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來,看這顆1000光年外的大粽子

《環球科學》6月刊的這篇文章講述的,可能是我們迄今為止發現的最遠的一顆“粽子”。

遠在1000多光年外,有一顆代號KIC 8462852的恒星。這顆星的官方名為博亞吉安之星(博亞吉安是發現者的名字),俗稱則是塔比之星。另外,這顆恒星還有另一個稱號:WTF星。一方面,WTF是一篇介紹該恒星的論文名稱的英文縮寫;另一方面,看到這篇論文後,天文學家的反應一定會是“What the FXXX”。

在開普勒望遠鏡觀測到的15萬顆恒星中,這本該是一顆再尋常不過的恒星,直到科學家發現了前所未見的光變曲線(天體亮度隨時間的變化曲線):

WTF星

WTF星的亮度似乎會出現隨機的下降:其中的一些隻持續幾個小時,另一些可達幾個星期;一些亮度降低幾乎難以察覺,而另一些則多達20%——要知道,沒有任何人類已知的行星系統可以產生如此極端、變化如此之大的光變曲線。

此外,WTF星還處在持續變暗的過程中。它有可能在過去的一個世紀裡變暗超過15%。而即使是恒星瀕臨死亡時亮度的“快速”變化,

時間尺度通常也是百萬年量級的。

正常的恒星光變曲線

博亞吉安之星的光變曲線

為了解釋這顆恒星奇特的亮度變化,天文學家考慮了所有可能的解釋:從彗星、星際介質等物質對光線的遮擋,到恒星自身的變化,再到恒星附近存在黑洞,但所有的假說都與觀測現象相距甚遠。

當所有其他假說都被排除了之後,剩下的那一個無論多瘋狂,

都不得不予以考慮了。

這個瘋狂的假說來自美國物理學家弗裡曼·戴森,他在1960年提出,一些高級外星文明可能會將他們的主星用光能收集器裹成個粽子,這樣主星的全部星光都會被“粽葉”,也就是光能收集器收集,從而為外星文明所利用。這種裝置後來被稱作“戴森球”。

戴森球結構示意圖

儘管戴森球假說同樣難言完美,例如我們沒有觀測到紅外波段輻射,但相比于目前所有自然現象的解釋,由於存在大量未知因素,科學家反而無法排除這種可能性。因此,這一假說已經引起一批天文學家的重視,一些大型天文望遠鏡已經加入對WTF星的監測,蓋亞衛星也將提供我們與WTF星之間的準確距離。

或許某一天,天文學家發現,

導致WTF星亮度變化的是某種被我們忽視掉,或是尚未發現的自然現象,戴森球的假說也就不攻自破。但在此之前,我們可以在這顆星球上保留我們對地外文明的所有幻想。就像自然界中最好的謎題一樣,通往這顆謎之恒星真相的旅途才剛剛開始。

就在本月中旬,天文學家再次觀測到WTF星出現了3%的亮度驟降。與之前的變化一樣,這同樣是目前無法解釋的亮度變化……

短短數百字的故事是否令你感到意猶未盡?欲閱讀全文、瞭解更多關於博亞吉安之星的精彩介紹,點擊文末閱讀原文,購買《環球科學》6月刊。如此精彩的文章,我們還有近十篇:

封面故事 COVER STORY

技術的起源:330 萬年前的石器

關於人類演化,一個廣為接受的故事是,大約280萬年前,最早的人屬成員出現,隨後我們的祖先開始學會製造石器,而製造石器的能力則讓古人腦量增長,愈發聰明,石器製作技術也越來越純熟……但在不久之前,科學家在肯亞找到了330萬年前的石器——比人屬的誕生還早50萬年。在那樣一個連人屬都還未出現的遠古時代,到底是誰發明了石器製造技術?

