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邊條村扒龍船最犀利?高明龍舟界的扛把子都在這裡→

【高明有段古】系列之扒龍船

“氹氹轉,菊花園,阿媽帶我睇龍船”在高明,

端午節扒龍船是經久不衰的傳統。

扒龍舟,聽故事,說文化。今天,明仔帶著街坊們一起走進高明的諸多村落,去追憶一條龍船劃出的鄉梓情誼,去分享那嶺南水鄉深處的濃濃鄉愁。

扒龍舟是為了紀念屈原?

其實,高明扒龍船可不完全是為了紀念屈原,在古代,珠江三角洲的越族人以水為生,大家以劃龍船為水上競技活動,也是娛樂活動之一。

宋代以後逐步形成了這個習俗,至今每年端午節期間,高明民間都會舉辦小型龍舟賽,各鄉各村派出陣容鼎盛的龍舟隊參與競渡。

而荷城街道的尼教、墨編、河江等村,

每年會雷打不動地在滄江河、秀麗河、西安省等河段舉行扒龍船活動並吃龍船飯(或扒丁飯)。

高明各村扒龍船各有特色

墨編村擁有最多龍舟的自然村

戶籍人口1400多人的墨編村是傳統的龍舟之鄉,每年端午節前都舉行游龍活動,此項活動在村中已經有200多年歷史。

2010年,墨編村花費8萬多元購買了國際標準龍舟。因村民扒龍船的熱情高,此前村中多次集資購買龍船,

至今保留下來的還有3條,年齡最老的已接近200年。

古孟村隆重的雙龍得水儀式

每年端午之前,古孟村都會舉行隆重的雙龍得水儀式,該活動是高明區端午龍舟民俗的經典傳統項目。

古孟村雙龍出自番禺龍船世家之手,整艘船都是坤甸製造,可以乘坐42人,屬於傳統龍船類型,其中龍角使用真正的東北梅花鹿角,絕非樹脂製造,永不脫色變形!

兩個鼓是由整棵樟木樹抽空中間而造,避免由於像其它一般的鼓由木板併合而造成聲音失真走聲等!聲音雄厚有力,很遠的地方也能聽見!

古孟村祠堂有幾張凳子,是用當年的龍船筋製作的。所謂龍船筋,就是一根大約10釐米寬、5釐米高、20多米長的坤甸木,放在龍船中央,把龍頭龍尾緊緊接連。一到擺酒席時,孩子們爭相坐凳,大人就會笑說道:哎呀,坐龍船筋啊!

王桐村近百年來未中斷過扒龍船

2013年,在高明區西安省王桐村段河堤,在近50名村民的齊心協力下,兩條新龍順利入水。龍船得水,寓意風調雨順,更讓王桐村人自豪的是,近百年來該村沒有中斷過扒龍船的傳統。

高明王桐村壯丁將龍頭抬往剛落水的龍舟

王桐村龍舟落水前,村中小孩打鼓取樂

新村龍船出水時,村民在清洗龍頭

王桐村壯丁將鼓抬往剛落水的龍舟

尼教村紅簪花青柏枝,七星圖騰聚人心

每年農曆五月初一,是尼教村端午扒龍舟的大日子。村中長老為龍舟披上寓意吉祥的紅簪花,綁上寓意常青的柏枝葉。龍舟上的扒丁手拿印有北斗七星圖案的七星橈,嫺熟地舉橈、插水、發力,船尾的七星旗隨風飄揚,威風凜凜。

尼教村的龍舟披上了寓意吉祥的紅簪花

七星圖是尼教村的圖騰。七星圖騰對應天上的北斗七星,七顆星用線連結,代表尼教村村民團結一致,眾志成城。

尼教村村民展示扒龍舟的鼓和七星橈

尼教村扒龍舟習俗源遠流長,村中最早的一艘龍舟已深埋滄江河河床,歷史年份已無從追溯。第二、第三艘龍舟如今陳列在村民修建的龍舟亭,其中一艘龍舟據稱至今已經有270年歷史。

河江何村村中80年來第一條龍船首次下水

“河上飛龍,一時聲駕驚兩岸;江中奪錦,八面威風動三洲。”2013年,高明區荷城街道河江何村1200多位村民見證了一個夢想的圓滿:村中80年來第一條龍船首次下水。河江新龍還與友船即興表演游龍,秀麗河兩岸千人圍觀。

古楊村一艘12多萬元的龍船不夠用

以下這條23.8米長的新龍船由全村村民籌集12多萬元買來的,2013年10月才正式“入戶”,2014年端午就隨村民“東奔西走”以船會村。外遷的村民歸鄉、兄弟村龍船互賀……此後每到農曆五月,古楊村就變得異常熱鬧。

雖然古楊村只有約300人常住,但水鄉之人多愛賽龍舟,一艘新龍舟怎麼夠用。於是,很快,又有村民籌款數萬買來一艘標準龍舟,用在日常的晚上和週末自娛自樂,賽舟健身。

荷城新村坤甸船要埋入水中保存

荷城新村的兩條龍舟是“坤甸船”,龍舟賽後,要把它埋入水中保存,沉睡在綠草青青的水湧裡,等到來年四月初八再舉行起水儀式。這是國際標準龍,可以承載20名隊員和鼓手、舵手各1名。

新村起龍舟,村民合力抬龍舟

荷城新村龍船出水的情景

2017年龍舟賽等你來看

去年“龍騰高明·神采飛揚”高明恢復建制35周年龍舟賽的精彩賽況猶在眼前,街坊們是不是已經在期待今年的龍舟賽了呢?

