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高考是奮鬥的見證(40年的高考記憶)

劉家瑋(2011年參加高考,考入北京大學)

在劉家瑋看來,北京大學是個無比崇高的地方。

初中時因一分之差未能進入本省最好的高中,最終選擇回本地讀書,考上最高學府成為他暗自要爭的一口氣。

劉家瑋讀高中時自主招生剛剛起步,雖然新穎,也有準備週期長、輾轉多地考試等問題。“我當時在學校總是排第二三名,看到自主招生的機會,就義無反顧地準備了。”靠著自己的備考節奏,劉家瑋在獲得自主招生加分的同時,調動了自身狀態,成績開始提升。

雖然高考時在最擅長的數學和語文上發揮不佳,但依靠新概念作文競賽一等獎的加分,劉家瑋順利考上了北京大學中文系。

進入大學後,劉家瑋作為志願者,已連續4年參與北大吉林省招生組工作,提供報考諮詢,協商志願調劑,這些經歷使劉家瑋成為一批批考生“命運的見證者”,也不斷喚醒他的高考記憶。

“高考就像一個大型遊戲,有著清晰的目標和明確的回饋機制。

大家遵循單一的邏輯,拼命在篩選機制中提高被選中的幾率。那時我經常讀康得、陀思妥耶夫斯基的書,就是為了確定簡單生活的意義。”劉家瑋說。

大學期間,劉家瑋繼續文學創作,擔任文學社社長;學習成績優秀,順利保送研究生;參與學生工作,擔任中文系研究生會主席。“學術、學工、社團、實習,所有這些事情我都做過,但很難有全力以赴的感覺。”劉家瑋反思,“高考為高中生活帶來唯一的‘正確’,可以為之心無旁騖。

而到了大學,生活中佈滿了‘未選擇的路’,如何規劃成了問題。”

“我要感謝高考,感謝當時不遺餘力地付出。”對劉家瑋來說,自己是高考的幸運兒,高考是他人生前20年奮鬥的見證,也是今後生活的背景和起點。

(張帥採訪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