化學CHEMISTRY

10飛秒,看清生命過程

在最細微的尺度上,生命過程中的很多秘密仍然不為科學家所知。但利用加速器和鐳射,科學家可以在千萬億分之幾秒的時間裡,看清楚最複雜的生命化學反應,比如在光合作用過程中,關鍵蛋白是如何發生結構上的改變,如何捕捉光子,進而把二氧化碳轉化為生物分子。

遺傳學GENETICS

馴化狐狸:一場60 年的演化實驗

我們的祖先是怎樣把狼變成狗的?為了尋找答案,俄羅斯科學家開展了一場跨越60 年的實驗,以快進的速度再現這個馴化過程。他們從狐狸中選出最溫馴的個體,不斷繁育,十幾代後,就開始出現喜歡與人親近,甚至能和人建立起情感紐帶的馴化狐狸。這些狐狸不但性情和外貌與狗相似,在基因水準上也有了同樣的變化。

人工智慧ARTIFICAL INTELLIGENCE

合成人類聲音

語音合成技術已經在生活中觸手可及,但當前的合成語音還非常生硬,我們幾乎一聽就知道自己在跟沒有生命的機器交流。法國科學家試圖改變這一點,他們利用恰當的數位工具,可以創造或改變語音的特徵,合成出以假亂真的語音。利用這種技術,我們可以隨心所欲地創造或轉換一個人的語音,讓失聲的人再度說話。

演化EVOLUTION

這些消失的DNA,讓人類脫穎而出

使人類區別於黑猩猩、倭黑猩猩等近親的一些重要特徵,並不像我們所預料的那樣,來自于人類祖先後來獲得的基因,而是由於我們失去了某些關鍵的DNA 片段。這些消失的DNA 片段具有基因開關的作用,使得某些在動物發育中極為關鍵的基因在人體中“沉默”了。正因為如此,我們才有更大的大腦、可以直立行走,能與配偶建立非常親密的關係。

神經科學 NEUROSCIENCE

精神分裂症:遺傳因素重要嗎?

一項歷時數年的大規模遺傳學研究表明,共有108 個基因與精神分裂症相關,但這些基因中的每一個,都只會帶來很小的患病風險。這推翻了研究人員早前認為的精神分裂症源於一個或幾個基因突變的想法。一些研究人員甚至認為,與這些基因相比,生活習慣、情感創傷、性虐待等環境和社會因素,可能會帶來更大的患病風險。

生物學BIOLOGY

全功能體:超越有機體

每個人體內都有超過1000 種細菌和酵母,它們的總重量超過了1 千克。這些寄宿在人體內的細菌有著多種功能——幫助消化、促進神經細胞發育等。如果離開它們,人體的基本生理功能都將受到影響。所以,“全功能體”的概念由此而生,因為科學家認為,一個生物與寄生在生物體上的所有微生物才算是一個真正的整體。

氣候CILIMATE

印度能源政策決定全球命運

作為世界上發展最快的主要經濟體之一,印度的能源需求正在迅速攀升。莫迪政府在巴黎氣候大會上承諾大力發展清潔能源,但在減少碳排放上仍然決心不足。在《巴黎協定》中,印度設定了極高的碳排放上限,同時無力進一步提高國內煤炭、石油價格。如果未來幾年,印度的能源政策不作出重大改革,其他國家遏制全球變暖的努力將付諸東流。

醫學MEDICINE

裴鋼:用30 年挑戰阿爾茨海默病

在老齡化日趨明顯的背景下,阿爾茨海默病發病率越來越高,然而我們卻拿它沒辦法。解決這個對個人、社會、國家來說都很重要的問題,這是中國科學院院士裴鋼的努力方向:他已在開展一項大規模研究,希望在不斷加深對大腦健康和衰老奧秘的理解的同時,幫助老年人盡可能地遠離阿爾茨海默病的困擾。

《環球科學》6月刊現已上市,歡迎點擊閱讀原文購買

短短數百字的故事是否令你感到意猶未盡?欲閱讀全文、瞭解更多關於博亞吉安之星的精彩介紹,點擊文末閱讀原文,購買《環球科學》6月刊。如此精彩的文章,我們還有近十篇:

封面故事 COVER STORY

技術的起源:330 萬年前的石器

關於人類演化,一個廣為接受的故事是,大約280萬年前,最早的人屬成員出現,隨後我們的祖先開始學會製造石器,而製造石器的能力則讓古人腦量增長,愈發聰明,石器製作技術也越來越純熟……但在不久之前,科學家在肯亞找到了330萬年前的石器——比人屬的誕生還早50萬年。在那樣一個連人屬都還未出現的遠古時代,到底是誰發明了石器製造技術?