“非一般的高明”之“龍騰高明·神采飛揚”2017年高明區“農商銀行杯”龍舟賽將於6月18日在高明滄江河段火熱開賽啦~

2017高明龍舟公開賽

地點:高明區滄江河段

6月18日,高明滄江河上N條龍舟將上演“速度與激情”,實力見分曉!記得約上鄉親們、朋友們一起來觀賽啦~

整理/編輯:高明發佈

資料:佛山日報、網路等

圖片作者:騰龍、譚傑才、黎漢沿、陳俊嬋等

回復關鍵字獲取便民服務

天氣 | 颱風 | 即時公交

即時路況 | 查詢違章 | 查詢班車

查公積金 | 查詢社保 | 看病預約

查詢水費 | 查寄快遞 | 通行證續簽

可以乘坐42人,屬於傳統龍船類型,其中龍角使用真正的東北梅花鹿角,絕非樹脂製造,永不脫色變形!

兩個鼓是由整棵樟木樹抽空中間而造,避免由於像其它一般的鼓由木板併合而造成聲音失真走聲等!聲音雄厚有力,很遠的地方也能聽見!

古孟村祠堂有幾張凳子,是用當年的龍船筋製作的。所謂龍船筋,就是一根大約10釐米寬、5釐米高、20多米長的坤甸木,放在龍船中央,把龍頭龍尾緊緊接連。一到擺酒席時,孩子們爭相坐凳,大人就會笑說道:哎呀,坐龍船筋啊!

王桐村近百年來未中斷過扒龍船

2013年,在高明區西安省王桐村段河堤,在近50名村民的齊心協力下,兩條新龍順利入水。龍船得水,寓意風調雨順,更讓王桐村人自豪的是,近百年來該村沒有中斷過扒龍船的傳統。

高明王桐村壯丁將龍頭抬往剛落水的龍舟

王桐村龍舟落水前,村中小孩打鼓取樂

新村龍船出水時,村民在清洗龍頭

王桐村壯丁將鼓抬往剛落水的龍舟

尼教村紅簪花青柏枝,七星圖騰聚人心

每年農曆五月初一,是尼教村端午扒龍舟的大日子。村中長老為龍舟披上寓意吉祥的紅簪花,綁上寓意常青的柏枝葉。龍舟上的扒丁手拿印有北斗七星圖案的七星橈,嫺熟地舉橈、插水、發力,船尾的七星旗隨風飄揚,威風凜凜。

尼教村的龍舟披上了寓意吉祥的紅簪花

七星圖是尼教村的圖騰。七星圖騰對應天上的北斗七星,七顆星用線連結,代表尼教村村民團結一致,眾志成城。

尼教村村民展示扒龍舟的鼓和七星橈

尼教村扒龍舟習俗源遠流長,村中最早的一艘龍舟已深埋滄江河河床,歷史年份已無從追溯。第二、第三艘龍舟如今陳列在村民修建的龍舟亭,其中一艘龍舟據稱至今已經有270年歷史。

河江何村村中80年來第一條龍船首次下水

“河上飛龍,一時聲駕驚兩岸;江中奪錦,八面威風動三洲。”2013年,高明區荷城街道河江何村1200多位村民見證了一個夢想的圓滿:村中80年來第一條龍船首次下水。河江新龍還與友船即興表演游龍,秀麗河兩岸千人圍觀。

古楊村一艘12多萬元的龍船不夠用

以下這條23.8米長的新龍船由全村村民籌集12多萬元買來的,2013年10月才正式“入戶”,2014年端午就隨村民“東奔西走”以船會村。外遷的村民歸鄉、兄弟村龍船互賀……此後每到農曆五月,古楊村就變得異常熱鬧。

雖然古楊村只有約300人常住,但水鄉之人多愛賽龍舟,一艘新龍舟怎麼夠用。於是,很快,又有村民籌款數萬買來一艘標準龍舟,用在日常的晚上和週末自娛自樂,賽舟健身。

荷城新村坤甸船要埋入水中保存

荷城新村的兩條龍舟是“坤甸船”,龍舟賽後,要把它埋入水中保存,沉睡在綠草青青的水湧裡,等到來年四月初八再舉行起水儀式。這是國際標準龍,可以承載20名隊員和鼓手、舵手各1名。

新村起龍舟,村民合力抬龍舟

荷城新村龍船出水的情景

2017年龍舟賽等你來看

去年“龍騰高明·神采飛揚”高明恢復建制35周年龍舟賽的精彩賽況猶在眼前,街坊們是不是已經在期待今年的龍舟賽了呢?

“非一般的高明”之“龍騰高明·神采飛揚”2017年高明區“農商銀行杯”龍舟賽將於6月18日在高明滄江河段火熱開賽啦~

2017高明龍舟公開賽

地點:高明區滄江河段

6月18日,高明滄江河上N條龍舟將上演“速度與激情”,實力見分曉!記得約上鄉親們、朋友們一起來觀賽啦~

整理/編輯:高明發佈

資料:佛山日報、網路等

圖片作者:騰龍、譚傑才、黎漢沿、陳俊嬋等

回復關鍵字獲取便民服務

天氣 | 颱風 | 即時公交

即時路況 | 查詢違章 | 查詢班車

查公積金 | 查詢社保 | 看病預約

查詢水費 | 查寄快遞 | 通行證續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