親為,戰鬥在第一線。

柴榮治國

可惜的是英年早逝。那麼,如果柴榮一直沒死的話,他是不是就能收復幽州,一改對遼的被動局面呢!這個恐怕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了!個人認為還是比較困難的,儘管前期戰無不勝攻無不克,但還遠沒到打遼國就跟秋風掃落葉一般,我們不能否認世宗這個人,是五代難得的一位雄主,

有雄心、有理想、有作為、有魄力。他的戰略眼光非常出眾,但未免急躁了一點,畢竟遼國是長久以來存在的北方勁敵,儘管說當時比較積弱,但瘦死的駱駝比馬大,更何況他還沒死呢!先去啃他實在太磕牙了!

要知道,北周才建立沒多長時間,經濟也才初步發展,更何況南方七國並沒有平定完,就跑去和遼國玩PK去了,自我感知,和遼國的戰爭就像西漢和匈奴一樣,

沒有長時間的積聚力量,是難以完成一擊斃命的,而且還要等到敵國出現內亂,才有把握!你去奪一個遼國也為之看中的產馬基地,人家會讓嗎?必然是曠日持久的戰爭。

固然他有自己的想法,——趁耶律述律這個睡王當政時,把幽州奪回,擊敗不可一世的遼國,南方與北漢必然為之氣奪,回來收拾一個也跑不了,而且這樣很可能更快統一全國。然而與遼國的大規模戰爭終究是沒打起來,

後果不得而知。但是這麼做十分冒險。

柴榮的目標:幽雲十六州

先不說有敗給遼國的可能,只要與遼國形成相持局面,就難保剛剛結了梁子的後蜀、南唐、北漢不來反攻。尤其北漢,從井陘出兵直接就可以截斷周軍後路。後周領土賦稅僅限於北方,若相持起來,能支撐多久?四面都是敵人,若相持起來,後院會安寧嗎?這種情況下真的能跟遼國決戰嗎?

其次遼國是睡王當政不假,但看人不能臉譜化。要知道,宋太宗雍熙北伐的時候,邊將賀令圖認為遼國母寡子幼、主少國疑、群情不附、諸部皆叛,這政治危機看起來比睡王時期更嚴重,雍熙北伐卻成為宋初最慘的敗仗。耶律隆緒那時候,其實跟柴宗訓的境況差不多,都是母寡子幼,誰能知道蕭後不但不是符後,居然是個大BUG呢?事後之論往往只為成功者唱讚歌,為失敗者潑髒水,這都屬於迷霧。因為歷史不是棋局,對弈雙方皆掌握全域唯較技藝高低,歷史比這複雜得多,偶然因素太多。

再次周軍在戰事初期所向披靡,並不能成為他一定成功的理由,宋太宗高梁河兵敗之前也是如此。因為遼國一貫是重點防禦,沿邊都屬於緩衝區,被攻打了都不會去救援,也不會爭奪,只有幽州城下才是真正的對決。

最後那時遼國雖也確實沒有耶律休哥、耶律斜軫這樣的BUG存在,但同樣不好說,因為沒真正打起來嘛,真正打起來了也說不定就冒出個耶律休弟、耶律直軫呢。若是宋太宗遲遲不與遼國開戰端,或許耶律休哥等輩也沒有什麼出頭的機會而碌碌終老呢。還是那句話,歷史在大視角下有很多必然,但小視角裡更多的都是偶然。所以我對周世宗與遼國的決戰不抱十分樂觀的看法。

若相持起來,能支撐多久?四面都是敵人,若相持起來,後院會安寧嗎?這種情況下真的能跟遼國決戰嗎?

其次遼國是睡王當政不假,但看人不能臉譜化。要知道,宋太宗雍熙北伐的時候,邊將賀令圖認為遼國母寡子幼、主少國疑、群情不附、諸部皆叛,這政治危機看起來比睡王時期更嚴重,雍熙北伐卻成為宋初最慘的敗仗。耶律隆緒那時候,其實跟柴宗訓的境況差不多,都是母寡子幼,誰能知道蕭後不但不是符後,居然是個大BUG呢?事後之論往往只為成功者唱讚歌,為失敗者潑髒水,這都屬於迷霧。因為歷史不是棋局,對弈雙方皆掌握全域唯較技藝高低,歷史比這複雜得多,偶然因素太多。

再次周軍在戰事初期所向披靡,並不能成為他一定成功的理由,宋太宗高梁河兵敗之前也是如此。因為遼國一貫是重點防禦,沿邊都屬於緩衝區,被攻打了都不會去救援,也不會爭奪,只有幽州城下才是真正的對決。

最後那時遼國雖也確實沒有耶律休哥、耶律斜軫這樣的BUG存在,但同樣不好說,因為沒真正打起來嘛,真正打起來了也說不定就冒出個耶律休弟、耶律直軫呢。若是宋太宗遲遲不與遼國開戰端,或許耶律休哥等輩也沒有什麼出頭的機會而碌碌終老呢。還是那句話,歷史在大視角下有很多必然,但小視角裡更多的都是偶然。所以我對周世宗與遼國的決戰不抱十分樂觀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