化學CHEMISTRY

10飛秒,看清生命過程

在最細微的尺度上,生命過程中的很多秘密仍然不為科學家所知。但利用加速器和鐳射,科學家可以在千萬億分之幾秒的時間裡,看清楚最複雜的生命化學反應,比如在光合作用過程中,關鍵蛋白是如何發生結構上的改變,如何捕捉光子,進而把二氧化碳轉化為生物分子。

遺傳學GENETICS

馴化狐狸:一場60 年的演化實驗

我們的祖先是怎樣把狼變成狗的?為了尋找答案,俄羅斯科學家開展了一場跨越60 年的實驗,以快進的速度再現這個馴化過程。他們從狐狸中選出最溫馴的個體,不斷繁育,十幾代後,就開始出現喜歡與人親近,甚至能和人建立起情感紐帶的馴化狐狸。這些狐狸不但性情和外貌與狗相似,在基因水準上也有了同樣的變化。

人工智慧ARTIFICAL INTELLIGENCE

合成人類聲音

語音合成技術已經在生活中觸手可及,但當前的合成語音還非常生硬,我們幾乎一聽就知道自己在跟沒有生命的機器交流。法國科學家試圖改變這一點,他們利用恰當的數位工具,可以創造或改變語音的特徵,合成出以假亂真的語音。利用這種技術,我們可以隨心所欲地創造或轉換一個人的語音,讓失聲的人再度說話。

演化EVOLUTION

這些消失的DNA,讓人類脫穎而出

使人類區別於黑猩猩、倭黑猩猩等近親的一些重要特徵,並不像我們所預料的那樣,來自于人類祖先後來獲得的基因,而是由於我們失去了某些關鍵的DNA 片段。這些消失的DNA 片段具有基因開關的作用,使得某些在動物發育中極為關鍵的基因在人體中“沉默”了。正因為如此,我們才有更大的大腦、可以直立行走,能與配偶建立非常親密的關係。

神經科學 NEUROSCIENCE

精神分裂症:遺傳因素重要嗎?

一項歷時數年的大規模遺傳學研究表明,共有108 個基因與精神分裂症相關,但這些基因中的每一個,都只會帶來很小的患病風險。這推翻了研究人員早前認為的精神分裂症源於一個或幾個基因突變的想法。一些研究人員甚至認為,與這些基因相比,生活習慣、情感創傷、性虐待等環境和社會因素,可能會帶來更大的患病風險。

生物學BIOLOGY

全功能體:超越有機體

每個人體內都有超過1000 種細菌和酵母,它們的總重量超過了1 千克。這些寄宿在人體內的細菌有著多種功能——幫助消化、促進神經細胞發育等。如果離開它們,人體的基本生理功能都將受到影響。所以,“全功能體”的概念由此而生,因為科學家認為,一個生物與寄生在生物體上的所有微生物才算是一個真正的整體。

氣候CILIMATE

印度能源政策決定全球命運

作為世界上發展最快的主要經濟體之一,印度的能源需求正在迅速攀升。莫迪政府在巴黎氣候大會上承諾大力發展清潔能源,但在減少碳排放上仍然決心不足。在《巴黎協定》中,印度設定了極高的碳排放上限,同時無力進一步提高國內煤炭、石油價格。如果未來幾年,印度的能源政策不作出重大改革,其他國家遏制全球變暖的努力將付諸東流。

醫學MEDICINE

裴鋼:用30 年挑戰阿爾茨海默病

在老齡化日趨明顯的背景下,阿爾茨海默病發病率越來越高,然而我們卻拿它沒辦法。解決這個對個人、社會、國家來說都很重要的問題,這是中國科學院院士裴鋼的努力方向:他已在開展一項大規模研究,希望在不斷加深對大腦健康和衰老奧秘的理解的同時,幫助老年人盡可能地遠離阿爾茨海默病的困擾。

《環球科學》6月刊現已上市,歡迎點擊閱讀原文購買