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為什麼要打仗?一個日本軍官的回答讓人汗顏

“為什麼要打仗”對於我們中國人來說,大概是你TM稻穀都種到我家田裡了,你還非要說那是你家的田。

對於日本來說若是用“為什麼要打仗”,我覺得是不合適的,“為什麼要侵略”或許更貼合實際。

從明朝的抗倭戰爭——清朝甲午戰爭——民國的侵華戰爭,戰爭對於百姓來說是暗無天日的,它就是侵略者為滿足自己的野心玩的一場賭博。贏了舉國同慶,輸了禍國殃民。

軍人以服從命令為天職,但長期的征戰,腦袋別在褲腰上過日子,有今日沒明日的,

難免有人心生疑問,為什麼有男耕女織,老婆孩子熱炕頭的日子不過,非要千里迢迢、背井離鄉的來打仗呢?下面咱就來看看一個日本軍官是怎麼回答的。

這件事發生全面侵華戰爭的第二年,日本軍部曾經派人到長江流域視察,視察結束,免不了開個座談會、動員會啥的,席間有個少尉就問了一個問題:“為什麼戰爭?”。

這位軍官答覆道:

“這是我們這一代人的共同命運,

我們不應該研究或討論這樣的問題”。

汗顏嘛!這是一種什麼樣的信仰,能把他們洗腦到“生來就是為戰爭”的覺悟......

為什麼日本會有這種思想呢,我們可以從軍事和經濟的因素來解釋明白。

首先從地理位置來看,日本是個島國,四面環海,有著天然的保障,

若是去打它,遠赴重洋不說,還易守難攻,不經常在海邊生活的人,做久了船,估計還沒開打,就已經吐的七葷八素了,大本營得到了保障,沒了後顧之憂。

從明治維新後,日本就開始了“豐臣秀吉之夢”,征服朝鮮,成了它們邁出北進政策的第一步,甲午戰爭,實現了征服朝鮮的夢想,第一次修正了他們的國防線,朝鮮和中國分別割讓了盛京省南部、臺灣和澎湖列島,嘗到了甜頭,

日本對戰爭更加狂熱。

不安分的人在那都能掀起點風浪,日本進入朝鮮後,與俄國為鄰,在1905年擦出了日俄戰爭的火花,之後俄國戰敗,割讓了庫頁島的南部,並取得了南滿的即得權利,將旅順大連及附近領地海域租借權讓與日本。

1931年《日本時報》刊載了這樣一段話:“滿洲誠然是日本的生命線,

但是日本的原料來源和它的工業品市場,卻遠在南方,就是南部亞洲、馬來、南陽群島等......南洋有偉大的自然資源.....足有養育五萬萬人民的餘地”。這些都是為後來作的注解而已。

正是由於日本屢屢挑起戰爭,均獲得了豐厚的回報,通過戰爭他們解決了地少人多的問題,通過戰爭掠奪大量資源,少投入高回報的甜頭,充斥了野心,日本走上了妄圖通過戰爭富國強民的道路。

到二戰時,這種對戰爭的狂熱逐漸演變成所謂的“軍國主義”,他們把人當作定命論的工具,為國民宣導,他們挑起的爭端,不是由日本人造成的,而是由日本人繼承以前一連串事變而來的,他們的行事,很少出於他們自己的意志。

而說這些話的多數是軍界高層,足以欺蒙一部分日本人。

均獲得了豐厚的回報,通過戰爭他們解決了地少人多的問題,通過戰爭掠奪大量資源,少投入高回報的甜頭,充斥了野心,日本走上了妄圖通過戰爭富國強民的道路。

到二戰時,這種對戰爭的狂熱逐漸演變成所謂的“軍國主義”,他們把人當作定命論的工具,為國民宣導,他們挑起的爭端,不是由日本人造成的,而是由日本人繼承以前一連串事變而來的,他們的行事,很少出於他們自己的意志。

而說這些話的多數是軍界高層,足以欺蒙一部分日本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