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中國有一件寶物,使日本成功崛起,而中國卻失敗

在近代都知道大清挨打史,作為現代的我們,回想起歷史,記憶猶新,痛在心底。而在當時的日本,同樣是閉關鎖國,同樣是被炮轟開國門,同樣是簽訂條約,為何就能崛起呢?而中國卻失敗呢?其實日本當年得到中國一個寶物,

才能迅速崛起,成為世界強國。

當年英國派遣馬戛爾尼來華,帶來了大量先進的東西,只為打開中國與英國的貿易。可是在中國禮儀上,英國使者馬戛爾尼堅持不三叩九拜,於是這場談判就泡湯了。英國很不甘心,

後來藉以鴉☆禁☆片強勢打入中國市場,使之鴉☆禁☆片的大量輸入,摧毀著中國。林則徐動作迅速,激獲大量鴉☆禁☆片,進行了一場著名的虎門銷煙。在清朝與英國矛盾越來越深入下,最終英國用炮轟開國門,這場麻煩使林則徐革職查辦、發配新疆。愛國的林則徐,看到了中國閉關鎖國的羸弱,在發配的途中他去見了魏源。把自己搜集到的外國資料重托的給了魏源,魏源果然臥薪嚐膽、不負重托,
經過十幾年編寫完《海國圖志》。然而中國卻失去了這崛起的寶物,命運也沒有將之改變,反而使日本迅速崛起。

有人說一本小小的書,哪裡有這麼大的能耐?《海國圖志》包羅萬象,徵引中外古今近百種資料,系統地介紹了西方各國的地理、歷史、政治狀況和許多先進科學技術,

如火輪船,地雷等新式武器的製造和使用。所記各國氣候、物產、交通貿易、民情風俗、文化教育、中外關係、宗教、曆法、科學技術等,都超過了前書。所以有人譽《海國圖志》為國人談世界史地之“開山”。不但詳細介紹外國的情況,還首次從理論上肯定了研究世界史地的重要性,但可悲的是仍然沒有改變中國中心觀念的影響。當時出版後,遭到了各級官員的罵聲紛至遝來,
文人們的唾棄,甚至被視禁書,成為了一場文字獄。出版一千冊,大量的流失,並沒有想像中的閃著光耀,而是暗淡的在中華大地上隕落。

反觀日本無意之中得到了《海國圖志》。由於《海國圖志》圖文並茂,所以日本一些知道中文的人很容易看懂。

這本普通的書散發著自身的魅力,很快日本史學家及政治上層社會為之瘋狂癡迷。後來這本書火熱傳遍各階層人士,下至老百姓,慢慢還出現了手抄本。有人甚至偷渡到中國,只為得一本原版。在廣大人們的喜愛之下,日本翻譯出日版,眨眼間就銷售一空,堪稱十九世紀,日本天價暢銷書。這本書從各國的政治制度到經濟模式,全都講得十分透徹,堪稱是一本內容品質高且通俗易懂的19世紀全球治國寶典。為日本明治維新點亮一盞燈,將之《海國圖志》觀點抄襲照搬。才使其成為世界強國,中日甲午戰爭中國的慘敗,正如梁啟超所說大清自己走寶,卻益了日本。後來伊藤博文還高調訪華,嘲諷中國,怎麼向日本學習?看《海國圖志》去!

為日本明治維新點亮一盞燈,將之《海國圖志》觀點抄襲照搬。才使其成為世界強國,中日甲午戰爭中國的慘敗,正如梁啟超所說大清自己走寶,卻益了日本。後來伊藤博文還高調訪華,嘲諷中國,怎麼向日本學習?看《海國圖志》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